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邵水更乡愁
中国访谈网12月20日讯 (作者 文韬) 邵水,家乡的一条河,我的母亲河。
说她是母亲河,因为她是我的根,我的本,养育之恩不能忘,她永远装在我的心里,挥之不去,一往情深,越到晚年,思念之情越笃更甚。
对母亲河的思念,源于一个梦,一个在她怀抱里游泳的梦。
那是很小的时候,读小学。一个夏天,约了三个少年朋友去邵水游泳。入水不久,一阵南风刮来,平静的水面立刻风吹浪打。惯于游泳习水性的我们,不但毫无惧色,反有“今日得宽余”的痛快淋漓。
当我们游兴正酣时,一块竹牌突然浮现在我们的面前。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八个字:“邵水西去,桥寺若水”。这是什么意思呢?除了一脸诧异,无法解读。因为这只是一个梦。
后来梦醒了,依旧一无所知,还是因为年少无知。但这八个字却成了我的思念之源。
这八个字到底如何解读?
看似寻常的八个字,要读懂并非简单。经过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又经过一段立功的阶段,我才只理清一点点头绪,漫话起来,倍感邵水——母亲河的深邃和绵长,乡愁之盛,无以复加。
“邵水西去”,字面上很清楚,指示邵水的流向,自东向西,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流向?根据我国的地形地貌,整体来说是西高东低,河水从西往东流才是正道,无论大小河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说明黄河自西向东的流向;“大江东去……”,大江即长江,说明长江也是相同的流向。黄河、长江如此,小一点的湘江呢?“湘江北去”,自南往北,奔流洞庭,贯入长江,又是“大江东去……”。“邵水西去”,恐怕是我国河流流向的唯一特例。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孤例呢?这种孤例意味着什么?福兮祸兮?喜哉悲哉?
“邵水西去”的特殊流向,一定具有特殊流向的特殊地形,弄清这个问题,必须从源头查起。邵水的源头在哪里?多费周折才找到。邵东县境内的曹家坝就是邵水的源头之水。曹家坝处在高坡上,地势险峻,群山环抱,山泉汇聚,小溪(三条小溪)合流,注坝成源。故曹家坝作为邵水源头具有四大特点:地势高、资源丰、储水足、流量大。河流向西,流经牛马司、封家渡、魏家桥、渡头桥、云水铺、双河口一马平川,平坦而低洼,邵水流经这些地方时,流势强劲,可以水力发电,故邵水沿流筑起了多座拦河坝,进行水力发电,为两岸的农业服务。这样的地形与水势特点足以证明邵水的流向也是符合一般规律的,即由高向低流,形成西东流向的特殊性。但这种特殊个性的存在自有个性存在的理由,共性思维决不能否定个性存在的合理性。由此得到启发:“存在决定意识”是一个颠扑不破的哲学观点,这个观点告诉我们,水的流向都是由地形地貌决定的,无论流向如何,都是合情合理的“存在”,不能以个人意识为转移。
曹水坝作为邵水的源头,还有另外一面,即云蒸霞蔚,无边风月,形成一个天然的沐场。这里春雨为观,香月为邻,吸引了不少过往行人,村夫村姑,仙女雅士络绎不绝地前来沐浴,于是流传了很多神话传说。有的说《天仙配》的原配地址就在这里,因为七仙女是被村夫董永在这里沐浴时吸引过来的;有的说仙女在这里多次散花,每朵花变成一个清泉,这里的清泉溪流就是仙女散花的杰作;还有的说七仙女在这里沐浴时忘记把自己心爱的长命锁带走,众仙女沐浴后把“十年神丹”遗落水里。于是这两件宝物使邵水变得吉祥如意,并有“神丹圣水”之誉。这些神话让邵水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但对于长期哺育着两岸乡亲的母亲河来说,给人们的是怎样一种明德惟馨呢!
