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中证指数联手平安证券推出“国债活跃券指数”

发布时间:2017-10-25 16:50:28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10月25日,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下称“中证指数”) 与中国平安旗下公司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平安证券” )联合编制的“中证-平安国债活跃券指数系列”对外发布,该指数是国内首次以流动性为主要评价

10月25日,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下称“中证指数”) 与中国平安旗下公司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平安证券” )联合编制的“中证-平安国债活跃券指数系列”对外发布,该指数是国内首次以流动性为主要评价指标进行样本券选择及权重计算的债券指数。“中证-平安国债活跃券指数系列”是中国平安打造ETF生态的重要举动,也是平安证券在债券指数投资工具设计上的标志性起点,旨在为市场提供一系列资产配置和流动性管理的有效工具。中证指数将按照既定的指数编制方法进行独立指数维护及计算,数据每日更新,并通过中证指数数据服务平台等数据频道实时发布。

平安证券总经理兼CEO刘世安表示,公司正着力打造债券ETF生态,通过加大投研力度及积极与指数公司展开合作,将设计出政策性银行债、信用债、全市场以及主题类的活跃券指数,致力于打造一个包括流动性指数设计、债券ETF管理、债券ETF做市、ETF交易的生态。

目前,中国债券市场已经稳居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总规模接近70万亿人民币。随着央行鼓励外资进入和开放债券市场的创新举措,越来越多海外投资者通过不同渠道进入中国市场,债券指数工具类产品其是债券ETF的投资需求增强。随着“中证-平安国债活跃券指数系列”的发布及国内活跃债券指数产品体系不断完善,未来将有更多国际投资者进入国内债券市场。

平安证券董事长特别助理Chris Hodson介绍,公司依托领先于市场的电子化债券及衍生品做市和交易经验,利用量化模型和大量的交易市场数据,回测了过去5年国债市场活跃券特点,最终才与中证指数共同开发出了“中证-平安国债活跃券指数系列”,这将提高指数工具类产品在债券市场的普及,助力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及国际推广。

“中证-平安国债活跃券指数系列”包括5年期、10年期及5-10年期国债活跃券指数,与现在市场上常见的宽基指数对比,该指数系列由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而非常适用于ETF追踪:首先,成分券数量适中且流动性好,易于ETF复制及基金申购赎回处理,减少跟踪误差;其次,以流动性作为权重因子定期调整,减少ETF被动调仓成本;另外,指数久期稳定,易于投资者管理风险以及组合投资的久期管理。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表示,中证平安国债活跃券指数的推出,有助于打通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的藩篱,提高市场的流动性,更好地完善债券收益率曲线,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债券市场本身的发展,也有助于推动新时期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完善。

未来几年,全球资管行业净增量的70%将来自被动指数投资,同时智能投顾将逐步取代主动投资基金经理,ETF无疑将受益于这一趋势。我国债券ETF已有4年多的发展历史,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结构的持续改善,以及投资者对债券类资产投资偏好的逐步增加,预计未来债券ETF市场在中国会有爆炸式增长。

平安证券于2015年3月从华尔街引入全球顶尖的固定收益交易和做市团队,该团队由Chris Hodson和Yunho Song两位利率互换交易和固定收益电子交易专家领导,充分借鉴发达市场成功经验,自主研发了全球顶尖电子交易系统,为固定收益交易和做市业务提供从市场数据获取分析、产品定价、交易到实时风险对冲的全过程电子化支持。系统采用华尔街最成熟的模块化设计理念和开放性平台架构,领先目前国内其他交易平台。

平安证券表示,“未来,公司将围绕指数投资,与国内外基金公司合作打造多款定位于资产配置及流动性管理的国债ETF工具类产品,并提供包括做市服务等在内的全生态链的服务,以更好的向国内和国际投资者提供指数投资工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