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解读十九大报告:"新时代"的五大结构性亮点
报告摘要:
“十九大”报告的五大结构性亮点解读
“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两个重要判断:1)历史方位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么,如何在“新时代”解决主要矛盾,进而真正实现“美好生活”?
1) 制造强国——供给侧改革向创新驱动转换、军工强国战略强化
2) 乡村振兴——延包利好土地流转、精准扶贫打响“攻坚战”
3) 美丽中国——首提“绿色金融”,多方面深入污染防治工作
4) “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升级,合作模式转变
5) 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思路不变,目标指向国际化
“新时代”需要持续重点关注的主题投资机会战略新兴产业:“十三五”时期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边际扩围,重点包括数字创意产业、基因测序、柔性显示(OLED)、人工智能、物联网、5G、空天海洋等新动能。
军工强国:军民融合是军工行业改革的重点落地方向,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土地流转:延包有利于土地流转交易,全产业链释放红利,提升农业长期竞争力。
绿色金融及环保:环保趋严背景下,绿色金融助力环保产业发展。伴随市场对未来环保投资增长预期提升,重点关注工业环保和生态PPP两大领域。
“一带一路”:未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更具广度和深度,重点关注跨境电商、特许经营、PPP等新型合作模式。
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是国企改革的根本思路,主要手段仍然是重组和混改。
风险提示
政策落实情况不达预期的风险;风险偏好下行;市场估值系统性下行风险
事件:2017年10月1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十九大”)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报告。
一、“十九大”报告的五大结构性亮点解读
“十九大”报告的重大成果之一在于明确了两个重要判断:1)历史方位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那么,如何在“新时代”解决主要矛盾,进而真正实现“美好生活”?报告共列出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外交、党建等9个方面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相较于“十八大”报告,我们总结了五大结构性亮点:
图1:“十九大”报告中的五大结构性亮点
亮点1:制造强国——供给侧改革向创新驱动转换、军工强国战略强化
报告提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理念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我们认为,在技术革新及产业升级趋势下,供给侧改革的重心将逐渐从传统过剩产能向战略新兴产能转移,创新要素才是未来供给侧的发力方向。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将是未来实体经济崛起的主要动力。
制造强国战略下,军工具备代表性意义,本次报告更是明确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时间表:1)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2)争取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亮点2:乡村振兴——延包利好土地流转、精准扶贫打响“攻坚战”
与“十八大”报告中的“城乡一体化”表述不同,本次“十九大”首提乡村振兴战略,更加强调农业在经济发展中“三产”里的重要作用,对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及农村脱贫均给予了政策支持: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根据当前我国土地承包制,此次第二轮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30年至2057年底,给资本流入、参与经营管理提供更强的稳定预期,为农村土地流转交易释放重大红利,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精准扶贫方面,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农村是贫困发生的主要区域,精准扶贫政策下将逐渐实现脱贫。
亮点3:美丽中国——首提“绿色金融”,多方面深入污染防治工作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来,环境保护成为我国日益重视的长远事业,伴随金融改革强调“脱虚入实”,绿色金融通过发挥市场和金融机制吸引社会资本,为解决环保财政资金缺口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次报告首次提出表明未来政策推进有望加快。
此外,报告在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未来环境保护有望全方位有序推进。
亮点4:“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升级,合作模式转变
我国对外开放最重要的外交战略即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今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以来,“一带一路”战略升级预期强烈,本次报告主要强调区域和模式两个维度的深化路径:
区域维度,自贸区建设升级,首提“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表明我国对外开放的区域范围有望继续扩张。模式维度,一方面,贸易模式上强调“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另一方面,投资模式上强调“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我们认为,工程承包的传统合作模式比重未来将有所降低,跨境电商、特许经营、PPP等模式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亮点5: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思路不变,目标指向国际化
报告提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可以看到,“做强做优做大”仍然是国企改革的核心思路,目前主要实现手段仍然是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新时代”需要持续重点关注的主题投资机会
2.1 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注大数据、AI 等领域
“十九大”提出“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的新时期背景下,培育和发展一批具备巨大市场增量空间的新兴产业是我国产业升级的战略规划重点:1)“十二五”时期国务院提出用20年培育7大战略新兴产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达世界先进水平;