再说“桥寺若水”。这四个字比较微妙,不像“邵水西去”那么直白。但抓住三个名词、特别是抓住“桥”和“寺”与“水”的关系,便迎刃而解了。
“桥”,就是渡头桥,这是飞架在邵水两岸的独拱桥,为邵水增添了一道神奇的风景。其神奇有三:一是千米长的桥面居然设计为独拱桥,能负荷起众多人流车往;二是建筑材料只有石块和石灰三合泥,没有一根钢筋和一块水泥混凝土;三是桥史过百年,经久不垮,稳如泰山。如此神奇的桥梁,在桥梁建筑史上可以说是大自然“神工鬼斧”的恩赐。于是我想起郭沫若赞美三门峡的一首诗,将此诗略加改动移植过来为母亲河的大桥进行礼赞:“鬼斧神工天作险,人工民斧险为夷。渡头桥上英雄汗,动地惊天大史诗。”(原诗是“三门峡上英雄汗”引者注)大桥能够化为“惊天动地的大史诗”,除了体现英雄们的汗水和智慧外,难道与邵水“至尊至柔、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的崇高境界没有丝毫关系吗?邵水是“桥”的保护神。
“寺”,即召伯寺,与“桥”相距百米之遥,是一条鱼贯石板路的街道,街道两旁的楼房里住满了召伯寺居民,大约百十户人家,我家居住其中。这个街道的特点异常突出:其一、历史悠久,底蕴厚重。召伯寺座落在邵水南岸,据史料记载为“西周召伯”,历史悠久达2500多年,而且有一座古窑,史料评价为“一座见证邵阳兴起的千年古窑”,其文化底蕴之厚重,由此可见一斑。其二“千年古窑”为召伯寺树立了一座历史丰碑。据《邵阳日报》相关记者报道,几年前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专家组对召伯窑址进行了23天的考古调勘,其重大发现为“召伯窑址历史遗存共发现15个窑区,分布在邵水南岸桥头、召伯、立新三村的丘陵和低岗地带,以召伯为中心,沿邵水河呈东西向分布,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从而得出千年古窑成为“邵阳兴起的见证”的结论,并且邵阳市人民政府于1990年将之公布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可以想象,当年紧靠古代交通要道邵水河边的召伯寺,一定呈现出窑炉林立、烟火不断、劳动号角声高亢的道道风景,还会呈现出满街人声鼎沸、商贾云集、水中舟辑往来如缕的“清明上河图”似的繁荣景观。这样的历史丰碑,把召伯寺的文化底蕴和史学价值推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作为召伯寺人,不为此骄傲都不行,不为此自豪都无理!
除上述两个特点以外,召伯寺还有另外两个更加特别、更具人文色彩的特点:
其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召伯寺人基本姓姚,占人口的大多数。况且姚姓是“百家姓”中的大姓。据考,姓氏的起源可追溯到母系氏族制度时期。那时处于上古时期,不是每人都有姓,只有贵族才有,当时有八个姓氏被称之为“上古八大姓”,以八大姓为源头,经过漫长的世袭与演变,中华5600多个姓氏均源于这八大姓。姚姓排行第三,出于五帝之一的虞舜,舜生于姚墟,他的后裔子孙便以此为氏,称为姚氏。据此,姚姓在“百家姓”中的地位是历史性的,这是有稽可考的。召伯寺的姚姓是这里的主人,不仅人多势众,而是历史悠久,世代相承。其他姓氏均是从外地陆续迁居,人口少,又 是独姓独户,经营小本生意,养家糊口。因此,他们入住后对姚氏产生严重的畏惧感。所谓姚氏“轻声吼一吼,外姓人氏抖三抖”,并非空穴来风,姚氏的强与外姓的弱在这里是铁一般的现实。在这样的现实中,往往以强凌弱,强弱无法相处。然而,召伯寺的特点就出现了,姚氏家族的人文精神传承了。这里只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没有“以强凌弱,排斥异已”。其表现多多:首先定下“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规则信条,把召伯寺人统以“兄弟”相称,淡化姓氏之倒悬;其次打破姓别桎梏,出现:姚氏女子与异姓男人通婚者有之;歃血为盟,结拜兄弟者有之;认长者为义父,结为非血缘父子关系者存之;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互相请客送礼,礼尚往来形成民俗世风……特别值得一提的,在旧中国里,姚氏家族中也有土匪、恶霸、官僚之类,尽管人数很少,但他们也自觉遵守规则信条,从不在家门口作案,移至方圆百里之外。因此,召伯寺的安全秩序得以保障,唯有日本鬼子来时,才出现“走日本”、“弹洞前村壁”的悲惨局面。这种姓氏和谐、相融相阖的人文关系的出现和存在,就是召伯寺人以人为本、以情为重、以德为先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其二、相亲相近,关系“三同”。