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联酋广东商会会长张钦伟:创富不忘回报家乡
原题:“祖国永远是海外华侨华人坚强后盾”
日前,第三届华人华侨产业交易会在深圳举行,阿联酋广东商会会长张钦伟连续第三年带领阿联酋广东商会组团参加“侨交会”。而就在上周,张钦伟又受邀专程回到家乡汕头,洽谈关于组团返乡投资的一些事务。对于张钦伟来说,“飞”已成为他这些年工作的一个常态。
张钦伟担当的职务有很多,但他更多地以“阿联酋广东商会会长”的身份参加迪拜和广东省活动。近些年,张钦伟带领阿联酋广东商会一直在为阿联酋的粤商和新粤商搭建高水平、有实力的商务交流和互助平台而努力,不仅帮助许多广东企业“走出去”,还把不少阿联酋企业引来中国投资。
今年39岁的张钦伟,其极富传奇而又励志的创业历程,一直备受称赞。趁其返乡之际,记者专访了张钦伟。
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丹
实习生 蔡佳煌
通讯员 詹瑞云
人生低谷乡亲给予包容和支持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钦伟毫不避讳地谈到自己出生在乡村地区。1978年,张钦伟出生于汕头潮阳谷饶镇,其父母曾经是小学代课老师。张钦伟是家中长子,兄弟姐妹三人。为了培养三个孩子读书,家中经济捉襟见肘。为了帮助家庭减轻负担,大学毕业后,本来有望成为公务员的张钦伟选择了下海经商。
彼时汕头轻工产品加工市场初具规模,谷饶镇已是国内知名的“内衣重镇”,于是张钦伟第一次创业选择将内衣作为切入点。为了帮助孩子创业,张钦伟的父母说服了左邻右舍,才让他们同意把自家内衣产品给张钦伟做代销。
怀揣着3500元,张钦伟只身前往北京闯荡。和所有“北漂”一样,大学刚毕业的张钦伟遭遇了许多苦难,每当想起父母的期待和乡亲们的信任,他总是告诫自己:“我是一个农村孩子,没有我吃不了的苦。”潮人的勤奋、敢闯敢拼在张钦伟身上得到充分体现,他每天早出晚归,不敢有一丝半点的懈怠。
慢慢地,张钦伟从无到有建立起自己的市场销售网络,尽管女性内衣与他从小的理想毫不相干,但却为他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张钦伟也迅速成长为市场里的女性内衣专家。一件内衣,只要他稍稍过一眼,其款式、面料、造型、做工,就能了然于胸。
然而创业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创业后期,张钦伟遭遇客户骗取巨额货款,即便追踪到了俄罗斯,欠债人仍然百般抵赖,让张钦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彼时俄罗斯政局动荡,治安混乱,张钦伟索要货款无门,厂家则因货款未回笼不愿再发货,可谓是“弹尽粮绝”。
虽然心中愧对父老乡亲,但失望与迷茫的张钦伟只能选择回家。让张钦伟备受感动的是,左邻右舍和厂家老板不仅没有责怪,还安慰他说:“我们都知道你是一个诚实、上进的好青年,我们相信你,年轻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乡亲们质朴真诚的鼓励,至今还温暖着张钦伟的心,也令他一夜间从一个大男孩变成了男人,张钦伟决心开始二次创业。
在迪拜打造首个华人服装批发城
2001年,机缘巧合下张钦伟来到了阿联酋迪拜,从此与这个城市结下不解之缘。看准了国内生产的轻工产品在迪拜供销两旺甚至供不应求的市场,张钦伟开始在迪拜推销其产品。彼时张钦伟才20多岁,却是个名副其实的“百万负翁”,家庭责任和前期债务的双重压力非但没有压垮他,反而给了他巨大的动力。
当时张钦伟看中了迪拜木须巴扎市场的一个小档口,但手头缺乏资金,于是他与店主商量,先让他开始经营,半年后保证支付这笔转让金。平日里张钦伟在市场里东奔西跑、吃苦耐劳的形象以及张钦伟带来的“广货”得到了店主的认可,店主答应了他的请求。
有了档口,张钦伟做生意更加有干劲,用他的话来说是“装货卸货一阵风,扛起货包一溜烟”。很快,张钦伟提前偿还了档口的转让金。第二年,张钦伟在迪拜注册成立了“好来头”内衣公司,如今已在迪拜开办多家连锁商店。
内衣事业蒸蒸日上,张钦伟却敏锐地发觉,在阿联酋的华侨华商经营规模不集中、竞争能力难成气候。2007年,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张钦伟投入了更多精力研究和策划中国商品展销的渠道,先后开办了阿联酋中国批发城、阿联酋手机批发城、地球村灯展城等。
