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三一重工等领衔工程机械A股行情

发布时间:2017-10-26 07:44:47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本报记者 于 南 日前,三一重工发布了2017年第三季度业绩预告,根据公司披露的初步测算数据显示,公司2017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6亿元-18.1亿元,比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本报记者 于 南

日前,三一重工发布了2017年第三季度业绩预告,根据公司披露的初步测算数据显示,公司2017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6亿元-18.1亿元,比上年同期相比增长908%-937%。

而根据三一重工2017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6011亿元计算,其2017年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5.9989亿元-6.4989亿元。

对于这一骄人业绩,三一重工透过公告表示,报告期内,工程机械行业高速增长,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大幅提升,公司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械、起重机械、桩工机械等设备销售额均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此外,公司更加注重经营质量管理与经营风险防范,公司财务结构优化、产品总体盈利水平提升、期间费用总体费率下降、利息支出减少。

此外,据《证券日报》记者整理,与三一重工同属A股工程机械板块第一梯队的徐工机械、中联重科、柳工等均于近日发布了2017年第三季度业绩预告。其中,徐工机械预计,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7.5亿元-8亿元,同比增长454.54%-484.85%;中联重科预计,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2.5亿元-13.3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8亿元);柳工预计,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78亿元-2.82亿元,同比上涨4327%-4377%。

各公司均表示行业形势大好

对于业绩大幅上扬,上述公司纷纷表达了市场向好起到的支撑作用。其中,徐工机械透过公告表示,2017 年前三季度,工程机械行业形势总体好于上年同期。面对行业复苏和市场回暖机遇,公司定位管理年,聚焦有质量、有效益、有规模、可持续的“三有一可”发展,抢抓布局,快速反应,扎实落地“技术领先、用不毁”行动金标准,国内外市场开拓全面发力,传统产业与新兴板块全线增长。业绩预告期间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净利润同比增幅较大。

中联重科表示,年初至今,得益于工程机械行业形势的回暖以及公司产品结构升级,公司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公司的核心业务—工程机械板块的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约75%。在此基础上,报告期内,中联重科处置子公司长沙环境产业有限公司80%股权亦取得投资收益。

柳工则表示,报告期内,主要受益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公司各产品线销量和收入大幅度提升,国际市场销量和收入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同时公司成本费用得到有效控制,促进了利润的大幅度上升。

宏观环境支持行业持续向好

工程机械市场回暖有目共睹,相关报道显示,今年以来,在基建增长拉动,产品更新换代需求及出口增长等因素叠加下,多种类型工程机械销量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根据行业协会统计数据,以挖掘机为例,2017年1月份-9月份纳入统计的25家主机制造企业,共计各类挖掘机产品101934台,同比涨幅100.1%。

相对于此,华泰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三一重工1月份-9月份销售挖掘机22343台,同比增长125.0%,超过行业增长速度,1月份-9月份其市占率为21.9%,仍处于持续上升期。

在此基础上,三一重工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桩工机械等设备也实现了持续增长,截至2017年6月30日,上述板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2%、70%、226%。

华泰证券研究报告认为,从第三季度行业交流的情况看,核心产品开工时间保持旺盛,且工厂订单持续饱满,上述板块仍处于较为强势的复苏过程中,对于三一重工业绩持续恢复有较好的支持作用。长远来看,作为2018年-2019年工程机械板块行情的支撑,挖掘机行业将持续增长,混凝土板块盈利能力将逐步复苏,工程机械盈利能力将逐步提升。

华创证券研究报告分析,目前基建投资仍然保持较高增速,同时随着PPP项目加速落地,产业逐步改造升级,工程机械行业仍然具备较大增长空间。从施工来看,呈现挖掘机先行,起重机随后,混凝土设备滞后的施工周期。混凝土、起重机设备有望接力挖掘机,迎来快速增长。此外,工程机械的更新期一般是8年,目前距离工程机械上个高峰期8年-9年,未来更新需求庞大。

华创证券研究报告还认为,在此前的低谷期,几乎各工程机械企业都进行了调整,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优化产业结构。据了解,三一重工等企业近两年来都提高了相关工程机械的首付标准。半年报显示,一些公司的现金流大幅增加。这些因素都将推动工程机械企业未来保持健康增长,从而对未来的业绩和盈利带来支撑。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