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林集团: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建设 将亮丽业绩写在美丽中国大地上
53.9%、65.1%,这两个数字分别是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林集团)上半年利润总额、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幅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同国家的不同企业,都经受着冲击。在经历一季度的明显下滑后,中林集团却交出了一份远超预期的成绩单,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谁能将这样的成绩跟一个曾经的困难企业联系到一起。受制于中国林业产业长期的粗放式发展,直到2012年,中林集团始终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徘徊,资产规模小,主营业务实力不强,一度陷入了改革发展困局。通过几年的发展,如今中林集团资产规模超过1260亿元,营业收入超过1600亿元,影响力、控制力均稳居林业行业之首。
破茧成蝶,非一夕之功。近年来,面对中国林业产业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作为中国林业行业中唯一的中央企业,中林集团调整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国资国企改革新形势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新要求,将企业定位于全球森林资源的经营者和为我国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的综合性平台,统筹推进三大战略:即为中小企业向产业生态化经营转型升级提供服务的“园区+”战略、为人民生活提供优质生态环境的“森林+”战略、为我国大水面环境提供健康保障的“湖泊+”战略,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战略问题是影响和决定企业发展的长期性、整体性的根本问题。集团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经济指标成倍增长,最根本的是占领了战略这个制高点,抓住了战略这个牛鼻子。”中林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权礼一席话点出了企业的成功之道。
深入推进“森林+”战略,夯实国内森林资源基础
湛江雷州半岛,自古台风多发,是史上有名的流放之地。过去,触目所及,尽是荒山秃岭,方圆千里难见绿色,海风海浪年年侵袭,埋没耕地,侵蚀村庄。灾难一年接一年,何时才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雷州半岛人世世代代做着“绿色的梦”。
如今,走进湛江,这里是全国闻名的滨海城市,桉涛林海,林木葱茏,绿色已成主色调。让赤土长出“秀发”,让荒山披上“绿衣”,从千里赤土,到数十万亩森林,人们眼前的绿色,就是中林集团雷州林业局用66载坚守,在红土地上交出的最好答卷。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木材则是与石油、粮食等同等重要、不可缺少的战略物资。作为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国和第一大木材进口国,我国用占全球5%的森林面积和3%的森林蓄积支撑占全球20%人口之日益增长的木材消费需求,木材安全形势十分严峻。
保障木材安全,首先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多年来,中林集团自力更生加大国内森林资源基地的建设力度,通过储备林、天然林、速生林的资源并购和项目建设,牢牢掌握主动权,增强优质木材的储备和供给能力,最终实现藏木于林、藏富于林。近年来,中林集团积极发挥营林造林国家队的作用,在广东、广西建设了100多万亩人工速生林基地,通过科学种植精准提升林木质量,让曾经荒凉的土地变成林海绿洲。
2018年,中林集团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战略思想,与重庆市政府联手打造首个央企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的省级林业综合平台,开创了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新模式。项目总投资190亿元,将营造500万亩国家储备林,加大力度构建长江上游的绿色生态屏障,同时可以储备大口径优质木材8000万立方米,推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实现、有机统一。
同时,在成都、南宁,中林集团计划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大型野生珍稀动物园和城市森林公园,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助力森林城市建设。
宋权礼表示,“森林+”要重点在提升森林资源控制力、管理水平上下功夫。要加快制定专项战略规划,设计出储备林、速生林、天然林多点突破的工作方案;要抓住后疫情时代的并购窗口期,加快推进重点项目重组并购,并积极寻求境内外优质投资并购机会,逐步推动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来破解“资金难题”;要提升林业产业整体附加值,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上丰富“森林+”内涵。
深入推进“园区+”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市场
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内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我国木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大。“在我国实施天然林全面禁伐以后,我国木材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木材安全形势远比石油和粮食严峻。”中林集团总经理林展表示,面对这一困难局面,中林集团主动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实现国际与国内森林资源相协调,通过经营全球森林资源来保护国家木材安全。
数据显示,中林集团目前已在新加坡、新西兰、俄罗斯、澳大利亚、加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木材生产基地和经营网点,境内外可控森林资源面积达1200万亩,有力夯实了我国木材保障的资源基础。
