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跨界媒体人徐雅玲:高校教育产学研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 !

发布时间:2019-12-17 11:35:18 来源:中国访谈网 责任编辑:蒋海波 阅读量:
作者 何凌静(作为一个霸气十足媒体女总裁的徐雅玲)关于人物:  徐雅玲,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传媒系副教授,高级记者,国家一级品酒师,从业新闻20年,同时担任《华夏酒报》和中国

作者 何凌静

人物专访(何林静)(2)38.png

(作为一个霸气十足媒体女总裁的徐雅玲)

关于人物

:

  徐雅玲,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传媒系副教授,高级记者,国家一级品酒师,从业新闻20年,同时担任《华夏酒报》和中国酒业新闻网,记者部副主任兼任西南新闻中心联席副总裁。她也是唯一一个在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兼课的媒体人。

不会品酒的大学老师不是一个好记者

  作为一个性情温和,做事踏实而努力的金牛座,徐雅玲一直追寻着世间的美好。

  对于同时有着多重身份,无论是作为媒体人还是大学老师,徐雅玲总风风火火、兢兢业业,毫不怠慢,但让同学们感到好奇的,是她如何在多重身份中切换自如的。

  《风吟》:有这样多重的身份,想必是非常忙碌,您觉得自己累不累?

  徐雅玲:你所问的是身体累还是心灵累呢?(笑)当你内心充满着对某件事的热爱,就感觉不了累了,更何况他们之间彼此关联,相得益彰。比如,做了这么多年媒体人,我善于提问,但独立上台演讲,更好与采访对象共情,则是通过近3年在高校参与教学中实现。同时,教学过程也是一个自己理论总结过程,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另外,师生之间的纯粹的感情,在社会上是非常难得的,我格外珍惜。每次我跟同学们分享多年职场心得,都能得到积极回应,学生也能理论的基础之上,学习到更多实战的经验。目前我指导过的学生也遍布在全国乃至国外的一些媒体,看到他们每次给我分享的消息,我更能感念这段香火情的可贵。正如我的恩师们,无论过去多少年,他们对我的关爱也是始终如一,彼此信任。

  《风吟》: 当角色的转换中,遇到冲突,您是如何选择和解决?

  徐雅玲:做好时间规划比较重要。我平时工作会很忙,排得很满,对我来说,来锦江学院教书只有一天的时间,如果说有冲突的话,那就是一个时间是的冲突,作为一个媒体的管理者,经常会有些突发事件需要处理,突发事件的轻重缓急进行评估后,再决定是不是需要调课。但大多数时候,要教学这一天,一想到学生们眼睛里闪烁的渴求的目光,这一天只要不是必须出席的会议,我都会推掉,选择来上课。另外强调一点,虽说教学工作体力消耗比较大,站在讲那么久,但和我平时处理繁杂的工作相比,我的心灵是非常放松的,和孩子们在一起我的内心非常充实,这样的角色转换,对我的工作也有积极的影响。

千禧一代很有特点,也很有希望

  徐雅玲在新闻行业工作了二十年,作为一个媒体“老炮儿”,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常常能在课堂上听到徐教授谈起千禧一代,她说:”你们是最让我感到惊喜的一代人。”

  《风吟》:我们有哪些令您惊喜的地方呢?千禧一代的学生和其他年龄段的学生又有什么不同?

  徐雅玲:我从事教学工作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你们是我教学中遇到的第一批千禧后,对比我以前的学生和实习生来谈,我感觉千禧后的学生有担当,不拘束,个性比较张扬,也特别富有社会责任感。比如我教学的新闻班2019级,我看到大家在社会话题,会非常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完成作业时,也有自己深度的创意和思考。同时,千禧一代,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在还没有学习到新闻理论和实践的时候,就已经在摸索学习,完成完整的新闻作品,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还能提炼自己的观点。记得在一次新媒体视频作业背后,大家在讲一个逃匿了10年的罪犯最终被绳之以法后,谈到“正义虽然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做新闻需要坚持下去

  新闻是最能体现民生,以及世间百态的行业,作为媒体人,或多或少都会承受一些心理上或生理上的困难,在徐雅玲二十年的记者生涯中,路走得远了,故事也写得长了。

  《风吟》:是否曾经有某个瞬间让您对新闻这个行业感到失望或产生动摇?

  徐雅玲:我虽不是新闻专业毕业,但从事了20年媒体工作,一路走来,我一直坚持着新闻的专业主义精神——是对真相的无限的探索。刚刚当记者的时候,有时候自己辛苦写出来的稿子,专业上没问题,但是由于其他方面原因被毙了,这对于记者来说,其实是挫败感很大,因为每一篇新闻作品,对于创作者而言,就像自己孩子,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记者,觉得自己有着改变社会的不公的力量,到后来发现,其实并没有。那就非常失望

  《风吟》:那又是什么让您坚定下来?

  徐雅玲: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逐渐对社会有了更多的认识,接受了很多东西的不完美,而且在新闻伦理里面也有讲到,有些事报道出来会对整个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违背了新闻的初衷,我也能理解编辑部的做法,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这份工作做好,有些事情你经历过就能明白了。

新媒体要融合的不仅仅是形式

  《风吟》:现在报社的前景不太看好,新媒体兴起也是令人眼花缭乱,请问您是怎样让自己去适应或者调控这样的环境?

  徐雅玲:我是2014年最早进入新媒体的一波,当时负责界面新闻西南新闻中心筹建。过程中,我发现这个传统媒体到新媒体转型,并不是因为科技进步,把内容从传统搬到互联网上。打个比方,发明摄像机以后,人们仅仅到剧院去把剧拍下来,拿到电影院去播放,这根本不能能够叫做电影。真正的电影,人们通过掌握高科技的方式,并有了“蒙太奇”的表现方式,将不同的时空,来结合不同的场景。

  新媒体也是一样的,我们应当运用一些新媒体技术,一些数据的算法,科技和内容结合起来生产,这样才能被称为真正的新媒体,所以我认为,未来传统媒体想要转型,一定要研究他们的特点,结合起来生产最重要。

人物专访(何林静)(2)2202.png

  (作为一个温和博学大学老师的徐雅玲)

高校教育应该注重教学相长、产学研一体

  这是一个融合和彼此间关联和交互的时代,任何一个概念或新方式,都不可能单独存在,丰富而有效的途径往往会改变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徐雅玲在采访中多次提到了产学研结合,现在很多高校都在教育改革,方式各有千秋,而锦江学院采用的产学研模式改革到底是怎样的呢。

  《风吟》:您怎样看待我们学校的产学研一体教育改革呢?

  徐雅玲:其实,近年来,我积极参与到高校教育,很大一个原因,是希望为高校未来产学研的改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并不是一句口号那么简单,对于新闻媒体领域来说,我认为如果没有没有足够的社会实践和经历,真的不足以谈新闻。同时,无论什么学科,还是需要高校系统学习掌握理论基础和解决问题的模型,然后再用掌握的分析工具,结合自己的创意,来解决一些案例方面的问题,并倒推过来,完善和修订自己的“方法论”。不然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所以实践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也非常认同我们学校提出的产学研一体,打造中国的小常青藤这一办学理念。

  《风吟》:新年即将来临,您对今后的自己有什么期待?

  徐雅玲:我希望能把我的教学和传播方面的工作结合得更好一些,想出一些成果分享给我的学生,影响更多的人。对于我个人方面,在过去几十年太专注自己的事业,我希望今后可以多关心生活上的自己,更多地投入到家庭生活中,更懂得兼顾生活和事业。成为生活方面的艺术家。

  (本文源自:四川大学锦江学院院刊《风吟》)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