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超去年3倍!今年做市转协议挂牌公司逾300家

发布时间:2017-10-26 07:44:02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每经记者 冷 辉 每经编辑 毕陆名 2017年对于新三板做市交易而言,除萎靡不振的成交量外,还首次出现了因做市商不足而被强制变更转让方式的情况。而今年以来,已有超过300家挂牌公司完成了做市转协议的转

每经记者 冷 辉 每经编辑 毕陆名

2017年对于新三板做市交易而言,除萎靡不振的成交量外,还首次出现了因做市商不足而被强制变更转让方式的情况。而今年以来,已有超过300家挂牌公司完成了做市转协议的转让方式变更,这一数据是2016年全年做市转协议挂牌公司数量的4倍有余。此外,2017年以来,挂牌公司新增做市商家次环比来看“每月愈下”。与此同时,做市商退出挂牌公司做市行列的家次却每月不断增加,并处于高位。

这背后的种种变化,折射出市场对于做市转让方式的态度变迁。做市商制度(做市转让方式)作为新三板市场这一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的特殊交易方式之一,在经历了2015年的狂热追捧之后,如今似乎已经渐趋进入到了一个相对冷静期,市场开始客观看待做市转让、协议转让等交易方式的利弊。

逾300家挂牌公司转协议

新三板公司变更转让方式很常见,但是多为企业自己选择,被强制变更的案例很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Choice数据统计发现,截至10月20日,2017年已有322家挂牌公司做市转协议,这一数字是2016年全年75家的4.3倍。同时,月度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挂牌公司新增做市商家次不断减少,至9月份时单月不足60家次;另一方面,做市商退出为挂牌公司提供做市报价服务家次不断增加,今年7、8月份单月均超上百家次。

具体来看,截至2017年10月20日,2016年以来股票转让方式为做市转协议的挂牌公司不断增加,2017年以来每月至少有20家以上的挂牌公司做市转协议,今年9月甚至单月就有47家之多,今年第三季度达到了最高峰116家。不过其中大多数挂牌公司都是主动申请变更的。

如公准股份(830916,OC)虽然也存在做市商不断退出的情况,但公司主动申请股票转让方式由做市转让变更为协议转让,并获得全国股转系统同意。另外,目前尚有ST一恒贞(833652,OC)、陆海石油(832799,OC)、艾特克(838188,OC)等挂牌公司因提供做市报价服务的做市商不足2家,而被暂停转让。

做市转让进入“冷静期”

实际上,今年出现如此之多的做市转协议的挂牌公司案例,这也并非一蹴而就。

虽然今年有他趣股份(837472,OC)、景鸿物流(835859,OC)等公司不断加入做市转让队伍,但总体而言,上述情况导致目前新三板做市转让公司家数整体萎缩。根据Choice统计,2017年1月初,有10183家挂牌公司,其中1654家选择做市转让方式,但是这一数字在今年10月20日时,挂牌公司家数虽然增长到了11617家,但是采用做市转让方式的公司仅有1415家,不难发现,虽然挂牌公司总数不断增加,但是不少公司却在不断退出做市。

与之相对应的是,做市指数的不断走低。2016年,三板做市指数全年跌幅达到了22.86%,今年截至到10月25日,三板做市指数再跌8.76%。

联讯证券研究院新三板研究组负责人彭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挂牌公司做市转协议的原因多是被并购或者要去IPO等,而由于“三类股东”问题的存在,挂牌公司也会避免做市转让引入“三类股东”,相对容易的控制公司股权结构变化。每家做市商都有自身的策略,但基本不会为经营发展状况差的公司做市,选择时机进入或退出都是做市商根据自身的策略变化来进行的。

彭海表示,做市商作为做市交易制度下流动性的提供者,其持股成本相对比较低、主要靠价差等方面来覆盖自身成本,在市场交投活跃的情况下能发挥出价格发现的功能;在目前的做市交易情况下,做市商的地位就很尴尬,很多挂牌公司也会避免来进行做市交易。而当前作为市场参与各方的挂牌公司、做市商、投资者也都已经能够客观看待做市转让这一交易制度,对其和协议转让等交易方式互相对比利弊得失。

“部分企业因IPO放弃做市”

某大型券商新三板研究首席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做市转协议的增多主要是因为大家觉得其好处不明显,而且对于一些企业的资本战略规划可能会有负面影响,最主要的就是“三类股东”的问题,目前也没有很好地解决它。在做市的情况下不太好控制股票筹码的去向,很多有IPO意向的企业不太愿意选择做市。另外一个是定价问题,部分投资者在参与定增的时候协议转让价格不太会去看,但会参考企业的做市交易价格,而企业可能会觉得做市价格对自身的估值不够准确、其预估和市场的交易不一致,所以就主动选择转为协议转让。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则认为,做市转协议的趋势在新三板还会持续。做市商数量较少,能提供的流动性和价格发现功能比较有限,做市制度需要升级。此前曾提出做市商扩容、私募做市,但这远远不够,做市商制度只有和其他配套的制度一起才能为新三板市场提供更好的交易服务。做市制度已经难以满足目前市场的需求、暂时也没有新的制度提出,企业也有一些转向其他市场的想法或战略规划,政策预期不确定、做市指数下行、市场交易情绪也不乐观,做市商浮亏、业绩考核方面压力也比较大,企业也对自身的估值不满意,这些导致的整体情形就是企业退出做市。

此外,付立春表示,新三板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提升挂牌公司质量的过渡阶段,转型会比较痛。许多期待的政策没有落地,预期不是特别明朗;A股方面IPO开闸、审核速度相对较快,很多比较自信的公司有去IPO的想法就变更转让方式,在做市转协议的公司中比较多,还有就是担心可能涉及“三类股东”问题。这也算是企业在当前市场整体状况下,做出的相对理性的选择,在这个阶段表现比较突出。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