与此同时,中林集团还通过扩大自身经营规模,增强我国木材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话语权,在对内稳定市场和对外贸易谈判方面都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全球最大的木材经营商,中林集团2019年经营木材量近7000万立方米,占全国消费总量的30%;作为中国最大的木材进口商,2019年进口木材2000万立方米,占全国进口总量20%。
值得一提的是,中林集团抓住天然林禁伐后的国有林区改革和全国林业产能转移的机会,按照在沿江沿边沿海地区建设10个重点港口和木材产业园区规划。为了承接东北国有林区产业的转移,中林集团在绥芬河投资建设了国林木业城,园区创新了木材产业运营模式,通过发挥中央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行业带动力,将原来分散各地、技术含量低、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小散乱脏污”企业集中到园区,打造集产供销平台、上下游衔接、境内外联动、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全要素综合性服务平台,实现了产业链、供应链和资金链的“三链融合”,有效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这种新的产业模式被誉为“国林模式”。
一家入驻企业的总经理说:“在进驻国林木业城之前,安保、消防、环保,各方面我们都要自己操心,消防车警笛一响,就担心自己的厂子出事了,觉都睡不踏实。现在这些都由园区统一管理,我们专心抓生产,在园区里坐等客户和订单上门就行了,别提多省心了。”
“国林模式”的成功,为东北林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供了引领示范作用。中林集团将该模式复制推广到江苏镇江、河北曹妃甸、江西九江,并将单一的园区模式优化升级为“以港兴城、以产兴城”互融互促的“港产城模式”,这一新型模式已带动全国近千家中小企业驶入绿色发展的快车道,培育了一大批木材产业精深加工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引领林业产业发展模式实现由资源主导型向自主创新型、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产业升级由分散扩张向龙头引领转变。
林展表示,“园区+”方面,重点要在应对疫情冲击中,发挥好产业龙头带动作用,稳定好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要有序推动园区产业升级,逐步提高产业结构层次,用技术创新和产业链质量打造新的竞争优势;要提升园区增值服务水平,在配套研发、品牌管理、数据共享、知识产权、专业化培训等方面挖掘潜能,服务功能要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
深入推进“湖泊+”战略,复制推广“千岛湖模式”
曾经,各地政府为了解决湖泊周边百姓就业,出台政策鼓励库区群众大力发展网箱养鱼,片面追求渔业高产高效,水环境遭受污染和破坏。近年来,在中央环保督查的高压态势下,全国各地政府为保护当地湖泊的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网箱上岸。但面对大量的库区群众就业和百姓致富,如何通过产业转型找到一条“人、水、鱼”和谐发展之路,成为湖泊治理的难题。
1999年,中林集团收购了千岛湖80万亩水面经营权,正逢千岛湖大面积蓝藻爆发,公司通过对生态系统的长期研究,提出了千岛湖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的“保水渔业”模式,在浙江、安徽两省的支持下,多措并举,将千岛湖水体净化为国家一级水质。
20年间,中林集团将千岛湖从普通水库打造成为名满天下的胜景,创造了“千岛湖鱼头”、“千岛湖旅游”巨大的品牌价值,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既富了百姓,又美了家园,取得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以“保水渔业”为核心的“千岛湖模式”,为全国湖泊、水库生态资源开发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成功典范。
目前,中林集团正大力复制和推广“千岛湖模式”,实施“一湖推十湖、十湖带百湖” 战略,通过股权合作、技术转让、产业加盟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开发10个大型湖泊,辐射和带动100个湖泊的绿色发展。已与湖北丹江口水库、富水湖、赤壁陆水湖、新疆赛里木湖、江西鄱阳湖、阳明湖、吉林月亮湖等多个著名湖泊水库达成了合作协议,开发水域面积超过1800多平方公里。
宋权礼指出,“湖泊+”重点在创新中发挥好“千岛湖模式”在湖泊生态治理中的独一性,解决好资本和资源的矛盾问题。要未雨绸缪着眼全国做好区域布局,防止在大规模复制后出现资源挤兑和内部无序竞争的问题,要打好“两山转化”的生态牌,“千岛湖模式”的产业牌,和大水面生态治理的技术牌,用足用好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等“绿色金融”,加快资源布局速度。
得益于国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中林集团近几年生态产业的大力发展得到了各界的广泛支持,尤其是政府和金融机构,今年,大公评级将中林集团主体评级提升至AAA。在今年疫情的大背景下,诸多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纷纷增加了对中林的授信额度,以支持生态产业的发展。国资委正式设立央企信用保障基金,将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抗风险能力,增强资本市场对中央企业群体的信心,实现中央企业同舟共济、共同应对风险的保障作用。
未来,中林集团将充分发挥生态央企在全国生态产业建设中的凝聚和辐射作用,更好地守护和利用生态资源,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高水平转化、高质量融合。
相关阅读
- 09-12S10巡礼-LCK赛区GEN:冒泡赛之王GEN卷
- 09-11北大博雅——百年董氏电商品牌建设研
- 09-11万有(惠州)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落户惠州
- 09-11张清红色主题美术作品展9月20至28日
- 09-11中林集团:加快推进生态产业建设 将亮
- 09-11著名书画艺术家倪继周赴基层派出所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