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泽平:世界经济复苏 19大传递新时代信号
2017-10-22 来源:人大国发院
非常荣幸能够回到母校。今天讨论9月份的经济数据,刚才王教授的报告很受启发,我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今年我提出“新周期”的看法,这在市场上引起了一些讨论。
9月的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对新周期的观察,从去年尤其今年初我们对中国经济的判断是战略性乐观的。从2010年尤其是2012年以后,中国基本经济单边下滑,2015年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判断, 2016-2018年中国经济可能呈现“L”型走势。今年年初,我进一步提出“中国可能在新周期的底部和起点”,经过长达6年市场自发的出清,叠加供给侧改革,中国可能处在新一轮周期的底部和起点,对中国经济的判断是战略性乐观。
逻辑是什么?第一是世界经济复苏;第二是国内的新一轮产能周期;第三是十九大传递出来的新时代的政策信号。
第一是世界经济。大家看到2008年金融危机到现在十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经济体加入到复苏的行列。今年拿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是研究行为经济学的一位学者,人的思维是线性的,往往在经济周期处于底部时,人们是最悲观绝望的,但是周期是轮回的。周期就是一种宿命,是人参与的活动。几千年来我们的科学技术社会组织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但是人性是亘古不变的。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2012年前后美国经济复苏,2016-2017年欧洲经济从经济周期底部走出来,现在印度的经济超过了中国,加拿大已经加息,美联储正在启动缩表,新兴市场从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甚至俄罗斯的股市一片欣欣向荣,这是我们看到的外部环境。
美国和欧洲的资产负债表调整是健康的可以持续的,我怀疑他们具备再度加杠杆的条件,这些经济体来自企业的资本开支是有可能加大的。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美国的居民和金融部门的资产负债表是被破坏的,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导致金融部门的资产负债表被大幅度的破坏。我们说它是去杠杆不如说它是转移杠杆,美联储印钞票把有毒资产买过来,金融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修复了,推动股市和房市上涨,居民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也修复了。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美国的科技企业没有参与到泡沫投机之中,没有受影响,美国仍然引领全球的科技浪潮。美国金融部门以及以科技为代表的实体企业部门资产负债表,现在看都非常健康。美国微观主体的资产负债表是健康的、具备可持续性的。
欧洲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有5.1亿人,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欧洲是一个货币同盟,但不是财政同盟。2010和2012年,欧洲先后爆发了主权债务危机和银行业危机,所以2015年1月才推行QE,以恢复银行部门的资产负债表。经过欧元大幅度的贬值以及宽松的政策,直到2016年底、2017年初,欧洲才走出低谷。
可以看到,美国欧洲经济在2017年出现了复苏共振,这带来两个影响:第一个影响中国外需改善,2015—2016年中国出口为负7%-8%的增长,今年中国出口出现了正的8%的改善,提高了十五六个点。不仅价格,而且进出口的量也是回升的,欧美经济确实走在复苏的路上,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它的资产负债表得到比较健康的修复。
有一个挑战性的观点,认为“这一轮欧美的经济复苏是中国带动的”。不可否认,中国做出了贡献,但是,美国经济是2012年复苏的,复苏时间比中国要早。欧洲是2016年底起来了,时间上也与中国不同步。在全球的产业分工中,美欧发动的是终端需求,中国提供了制造,俄罗斯、巴西提供了原材料,从国际贸易的分工来看也不符合从下到上的逻辑。因此,我们更倾向于认为美欧资产负债表修复比较健康带来的内生性经济复苏,所以外需的改善是可以持续的,中国出口的复苏可以持续,虽然会有些波动。
欧洲经济超预期复苏带来的第二个影响是,欧元大幅度的升值,直接导致美元大幅度的贬值,美元资产吸引力下降,导致大量的资金回流到新兴经济体。受益于此,2017年港股以及新兴市场的股市欣欣向荣,包括中国A股。但是中国A股并不能全面反映中国经济,因为阿里巴巴、恒大、腾讯等企业都在香港美国上市,如果把他们都加进来,中国股市肯定有超过20%的涨幅,超过牛熊分界线,这也就意味着,反应中国经济的更全面的股票市场指数在2017年是可观的牛市。
这是我对世界经济的观察,世界经济正走在复苏的路上。
第二是国内的经济新周期,外需在改善,中国在去产能,供需格局在改善。建议大家多去做调研,当前行业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化工、造纸、玻璃、水泥、有色、钢铁、煤炭等都可以看到行业集中度的提升,甚至很多行业领域进入到寡头垄断的格局。过去经济差了6年,这些企业不会无动于衷,产能的出清已经在默默地发生。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关键是两大变化,一方面外需改善,另外一方面供给侧收缩。今年我们的商品价格出现大幅度的波澜壮阔的上涨,即使出现短周期的回调也是在高位。从国内来看,供给的出清比较充分。供给出清新周期是产能周期的第三个阶段,描述的是供给出清进入尾声、行业集中度提升、剩者为王、企业盈利改善、银行不良率下降、资产负债表修复、为新一轮产能扩张蓄积能量的状况。
第三是十九大以后传递出来的新时代的政策信号。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我们判断经济“新周期”。我的理解是,新的政策周期之后,政策执行力度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从过去的一度“政令不出中南海”到“政令畅通”,新政策周期会完全不一样,人事组织调整和干部队伍建设带来执行力的大幅提升,所谓组织行为学的先人后事。这一次供给侧改革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现在,我们绿化做得很好并开始见效,环保主要在于坚持,长期坚持才能移风易俗。
所以从对未来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关键是两大变化,世界经济的复苏是可以持续的,中国的产能去化是比较充分的,过去6年市场自发出清,叠加久久为功的供给侧改革。因此总的判断是,我们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
关于未来的新需求、新供给在哪里?未来最大的需求来自于消费,现在消费占GDP比重超过一半。从消费升级周期看,80年代温饱,90年代主要是耐用品,2000年以来是汽车房产,现在人均GDP大概为9000美元左右,现在正是消费蓬勃发展的大时代。十九大的报告也提出,现在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了,以前发展主要是依靠GDP的增长来满足大家最基本的物质需求,而现在新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民主、法制、环境、质量、健康的需求增加了,按照马斯洛的需求曲线来看,这正是未来最需要发展的方面,这里面包含新的需求。因此,政策上要有几个着力点:第一要调节收入分配,十九大报告也指出我们要扶贫。第二,我建议个税改革尽快推出来,现在中国的个税主要是工薪税,中国的有钱人交税并不多,资本利得等都没有怎么交税,因此以后要扩大税基,体现税收的公平和调节功能。同时,加大抵扣减免,比如抚养子女、赡养老人、首套房贷利息等支出。第三,从供给的角度,我认为中国未来最大的潜力来自于服务业,因此要大力发展中国的服务业,在服务业里面最大的改变,还是来自于产权的变革,用有效率的产权替代不效率的产权,打破垄断放开管制。第四是发展先进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升级,19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的高端制造和工匠精神是非常强大、非常有潜力的,日本钢铁都已经开始造假了,其实中国制造在一些领域在全球已经占据重要地位,中国的新技术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例如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已经非常强大了。
9月的数据公布以后,我的观点有没有调整?我的观点没有调整,而且继续强化,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经济会有短期回调,但幅度不深,经济自身的韧性比较强。宏观经济的分析要有逻辑框架,才能保持战略定力,不会被短期的波动扰动。
本文来源:方正证券 责任编辑:钟齐鸣_NF5619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