杜甫诗云:“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两句诗成为召伯寺人与邵水亲密关系的生动写照。这种关系是由两个比喻表现的:邵水好比召伯寺人家里的“堂上燕”,召伯寺人好比邵水河的“水中鸥”。怎么讲?寻常百姓家的燕子作为常客,为主人提供经常性的无私的帮助,为哺育主人而“不舍昼夜”,燕子的忠诚度正是邵水对召伯寺人无私奉献的体现,燕(水)人一体;水中之鸥好水又离不开水,召伯寺人作为邵水河中的水鸥又何能离得开邵水分分秒秒的哺育呢?这种依赖性也正好体现“水鸥”与水的亲密关系,水鸥(人)一脉。在这种关系的铺垫之下,“三同”便应运而生:同饮一河水,同食一河鱼,同吃一田饭。召伯寺人的饮用水,无论是井水还是泉水,归根结底都是邵水,邵水是饮用水的源泉;召伯寺人喜欢食鱼,无论是池塘里的鱼,还是市场上销售的鱼,抑或是渔民结网捕捉的鱼,归根结底都是邵水的鱼,邵水里的鱼成为召伯寺人餐桌上取之不尽的美食源头;召伯寺人碗里的白米饭,都是孟家田塘那一片广袤的田野里生长出来的粮食,而这些田野的灌溉所需要的水,无论是池塘里的还是水库里的,归根结底都离不开邵水,邵水的巨大资源才是灌溉百顷良田的源泉。因此,这“三同”就是直接说明召伯寺对邵水的依赖关系,也就是说,邵水对于召伯寺具有极大的哺育价值,邵水成为召伯寺人的母亲河是没有丝毫疑义的。
如上所述,“桥”与“寺”的特点已经展示,二者与“水”的关系也有所体现,为了更充分地说明“桥寺苦水”的内涵,我想应该以“上善若水”这句成语作为引导,以祈获得以水济水的效果。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经》。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话的意思是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于道义。
这说明“水”是“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的。“水”又是“与人无争却容纳万物”的。老子之所以如此褒奖“上善若水”,是因为“水”的品质和品性使然。邵水之水同样具有这样的品质和品性。
先说邵水之水的品质。《诗经》里的《伐檀》反复描写河水“清且涟猗”、“清且直猗”、“清旦沦猗”,这里的“涟”、“直”、“沦”都是描绘河水在微风吹拂下,所泛起的不同形状的波纹,就是水中泛起的潋滟,即水波相连而出现的一幅美丽的景观。这样的河水,其品质就是:清彻潋滟、清和平允。这种品质赋予邵水也是恰到好处的。邵水的品质可以说是至善至柔、至清至和。因此,对于渡头桥石桥的保护产生秘而不宣的作用;对于召伯寺人的哺育发挥母乳甘醇的效果。
再说邵水之水的品性。邵水之水同样具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从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这既是一种德行,更是一种无私的崇高境界。所谓“微者无声,巨者汹涌”。邵水的品性表现为“静静的邵水”,从来不汹涌澎湃,不拍击桥墩,不对桥梁产生任何冲击力,只让千舟百楫安然无恙地向西航行;邵水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境界,使召伯寺的万物都获得了它的利益,却从未伤害过召伯寺的万物。
说到这里,梦中的“桥寺若水”四个字的答案已经出现了:“桥”和“寺”都受益于“水”的品质和品性,“水”的品质和品性奉献给“桥”和“寺”,这就是邵水与渡头桥和召伯寺的亲密关系,也就是母亲河用自己的乳汁“昼夜不舍”、心甘情愿地奉献给两岸的万物万类,召伯寺人就是在邵水河的哺育下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今天漫话邵水的流向与恩泽,就是要表达一种感恩与思念的心;邵水河的深邃和绵长,就是游子乡愁的深邃和绵长,就是从根和本中展现了母亲河的恩泽与境界,从而发掘了乡愁的根和本都是母亲河水的天然结晶!
啊!梦幻中的邵水,现实中的邵水,何其相似乃尔,我在感恩邵水的回味中所产生的乡愁是多么浓烈,多么淳厚!
中国访谈网编辑部执行总编 张国军 责任编辑 华光
相关阅读
- 05-11勇于担当、敢打必胜,坚决打赢“拉网剿
- 05-11湖南省邵阳市禁毒委召开“拉网剿毒”
- 05-11中医传承人——记湖北省枣阳市成名血
- 05-11网红医生张文宏:华为演讲耽误“新冠肺
- 05-11武汉新增5病例,涉家庭间传播,均由无症
- 05-11两天曝确诊病例,武汉一街道书记丢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