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叶伟志:未来的企业,你需要有首席人工智能官

发布时间:2017-10-20 12:44:12 来源:艾媒网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作者:叶伟志壹企问咨询总经理,广东天使会合伙人,人工智能应用专家,大数据资深从业者,系统架构师人工智能是什么我们做了一个调研,“人工智能”是什么。得到的答案非常
对于上面这些算法的详细说明,优劣分析等,不是今天介绍的内容,因为需要不少的数据和计算机的基础,我们稍后会有专题讲解这些算法。

职能三 收集训练数据:

机器学习,都是基于既有数据,从既有数据当中总结规律,根据规律形成模型,并做模型的调优和选择。整个过程就有点像教小孩子一样。一直广泛流传的“数据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指的就是这个数据,因为我们可以从数据当中获取很多新的知识,新的模型。但是很不幸的是,目前而言,机器远没有达到人的能力,他无法从纷杂的世界里面学习各种非标准化的东西,为了让我们的机器和算法快速地成长,我们就需要收集大量计算机可以理解和学习的数据。

数据在哪里

那我们打算收集的数据,他现在在哪里,接下来我们说几个现成的数据收集渠道吧。

1. 供应链管理系统,帮助企业管理整体的供应链,包括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渠道商等等组织在一起,包含计划、采购、制造、配送、退货等主要模块。

2.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以客户作为核心,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等各种方法,管理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挖掘客户的全生命周期价值。

3. 生产流程管理,生产流程管理是比较重点的方向和值得挖掘的领域。因为生产过程通常都是企业自身可以完全控制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完备性和可控性。其次就是以前因为技术的限制,对生产流程的数据应用是相对较少的。生产流程管理,目前主要有以下的分类MES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管理系统;DNC生产设备及工位智能化联网管理系统;MDC生产数据及设备状态信息采集分析管理系统;PDM制造过程数据文档管理系统;

4. 进销存管理。

5. 视频管理系统,目前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建立,以超高清摄像头为记录工具,目标是记录大量的视讯资料,视讯资料当中含有非常多的信息量,目前而言算力的成本过高,从视讯资料当中提取有用信息的成本很高。但可以先存储视频数据,等算力成本大幅度下降以后,再进行分析。

 

 

其他常用的管理系统还有企业文档管理、财务管理、车间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怎么采集数据

至此,我们聊完了数据在哪里的问题,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拥有的系统,进行数据的整合和采集,在整合和采集这一步,有4个关键的点:

1. 设计和创造新的场景

这里包括管理场景和客户场景,我们怎么理解设计新的管理场景,举个例子,我们合作的一个口腔医院,想要记录诊疗过中的一些数据,比如拍片出来的那个片,这个数据按照正常的方式,是不会有记录的,那如果我们想要收集这个数据,那么我们的管理流程,就需要进行一些调整,比如拍片出来以后,医生护士需要对这个片进行拍照,或者直接出两份片,把其中一份放到备份的地方存起来。但是在这样的工作流程下面,医生护士的工作量就会提升了不少,而且很有可能会有丢失遗漏的状况,所以增加医护人员拍照这个动作,并不足够好。更好的是,架设一个高清摄像头,持续监控出片的位置,记录下所有的内容,与此同时,增加人工智能程序,截取监控当中有用的信息,减少无用的信息,降低储存成本。

在这个案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的数据,是要通过我们对流程和场景进行优化以后,才能更好地收集的。又比如客户场景,还是同样的口腔医院,想要建立用户的终生健康服务,需要对客户进行识别,从前的流程,由于IT技术的缺乏,没有对用户做身份识别工作,诊疗系统的数据,与用户行为无法匹配,导致无法进行分析。为了把用户的线上数据与实体行为绑定起来,只需要增加一个简单的客户场景,就是用户在做完相关检查以后,体检报告会发送到手机微信端,让用户通过微信跟我们系统绑定起来。从上面这两个案例,我们都可以看到,无论是内部管理,还是外部用户体验,都需要经过思考进行设计和创新,新的场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的收集到有用的数据。

 

 

2. 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是一个很成熟的概念了,这里需要做2点强调和一点扩充。

1.数据中心需要把尽可能多的企业数据记录下来,而不仅仅是业务订单数据,事实上业务订单数据的价值很有可能没有生产过程的数据来得重要。

2.我们也见过了很多很多的企业,花了很多的资源,把数据中心建立起来了,但是没有建立起相关的制度,数据中心从设计,到运营,到维护,全部都集中在一两个人身上,导致这些人离开了以后,数据中心沦为虚设,甚至数据直接丢失。所以强调的是数据中心需要从整个生命周期开始到最后,都需要有完整的设计和制度,怎么建设,怎么运营,权限如何,资源要求等等。

