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头版肯定 湖南省委书记点名表扬 邵阳“一村一辅警”缘何得到各方点赞
中国访谈网5月22日讯 ( 张国军 胡立强 ) 5月7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筑牢平安中国的铜墙铁壁——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公安工作综述》重磅通讯,深入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为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筑起铜墙铁壁的典型经验。湖南邵阳“一村一辅警”经验作为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典型,被写入稿件,引起广泛反响。
5月11日,湖南省委召开省级党员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郭声琨同志的总结讲话精神,研究部署湖南省贯彻落实工作,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主持会议并在讲话中表扬“一村一辅警”时强调:积极预防和妥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推广运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及“一村一辅警”“城市快警”等做法,突出重点部位、重点群体,全力维护社会安定。
这不是邵阳“一村一辅警”第一次被广泛关注。2019年1月26日,“一村一辅警”被列入2019年湖南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湖南省长许达哲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特别强调要“推行一村一辅警”。2018年11月5日至6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法制日报、中国新闻社等中央驻湘媒体采访团就到邵阳实地采访“一村一辅警”“邵阳快警”工作,并为邵阳市创造性构建城乡立体治安防控体系点赞。
邵阳“一村一辅警”缘何得到各方点赞?2018年10月19日,湖南省“一村一辅警”建设现场推进会在邵阳召开,网友“观潮君”为此撰写的以下这篇文章揭示了缘由:
辅警,作为颇具国际特色的工种,即便在此前的社会舆论热点事件中,出现过因不当执法招致的非议,在社会治理中的确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语境下,探索辅警的职能价值,很有必要。在湖南邵阳,辅警和农村,这两个原本并无关联的角色,在“一村一辅警”的战略部署下,展现出社会治理创新的新气象。最新的消息是,10月19日,全省“一村一辅警”建设现场推进会在邵阳召开。
这个全省性会议,之所以选在邵阳召开,自然是因为邵阳在这方面成绩突出。根据资料显示,自2016年在全市推行“一村一辅警”战略,农村治理形势得到大大好转。相关数据无疑是最有话语权的,从2015年到2018年,全市农村命案发案率逐年同比分别下降7.69%、25%、33.8%。
作为邵阳市社会治理的首创,“一村一辅警”的做法,不仅得到了省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也进入了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日报等央媒的关注视野,更重要的是,非常得民心。很多受访的乡民认为,看到辅警就有安全感。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安全感,是每个人内心潜在的需求,按照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说法,安全需求,仅次于生理需求。对于长期以来“靠天吃饭”、资源占有能力偏弱的中国农民来说,安全感更是原始朴素追求。幻美的《桃花源记》之所以能广泛流传,正是击中了数千年来农民长期缺乏安全感的痛点。
桃花源终究太缥缈,安全感却不虚无,对安全感的渴望,始终萦绕在中国农民心间。如何让乡民有安全感?这是古时历代统治者都会去思考的问题,因为,安全感不是简单的个人诉求,而是社会治理的镜子,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用典中提到司马迁在《史记》中的那句“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民众在社会安全上的获得感,往往折射出社会治理的水平高低。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战略新要求,具体到农村来说,打造平安乡村被适时提出。尤其是自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建设平安乡村的意义更是突出,在此次召开的推进会上,与会的湖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关春就提到“一村一辅警”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意义。而在前不久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年)》内容中,建设平安乡村被单独作为章节提出,在具体的做法上,明确提到要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持续开展农村安全隐患治理,尤其提到要加强农村警务、消防安全生产工作。
“枫桥经验”的创新
邵阳首创的“一村一辅警”,正是在加强农村警务上的积极探索。“一村一辅警”,简单来说,就是在每个建制村安排一名辅警,向村民提供便民服务、管控农村社会治安风险,根据邵阳对这一战略的安排,要求辅警至少扮演好八个角色:做好治安防范组织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情报信息采集员、法制政策宣传员、便民利民服务员、警务下沉联络员、交通安全协管员、乡村义务消防员。相较于之前,它的意义在于——把风险防控的触角延伸到了村组,矛盾纠纷化解、社会面防控、交通安全管理等工作向“有人管、管到位”全面转型。
说到底,就是要把农村社会治理端口前移,把村里的问题在村里解决。这不禁让人想到一个颇有历史感的词——枫桥经验。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为此,1963年毛泽东同志就曾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枫桥经验”由此成为全国政法战线一个脍炙人口的典型。在后来,枫桥经验不断得到发展和创新,但其核心经验是没有变的,就是要走群众路线,就地化解社会矛盾。
枫桥经验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珍视的群众路线,在纪念枫桥经验40、5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均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同时要创新“枫桥经验”,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
对比枫桥经验和邵阳“一村一辅警”的做法,正是对“枫桥经验”的创新,在依靠群众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辅警力量,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打通农村警务“最后一公里”,就地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
值得倚重的“地网”
经过三年的探索,邵阳首创的“一村一辅警”以看得见的成效,证明了这个农村警务战略的“靠谱”,是促进基层和谐稳定的良方。我们致敬邵阳的首创精神,致敬的不仅仅是当地主政者的敢为人先的精神,更是对全省乃至全国农村社会治理工作的积极贡献。
湖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之于社会稳定的基石作用,自不待言。而要稳定农村,发展农村,建设平安湖南,到底有没有可循的路径依赖?邵阳的“一村一辅警”探索其实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很多湖南人都知道,邵阳市农村地域广阔,点多面广,涉法涉诉、邻里矛盾纠纷长期存在,社会管理难度较大。这恐怕也是当初邵阳积极推出“一村一辅警”的大背景所在,在这样一个地方,一村一辅警能显现出如此积极的治理效果,在其他地方的实施效果应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我们欣喜地看到,在此次全省“一村一辅警”建设现场推进会上,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关春明确提出,到2019年2月底前,全省2.3万余个建制村要每个村至少要配备一名专职驻村警务辅助人员,设置一个驻村警务室。未来,全省农村的治安秩序和人居环境,无疑将得到大大的改善,平安湖南的建成指日可待。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建设平安乡村方面,专门提到要推进农村“雪亮工程”,即实现公共安全食品监控覆盖乡村,如果说雪亮工程是为“天网”,那么,即将出现在三湘大地广袤农村的“一村一辅警”就是“地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地网是更值得倚重,因为每一个辅警都是带着职责、带着温度的人,他们心中有担当,心中有乡民,无疑更能迸发出强大的正义力量。
值班总编辑:张国军 责任编辑:薛画
相关阅读
- 05-23中国新媒体记协广龙秘书长拜访海合会
- 05-22人民日报头版肯定 湖南省委书记点名
- 05-22中华淑女形象大使华夏女士带领一年级
- 05-21第七届中国(湖南)国际矿物宝石博览会
- 05-21郴州矿博会上精品呈现,客商会展淘“宝
- 05-21世界的矿博会,大爱大美的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