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凌笛刘郴:从研发设计切入实现服装产业链数字化协同

发布时间:2020-04-30 15:35:26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蒋海波 阅读量:
  在4月25日 “加速度·亿邦产业互联网云峰会”,凌笛科技Style3D创始人兼CEO刘郴接受了媒体采访。介绍了如何通过在线化工具与平台,实现服装行业数字化协同

  在4月25日 “加速度·亿邦产业互联网云峰会”,凌笛科技Style3D创始人兼CEO刘郴接受了媒体采访。介绍了如何通过在线化工具与平台,实现服装行业数字化协同。

  一、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打通服装产业链

  在疫情期间,服装行业在两大领域遭受了重创:消费和制造。在国际的制造领域,外贸是中国服装企业占比较大的市场版块,而服装又是整个中国出口产业中,占比较高的版块,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会身。

  现在全球疫情的原因,很多欧美客户关闭了办公室,启动在线办公,导致中国服装外贸企业与海外欧美客户的研发协同截断。这时就考验着企业,要应用什么数字化工具来保障和外国客户的研发、沟通、交互,保证合作关系的维护。

  凌笛科技自主研发的Style3D在线平台提供在线化的工具,与全世界各地实现在线沟通、研发、设计等工作。可以理解为,凌笛科技Style3D是服装垂直行业中深度应用的协同平台,就像在电话会议中,起到非常大的在线沟通帮助一样。凌笛科技Style3D通过在线3D设计、展示、交互,能够让全世界各地的品牌商、odm商、面辅料商、制造商,以及相关产业的工作人员如设计师、版师等进行在线沟通交易。从而通过3D数字孪生技术把整个产业链最终能够打通,并形成更高效的网状协同生态。

  二、服装产业链运营阶段

  服装产业链核心分为三个阶段:设计研发、原材料制备、加工制造。设计研发环节,处在服装产业俩的“七寸”,是产业链信息获取最关键位置,以及数据内容集散的地方。某种理解上,设计也是各个要素组合和再组合的过程,通过设计把版型、面料、辅料、工艺等等重新组合产生新的款式。

  设计环节的数字化,是整个产业数字化的基础,设计环节数字化以后,可以形成高仿真、可编辑、可制造的数字孪生,同时背后有数据的支撑,可以直观、高效的在整个产业链中流转,从而让产业链运营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最终技术平台成为产业链的入口,或者是成为产业信息化连接的中台。

  三、消除服装产业数字化的鸿沟

  刘郴表示:服装产业数字化分几个链条:第一,消费端的数字化。其实,消费端数字化程度非常高了,比如说电商巨头已经把所有的消费行为、款式、图片都已经完成了数字化。新的一轮电商的热潮,又让消费端的展示方式更加立体。

  第二,产业端也有很多数字化的工作。比如说产业端各种面料平台、APS系统等。最缺少的是产业互联网数字化和消费数字化的结合的点,比如说现在的直播,直播传输的是一种图像,但是里面的内容本身,这个服装本身并没有被数字化。

  新的销售模式是图片销售的提升,但是这个销售模式中的内容,和产业的联通现在是断层的,还要依靠实物进行拍摄交流。真正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从消费端开始,消费者数据到物品,然后到整个上游制造通过数字化手段贯通企业,从消费端到产业端才能够真正打通。真正做到数字化打通,才会使整个产业链数字化打通。希望通过凌笛的技术和平台,能够消除消费互联网里的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中间的鸿沟,从而形成打通整个产业链的数字化的局面。

  四、通过3D仿真技术 做成高还原度的3D数字孪生

  刘郴表示,凌笛科技Style3D可以通过柔性体仿真技术和3D仿真技术,把研发过程当中的服装做成高还原度的3D数字服装。实现和现实世界平行的一模一样的数字化设计,在电商、在To B业务中进行广泛的使用。通过这个数字化的链接手段,把消费端的数字网络和产业数字网络,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结合。凌笛科技Style3D正在从设计研发数字化这一领域出发,逐渐往上游制造端和下游消费端进行流转。

  五、服装行业数字化 是万亿级市场机遇

  刘郴表示,海外和大陆,基本上处在同样一个进程和阶段。国内的消费端数字化进程更快一些,海外消费端很多规模不如国内企业。在制造端海外的产业链是欠缺的,没有服装制造的优势,所以真正产业互联网,一定是扎根中国这样的制造大国中。消费端可以全世界共同发展、齐头并进。

  产业互联网领域,我相信中国这一轮进程中会走在前列。土耳其、印度、孟加拉、柬埔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他们的整个互联网基础和信息化基础,比中国落后。所以,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来说产业互联网是非常大的机遇,特别是服装行业更是绝对的朝阳产业,抓住发展机遇,将会在国际市场掌握更大的话语权。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