3.需要扩充的是,数据中心储存数据的形式,我们现在正在做2个很重要的研究,第一个是如何通过层级结构,降低数据储存的成本,比如高频调用数据存放在单价高的地方,低频数据采用低成本的方式进行储存,甚至下线OFF-LINE。第二个是结合区块链的技术进行企业级信息储存的机制和体系,区块链技术本身非常适合用于储存高安全要求的数据,所以我们考虑基于区块链技术以及政府基础数据,做数据储存和应用的联盟,解放数据的价值。

 

 

3. 对接现有系统

现有的系统一般来说,有自建的系统和第三方系统这两种形态,对于自建的系统,那就很简单了,只需要在系统当中,建立对应的数据传输接口,直接接入到数据中心即可。对于第三方系统,就比较麻烦了,一般情况下,第三方系统不会有适合我们使用的数据接口,而且要改造的话也不太现实。这个时候,可能就需要一些爬虫或者屏幕抓取的技术,进行数据的采集,而这会需要多用一些些成本。

 

 

4. 收集未知非标数据

未知非标数据,主要指的就是高清视频和图像数据。对于人类而言,认知世界主要是视觉,视觉中包含的信息非常地丰富,但是目前而言,如何从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当中抽取出信息,成本还是比较高昂,但是目前这个领域发展得非常快,我认识的一个团队,已经可以实现对菜品进行识别,比如摄像头拍一拍,就知道这个是凉瓜炒肉,蒜泥白肉,白切鸡等等。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预见,会有大量的算法和商业服务机构,能够帮助我们在复杂的视频数据当中提取信息。

 

 

职能四 建立行业专家系统

接下来,CAO要做的事情,还包括建立所属行业的专家系统。专家系统,从1969年就开始出现,上古神兽HERBERT SIMON的学生 ED FEIGENBAUM等人,跨界合作,研究根据质谱仪提供的信息推断分子结构的问题。创造了DENDRAL程序。DENDRAL程序的意义在于它是第一个成功的知识密集系统:它的专业知识来自于大量的专用规则,成为系统的规则。然后使用人工智能的算法作为推理的部分。之后FEIGENBAUM等人,把这个技术应用在了医疗方面,开发了MYCIN系统,用于诊断血液传染,MYCIN有450条规则,最终他能够表现得与某些专家一样好,并且表现得比初级医生好很多。这里得到的启发是,不存在通用的理论模型可以从中演绎出MYCIN的规则,他们不得不从专家那里会见大量的病人的过程中获取规则,也从对应的书本和其他专家的案例中获取更多的规则。

专家系统还有很多很多的应用,而且成功地应用于商业,DEC公司的R1程序,帮助新计算机配置系统订单,从1982~1986年,每年为公司节省了4000万美元。

 

 

专家系统,主要就是利用通用的人工智能推理算法和能力,加上既有的行业特定知识作为边界,把知识和推理能力分开。同时配合符合行业规则的可被计算机学习的训练数据,让机器在这个范围当中不断地去学习挖掘深度的知识。最终这个专家系统,可以给企业提供重要的业务建议以及决策辅助。

职能五 使用成熟的人工智能产品

上面都说了一些比较大的事,落实到执行处,CAO要做的非常重要的工作,跟首席电力官的工作是一致的,就是跟不同的人工智能产品厂家打交道,使用各种成熟的人工智能产品,选择合适的产品成为自身企业商业拼图当中的一部分。具体成熟的人工智能产品有哪些呢?

 

 

观察世界:包括硬件,传感器,信息采集系统等;

总结知识:机器学习框架,各种专家系统;

知识应用:机器人,系统,程序

职能六 新的商业模式

做人工智能事业,要跨越的第一个障碍就是如何落地,人工智能意味着一个非常大的改变,时间周期会很长很长。要落地的话,首先必须找到非常好的、实际的用户体验,就是能给用户带来实际效益;其次,场景必须清楚,智能助手也好,无人驾驶也好,信息找人也好,一定要有实际的用户体验价值;最后,还要找到商业模式,不然就没有可持续性。

所以重要的挑战在于,是否能找到落地的用户体验和实现用户价值的场景,然后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建立一个创新的循环。即数据-知识-用户体验-新的数据。找到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流,人工智能事业就可以像滚雪球一样往前滚。

 

 

首席人工智能官的6大要求

 

 

1. 理解和执行企业战略

理解人工智能发展的下一个浪潮在哪里,在更好的感知世界,更好的产生知识,更好的完成任务这样的人类进步本质上出发,找到企业的目标和价值观,制定企业3年,5年,10年的发展规划。规划和战略不会一成不变,但也不能散漫无根,特别是对于人工智能这个目前看来虚无,不好理解的事物,更应该有抬头望天,高瞻远瞩的战略能力。

 

 

2. 完全熟悉企业产品

刚刚说完抬头望天,接下来就是要踏实行军。一切的执行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对产品非常熟悉的基础上,熟悉产品方便CAO更好地做产品的波士顿矩阵分析,更清晰地知道不同产品在整个浪潮当中的定位,哪些需要重金投入,哪些需要冲动冒险,哪些需要果断放弃。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制定不同产品在人工智能层面的具体战略和时间表,才能真正的前行。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