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高德文委员:应切实加大对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

发布时间:2019-01-27 11:35:40 来源:中国访谈网 责任编辑:张国军 阅读量:
高德文(省政协委员、益阳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益阳市委主委、市教育局局长)说,涉众型经济犯罪其牵涉的人数多,利益关系复杂,直接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容易引发群体信访、非正常信访等情况发生,现已成为社会正常秩序的威胁因素。

  中国访谈网1月27日讯(张国军)高德文(省政协委员、益阳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益阳市委主委、市教育局局长)说,涉众型经济犯罪其牵涉的人数多,利益关系复杂,直接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容易引发群体信访、非正常信访等情况发生,现已成为社会正常秩序的威胁因素。

  据调查,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主要有如下特点:一是涉案金额大,且大要案突出;二是受害人数众多,涉及阶层宽;三是涉案款项追回难度大,受害群众损失巨大;四是作案手段多样,欺骗性较强。

  因为这些特点,办理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困难重重:

  一是案件复杂办理期限长。由于涉众型经济犯罪往往被害人众多、涉案金额特别巨大,案卷数量多,加上侦查机关存在在收集证据不足,案件质量不高的问题,导致案件退补率高,办理期限长于其他类型的案件。

  二是案件定性争议较大。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定性尤其是集资诈骗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分歧较大,认定主观上“非法占有为目的”的难度大,导致侦查机关与检察机关、法院定性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影响办案质量。

  三是追缴涉案财物难。一方面,公安机关未能及时将赃款追回,事后追缴困难重重。另一方面,追缴赃款的手段相对欠缺,案发前,行为人已将赃款用于后续的犯罪过程或者挥霍一空,案发后,罪犯或已无财物可以追缴,或采取各种手段隐匿财产使得无法追缴。

  为了更有力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切实维护好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建议:

  一.建立打击犯罪立体网络,全方位打击涉众经济犯罪。一是完善侦查机关与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和案情通报机制。侦查机关对有一定社会影响、涉案数额大且被害人多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立案后应当提前通知检察机关介入,让检察人员尽早熟悉案情,掌握案件证据收集进展。检察人员与侦查人员之间应就案件证据、侦查取证方向等方面进行沟通交流,强化对侦查行为的引导,提高侦查机关办案质量,减小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退补率,缩短检察机关办理该类型案件的审查期限。二是建立公检法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沟通协调机制。要围绕案件证据审查、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建立案件研判协商机制,围绕案件涉及到的涉法涉诉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确保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执行活动的程序规范、法律适用准确,有效防止诉讼风险发生。三是建立处理涉众型经济犯罪的联动和风险预警机制。可以成立公安、法院、检察院、维稳办、工商、金融等部门联动、协作的机制,及时处理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上访问题。四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关注自身权益,积极参与揭露违法行为和相关人员,有利于侦查机关及时收集证据,形成发现、揭露、打击经济犯罪的立体网络。

  二.建立追赃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被害人利益。一是在办理涉众型经济犯罪过程中,都要树立维护被害人合法利益的观念,改变重证据审查认定而忽视涉案财物追缴的观念,对于依法可不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将查扣的赃款及时返还被害人,被害人经济损失不能弥补的,及时告知其救济途径切实保障被害人权益。二是在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环节,检察机关要正确利用法律规定督促犯罪嫌疑人退赃退赔。三是建立信息公开制度,保障被害人知情权。在不影响案件办理的情况下,及时将涉案款物的扣押、冻结、处置情况告知被害人,并及时告知被害人案件相关的程序信息,引导其主动配合检察机关工作,积极提供犯罪嫌疑人财产情况。四是加强信息共享,对被害人的情况及时跟踪、了解,发现有不正常情况时,及时、主动的化解。耐心接待被害人来访,充分运用风险评估预警机制、释法说理机制、群体访应急反应机制,确保被害人的诉求在法律框架内得以平和反映和解决,被害人情绪及时平复缓解,有效减少被害人上访和群体性事件。

  三.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升政法干警职业水平。注重对政法干警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打击各种新型涉众型经济犯罪的水平,提升专业化、知识化、职业化水平。丰富“文化育政法”形式,不断提高政法队伍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以满足应对各种新型犯罪的需要。加强思想教育,落实司法责任制,确保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政法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界限网络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湘ICP备17005820号-2 公安印章标准编码 4301210151948 Copyright 界限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