2011年,张钦伟投资兴建了CHINA TOWN,这是第一个真正由华人在阿联酋建设及经营的批发中心,“做大做强,打品牌,规模化,集约化,在尝试中奋起,这就是广东人的性格。”彼时距离张钦伟第一次来迪拜创业,已过去10年。
带领粤商共同开辟海外市场
近年来,为响应国家积极“走出去”政策,粤商大胆走出国门,在中东阿联酋这片热土上艰苦奋斗。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如今,广东商品已经立足阿联酋市场,辐射整个阿拉伯半岛、非洲大陆、南亚次大陆,以及东欧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消费人群达15亿以上。
2010年,在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贸促会、中国驻阿使领馆和阿联酋有关部门的支持指导下,旅居在阿联酋的广东侨胞、广东企业自发成立阿联酋广东商会。这是广东省在海外设立的第三个广东商会,张钦伟被推选为首任会长。
对此,张钦伟有着清晰的思路,“抱团发展”成为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他说,作为一个商会,要体现公益性,要想着怎么带动会员抱团经营、抱团取暖把生意做好做强,怎么样为华人增光,才能更有利地占领阿联酋市场。
“让在阿联酋的广东企业和侨胞,让他们有家的感觉。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商会都会伸出援助之手。”张钦伟举了个例子,曾经有一家做牛羊肉等清真食品的百年老字号企业打算去迪拜办清真食品的加工厂,一开始他们认为当地人每天吃的都是清真食品,市场空间肯定不小,对开辟中东市场十分乐观。
但在该企业决定进入中东市场前,商会还是为该企业设计了阿联酋市场考察行程。经过市场调研和实地考察,该企业才发现,当地政府对进口牛羊肉的审核以及对于肉制品的包装有一系列的限制,最终经过慎重考虑和分析,这家清真食品企业放弃了在当地设厂的念头,转而通过阿联酋商会寻找诚信可靠的当地代理商和贸易商,尝试将产品出口到迪拜市场。
“由此可见,如果不通过前期考察和了解当地情况,而是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想就到迪拜来开工厂,那么这家企业现在就有可能陷入两难境地,损失非常大。”张钦伟告诉记者,十几年前的迪拜如同一个大型批发中心,无论什么低档货都能够售出。如今无论迪拜还是中东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质量过硬的产品更有市场前景。
张钦伟表示,无论是已经在中东地区的企业亦或是想要进入中东市场的企业,都必须转型升级,转型不成功,都将面临着淘汰的风险。
动向
回汕洽谈返乡投资
计划在家乡设立商品采购中心
“家乡汕头开展‘创文强管’带来的变化,让海外的潮人潮商们备受鼓舞。”采访中,张钦伟向记者透露,虽然大家身在海外,但都心系家乡的发展,“对于汕头未来的发展,大家都很有信心。”
可喜的是,张钦伟此次回汕,还计划引进投资项目。张钦伟告诉记者,家乡的针织品、玩具、毛衣、化妆品等都是全国乃至世界的生产基地,但是缺乏出口集散地,他希望引进团队,利用优势,进行资源整合,设立采购中心,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张钦伟指出,许多中东客户都是去浙江义乌进行采购,殊不知许多小商品的生产基地来源于汕头,“何不直接把客户引到汕头,直接从市场到基地,由他们自己来完成中间的采购环节?”
张钦伟说,拟设立的商品采购中心将直接跟中东、非洲地区对接,一方面方便迪拜商人来汕头基地进行采购,能点对点把商品直接发到迪拜去;另一方面也能让汕头的个体户、中小企业拼柜将货物送出去,增加发货量,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张钦伟表示,采购中心的配套服务也将比以前更先进,将充分考虑到阿拉伯人的饮食习惯,计划从阿联酋派专人负责配套餐饮。“除了会有针对穆斯林的饮食,还会解决中东采购商的吃住问题。”张钦伟说,采购中心将配套商务酒店,集中办公场所,解决从采购到货物装箱的一系列过程,节省成本。此外,还将在广州设立服务中心,专门接待中东非洲客人,让客人下机场就会有专人引导去到采购中心。
“前几年就有组团回来投资的意向,如今汕头大环境越来越好,时机成熟,期待经贸团能早日落地。”张钦伟说,“对于海外潮商来说,祖国家乡的发展就是我们坚强后盾!”