2)“十三五”时期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边际扩围,重点包括数字创意产业、基因测序、柔性显示(OLED)、人工智能、物联网、5G、空天海洋等新动能。 其中,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确立AI国家战略地位。
图4:近期新兴产业政策频出,“十三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规划进入落地阶段
2.2 军工强国:制造强国首推军工强国,关注军民融合
“十九大”提出“确保到2020 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力争到2035 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随着以歼20、运20、001A国产航母为代表的新一代军事装备的列装加速,我国中国军事力量的现代化建设正稳步进行。
军民融合是军工行业改革的重点落地方向,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目前已经进入关键的实施阶段:9 月22 日,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十三五”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规划》《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指出要向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2.3 土地流转:延包有利于土地流转交易,提升农业长期竞争力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我国农村土地从1984年到1998年开始第一轮土地承包,到期后没有调整,直接延长30年,因此,1999年到2027年底是土地的二轮承包期限。此次第二轮承包期到期后再延长30年至2057年底,给资本流入、参与经营管理提供更强的稳定预期,为农村土地流转交易释放重大红利。
推动农业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土地流转是提升农业长期竞争力的制度基础。我国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制约了农业规模化,而土地流转整合资源利用,促使生产、流通、消费环节联系起来,是降低成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近年来,从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到土地流转“三权分置”再到农村土地两权抵押贷款及相关产权保护政策,土地制度改革一直沿着明晰产权以推动资本化的思路稳步推进,2018年是土地确权工作的最后一年,土地流转将进入重要时间窗口。
从产业链上来看,土地流转有望为全产业链释放红利:
上游:农机、农资、农化等有望受益于上游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中游:1)农村金融等中间环节受益;2)农企参与土地流转,利好具有竞争力
的企业规模拓展;3)土地价值重估,利好已有土地农企资产升值。
下游:农业技术服务等有望受益于土地流转推进的农业现代化。
2.4 绿色金融与环保:环保趋严背景下,绿色金融助力环保产业发展
“十九大”报告首提“发展绿色金融”。何谓绿色金融?根据2016年8月31日发改委等7部委发布的顶层设计文件《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中的官方定义,绿色金融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现阶段,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一方面,从政策导向看,G20峰会后全球环保力度加码,今年以来我国陆续推出“2+26”城市环保督查、排污许可制改革等重大环保政策;另一方面,从环保投资角度看,绿色金融通过发挥市场和金融机制吸引社会资本,为解决环保财政资金缺口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何实现绿色金融?主要有三大路径:1)推动金融市场支持绿色投资,其中绿色债券市场率先高速增长;2)设立绿色发展基金,通过PPP拉动社会资本;3)开展国际合作,将绿色金融与“一带一路”战略融合。
生态文明建设是环保领域未来最为重磅的政策,伴随市场对未来环保投资增长预期提升,我们认为工业环保和生态PPP这两大领域最值得关注:
工业环保主线。经历 16、 17 年严厉的环保督查后,我们认为工业环保领域具备类似雾霾的重大投资机会:工业废气、污水等排放量巨大、标准亟待升级;供给侧改革使得龙头企业盈利好转,有钱投资;环保税、排污权等政策更为长效和细致,可将环保成本加入生产成本中。建议重点关注工业废气,工业
监测、工业废水、工业危废等细分领域。
生态PPP主线。生态文明下的“青山绿水”、“美丽中国”,必然带动包括环保、生态、园林等相关需求的增长,如细化的地下管廊、海绵城市、“河长制”综合治理、特色小镇等。同时我们始终认为PPP核心逻辑为订单转移,通过承接融资责任拥有项目总包,上市公司等享受订单聚集的过程。
2.5 “一带一路”:未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更具广度和深度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具体包括以下两项:“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即自贸区建设升级。目前中国已签署了15个自由贸易协定,涉及23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形成了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而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度和广度延伸,也为中国自贸区建设完善提供新的契机。今年9月,商务部表示将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贸区建设。
“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即合作模式转变。一方面,跨境电子商务等创新贸易方式正在兴起,2016年跨境电商交易总额增速25%,“一带一路”沿线33个国家跨境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速高达50%,跨境电商有望成为“一带一路”新增长点;另一方面,PPP作为创新型融资模式未来将得到进一步推广。PPP作为杠杆资金可以补充融资的巨大缺口,且PPP模式优越性契合“一带一路”发展需求,两者有着内在的融合逻辑,未来基建、工程类公司运用PPP进行项目建设的模式有望在沿线国家得到进一步推广。
2.6 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下继续关注重组与混改
报告提出,“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可以看到,“做强做优做大”是国企改革的根本思路,主要手段仍然是重组和混改。
从央企重组主线看,根据国资委表述,下一步央企将稳妥推进煤电、重型装备制造、钢铁等领域重组。建议关注行业集中度提升可能性较高的煤电领域;
从混改主线看,当前混改“实质性”推进的重点仍然集中在电力、铁路、石油、天然气、民航、军工、电信等七大垄断领域,当前阶段看好在行业相关政策和政府支持下,近期推进速度较快的电信、铁路、军工领域。
风险提示
政策落实情况不达预期的风险;
A股风险偏好下降的风险;
整体估值系统性下行风险。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