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走进曲阜:文明新风沐圣城,精神文明树新风

发布时间:2017-10-26 12:45:10 来源:未来网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10月26日,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济宁行采访团一行来到了曲阜,作为孔子故里、儒家文化发源地,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够亲身体验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气息。同样,在这里,文明浸润使这座古老的城市展现出别样的风采,文明创展现新风气、四

  10月26日,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济宁行采访团一行来到了曲阜,作为孔子故里、儒家文化发源地,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够亲身体验到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气息。同样,在这里,文明浸润使这座古老的城市展现出别样的风采,文明创展现新风气、四德榜扬美德、移风易俗立新俗,文明气息让更多的人对这座城市流连忘返。

  文明创建举措多文明新风扑面来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曲阜首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面向市民开放。以沂河公园为依托,该园分为国家园、社会园、公民园,内容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式公益广告与红花绿树、草地河水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营造出浓厚文化氛围。“打造这样的主题公园我觉得很有意义,可以让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教育,提升素养。”在公园里散步的市民孔凡超说。

  在文明创建工作中,曲阜突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拓思路,创新载体,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机关、进社区、进村居、进学校、进企业、进网络“六进”活动,组织开展面向市民的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1000余次。同时,在全市建立了孔子学堂453所、道德讲堂405所、文化讲堂120所,基本实现了对64万市民礼仪培训的全覆盖。

  在20个试点村率先推行“乐和家园”模式,用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社区治理新活力,倡导以“耕读居养礼乐”等为内容的“新六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群众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的道德意识。

  同时,作为著名旅游城市,曲阜积极开展了“美德游客”评选活动,发掘游客在曲阜的文明行为并进行表彰奖励,大力引导游客讲道德之言、行美德之举,让广大中外游客在孔子故里真正感受不一样的“道德之旅”,传递文明旅游正能量。

  移风易俗破旧立新新风俗广获赞

  为遏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陵城镇陵南村为红白事定了标准,可谁愿意开这个头,特别是丧事,这是村里面对的大难题。

  也是巧吧,新规矩定好后第一件事就是村书记付新民母亲的白事。“我带头在村里制定了标准,要是还像以前那样,以后村里谁还会去支持我的工作,谁还敢在提这项工作?”家人们尤其是弟弟的支持,让付新民心里底气十足。这场丧事办的既简洁又风光,村民们看到都很支持,特别是村里的老人们,都觉既尊重了老风俗,又省下不少钱。

  在尼山镇西白村,全民公决为红白事立了新规。“其实老百姓打心里是想变,但是谁都不想出头,所以我们召开了全民公决大会,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纳入村规民约。”尼山镇西白村党支部书记刘承彪说。朱山文是实施新规后西白村里第一个结婚的,按照新规定举行了婚礼,十辆婚车变成了六辆,三天喜宴变成了一天,烟酒数量减半,费用节省8940元。

  近年来,曲阜市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公共服务、广泛宣传教育等方式,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全市405个行政村居全部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和红白事标准,成立了445个红白理事会,完成全市全覆盖的目标。文明、节俭、健康新风尚和勤俭节约、厚养薄葬新观念在曲阜大地蔚然成风。

  善行义举四德榜先进典型扬美德

  曲阜大力推进善行义举四德榜建设,为群众的凡人善举“树碑立传”,在全市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文明风尚,使公民道德建设从概念到具体、从具体到量化、从无形到有形,传递社会正能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回忆起4年前,第一次在村里张贴“四德”榜的情景,防山镇钱家村支部书记史国强连说好几个没想到:“没想到村民这么在意,没想到效果这么好,没想到村风大变样。”

  在钱家村的中心位置,“四德”榜张贴在墙,受表彰村民的照片醒目,事迹也陈列其上,有的是邻里公认的“好

  婆婆”“好媳妇”,有的则是村里有名的“热心肠”。“村民的积极性一下子提了起来,评上的欢天喜地,没评上的暗暗使劲。”史国强说。

  在尼山镇圣源村,“四德”榜的设置更加细致。公示牌上详细记录着村民的“四德”表现:冯克辰老人的儿子冯敬平,一年给老人买四套衣服,每天陪老人散步聊天;冯克银的儿子冯敬元每月给老人10斤面、2斤油,为老人购买收音机,下载戏曲等老人爱听的节目……

  现如今,村民们都争着比孝顺、做模范,生怕做得不好丢面子。“‘四德’榜是身边人说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激励身边人,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圣源村党支部书记冯敬华表示。

  润物细无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在曲阜落地生根,通过各种有效载体得以“物化”,融入社会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遵循。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