对话
探索“一带一路”
广东企业走在前列
南方日报:为什么选择在迪拜经商?
张钦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多,为什么我们能够在迪拜十几年?因为我们都有“迪拜”情结,可以说,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广东企业已在迪拜做了一些探索。中国企业在阿联酋做生意,首选迪拜。首先阿联酋尤其是迪拜的营商环境好,是中东和非洲的贸易桥头堡。其次,迪拜政治社会治安有保证,居住环境安全。此外,迪拜不设税务机构,没有外汇管制,没有贸易摩擦,贸易非常自由,方便国际贸易。另一方面,阿联酋对华人非常友好,没有歧视的眼光,不会觉得华商是来抢饭碗,非常欢迎华商来投资。华人在国外做生意,原本没有想要留很久,但随着深入了解体会,慢慢产生感情了,让人愿意扎根下来。
南方日报:阿联酋广东商会是在什么背景下成立的?
张钦伟:中国人到迪拜打拼始于2000年,最初没有多少华人,广东企业更是少见。从2009年之后,广东省贸促会、省商务厅主动作为,搭建平台,帮助很多企业走出去。广东省贸促会组织来迪拜进行调研考察之后,希望我们这些在迪拜经商多年的粤商能建言献策、分享经验,于是2010年阿联酋广东商会应运而生。近年来,阿联酋广东商会也多次受邀参加省人大、政协会议,积极建言献策,并在海外传播汕头的商业氛围和广东、中国的声音。尤其在迪拜的新侨区,有很多在国内接受过教育的企业家,有爱国情怀,非常愿意从商业方面跟祖国各界的商业精英对接。
南方日报:商会建立之后对企业而言有什么影响?
张钦伟:广东是全国第一个在迪拜筹建商会的省份,海外广东潮商的发展,离不开省市政策的引导与提供咨询。家事国事天下事,不能只关心自身发展。我们一直心系家乡和祖国,尤其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了解家乡的途径更多更方便了。如果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只顾埋头苦干做生意,那我们只是个生意人,很难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有省、市的支持,除了个人生意上有所做为,我们应该为国家、为乡亲多做实事,让更多人走出去,达到共同富裕。商会成立后,对我们自身的触动很大,这也是一个学习、提升的过程,我觉得非常有意义。阿拉伯世界有句名言是“向东看”,往中国看,到中国投资,这些年我们商会起到桥梁作用,有来有往,许多中东企业通过商会的引导交往,对中国有深入了解,来了中国第一次就想来第二次。
南方日报:商会建立之后,如何帮助汕头企业“走出去”?
张钦伟:对潮汕或其他广东企业家而言,感受最深的是家乡对企业的支持。汕头市的领导、汕头市商务局近年来对汕头企业“走出去”十分重视,经常组团去迪拜考察,而且积极发挥商务局的平台优势,和商会保持密切联系和合作,让企业更放心地走出去。有乡情和政府作为后盾,出去的企业基本是顺风顺水,少走了许多弯路,也能专心地开发新产品。商会成立之后,汕头企业也多次前往迪拜考察,如今能够点对点地在迪拜站稳脚跟,争取更大的发展。汕头也成为较早一批在迪拜设立海外商城和展销中心的城市,带动汕头产品通过迪拜辐射到中东和非洲地区,发展良好。
南方日报:对于时下年轻人的就业,您有什么建议?
张钦伟:每次我回国期间,经常和商会代表受邀去大学座谈演讲,我们很高兴见到朝气蓬勃的新生代,我们并不是想宣传自己,而是想多跟年轻人接触,鼓励大家走出去。除了国企、民企,年轻人也可以选择走出去。年轻人出去,机会比在国内的多。潮汕老一辈出外打拼,他们什么都没有,缺资金,教育程度低,语言也不行,但凭着勤奋努力精神,能够生存求发展并取得成就,成为精英。现在的年轻人处在互联网时代,接受过高教育,并有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还很落后,年轻人完全可以去开拓。现在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不应怨天忧人,要靠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多去外面走走看看,只要你想做事情,空间还是有的,在外面就业有很大优势。年轻人更应该发扬潮汕人的红头船精神,把它发扬光大。
相关阅读
- 12-16李子柒受美联航机上杂志《Hemisphere
- 12-17古艳旗:用时26天创国内大盾构组装最快
- 08-06侨商施乾平: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 08-06香港慈善家田家炳:洒向桑梓都是爱(图)
- 07-27白立华:讲好中国故事,树好中国军人形象
- 07-21老挝华商张廷江:从卖货郎到文化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