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烟袋斜街73号的10年心路:从残疾人手工艺品展销中心到双创基地

发布时间:2017-11-08 17:00:48 来源:中工网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兔儿爷第五代传人张忠强(右一)正向马钢(左一)等残疾人教授彩塑技艺。 基地保留详细的残疾人创业辅导记录。 在中外游客云集的什刹海,很多人对酒吧、餐饮文化如数家珍,却不知道这里开设着北京第一家残疾人工艺品商店。十年时间,这栋二层小楼见证了政

兔儿爷第五代传人张忠强(右一)正向马钢(左一)等残疾人教授彩塑技艺。

基地保留详细的残疾人创业辅导记录。

  在中外游客云集的什刹海,很多人对酒吧、餐饮文化如数家珍,却不知道这里开设着北京第一家残疾人工艺品商店。十年时间,这栋二层小楼见证了政府、社会组织、服务对象,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政策环境下,合力运营同一个公共空间的心路历程。

  从北京首个残疾人手工艺品展销中心,蜕变为北京首个残疾人双创基地。今天的残疾人可以调动社会资源,在这里学到一技之长、树立商业品牌,无论是先天残疾还是后天残疾,都不妨碍他们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重拾自信与尊严。

  十年之困

  2007年,奥运会前夕。在距离银锭桥不足30米的地方,北京第一家残疾人手工艺品展销中心诞生了。它叫“希联圆梦”,地址是烟袋斜街73号。

  借助奥运东风,希联圆梦迅速走红。这栋两层楼的仿古建筑,接待了大量外宾、残疾人运动员和游客,可谓“中国助残领域的示范窗口”。如果说,烟袋斜街73号是“门脸儿”,那么设在西城区残联办公楼地下一层的希联圆梦产品制作基地就是“生产车间”。“前店后厂”的运营模式,构建了培训、生产、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吸引了眼球,也让残疾人增加了收入。为规范经营,希联圆梦还登记成立了盈利性公司和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然而到了2015年,当从事助残服务多年的西城公益文化传播中心主任陈哲以游客身份偶然走进希联圆梦时,他看到另一番景象:残疾人作品布满灰尘,工作人员没有销售热情,仿古窗户四处漏风,展厅布局没有设计,卖的东西是老三样:串珠子、中国结、手工画。昔日的美好创想和眼前的冷落门庭形成鲜明对比。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