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英媒:爱尔兰潜水员欲前往中国水下狮城作画

发布时间:2017-11-14 17:31:26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原标题:英媒:爱尔兰潜水员欲前往中国水下狮城作画 11月14日报道 英媒称,一名爱尔兰潜水员准备前往中国水下城市狮城,在距水面45米的地方作画。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网站11月12日报道,58岁的格雷现已在中国东部的人工湖千岛湖完成专门

  原标题:英媒:爱尔兰潜水员欲前往中国水下狮城作画

  11月14日报道 英媒称,一名爱尔兰潜水员准备前往中国水下城市狮城,在距水面45米的地方作画。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网站11月12日报道,58岁的格雷现已在中国东部的人工湖千岛湖完成专门的深潜训练。这位艺术家及他的8人团队正等待有关方面批准,他们准备明年在水下城市狮城潜水和进行拍摄。

  来自爱尔兰科克的菲利普·格雷曾在南极的冰山下、在墨西哥的灰岩坑、在鲨鱼出没的巴哈马水域创作油画。

  报道称,格雷受过专门的潜水训练,在海军待了17年后,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13年前,他成了一名全职艺术家,以水下作画为专长。

  他用防水的油画颜料作画,画布浸湿后会使画布材料收紧。他说:“用画笔作画非常困难,所以我通常会用厨房用海绵、调色刀和手指,即使画布是湿的,油画颜料还是会粘在画布上。”

  报道称,狮城有1000多年的历史,为了修建水电站,该城于1959年被淹,直到最近才向潜水人员开放。狮城位于浙江省,距上海约400公里,有“东方的亚特兰蒂斯”之称。这座水下城市有5座城门,但只有高级潜水员才能获准进入。

  格雷说,这座城市的大小相当于60个足球场。格雷及其团队希望于2018年4月或11月完成潜水活动,他们打算将水下作画的场面拍下来。

  他说:“(水下画作)可能不会像在水面上完成的作品那么精细。但这些画是在水下创作的,这可能就是一个优势。”

  格雷称,已经有人出价4万欧元购买他在狮城创作的第一幅水下画作。

菲利普·格雷之前曾在巴哈马水域创作油画(美国雅虎新闻网站)

  【延伸阅读】国家文物局呼吁公众不要擅自进行水下文物调查活动

  新华社北京9月22日电(记者施雨岑)近日,2名潜水员在潘家口进行水下长城探索项目中不幸遇难。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22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对潜水员的遇难“感到十分惋惜和遗憾”,并呼吁社会公众不要擅自开展进行水下文物调查活动。

  “这次活动并未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刘玉珠说,“对于水下文物调查,相关法律和条例都有明确规定,必须要经过文物部门批准。这不仅是出于文物安全的考虑,更是为了确保人员安全。”

  据介绍,以潘家口01号、02号敌台和长城2段为代表的潘家口长城(含水库淹没区部分)是已确认的长城遗存。《长城保护条例》明确禁止有组织地在未辟为参观游览区的长城段落举行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也规定,未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私自勘探或者发掘。

  刘玉珠呼吁社会公众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从保证人身安全和文物安全的角度出发,不要擅自开展水下文物调查或在未辟为参观游览区的长城段落举行活动,希望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2017-09-22 15:46:38)

  【延伸阅读】挪威研制可水下穿行60米子弹 美军拟用于保护军舰

  10月12日报道 据美国军队时报网站10月10日报道称,据挪威DSG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约恩·安德烈·加尔贝里说,该公司有一种新型的.50口径的子弹可以在水下穿行60米远。

  加尔贝里称这是一种可以让射击者在水下发射子弹的“开创性”技术。

  目前公司生产5.56毫米、7.62毫米和.50口径的子弹,均使用CAV-X技术。加尔贝里解释说,这种技术使得子弹可以在水下穿行。

图为挪威公司研制的CAV-X子弹

  他说,这种子弹“劈开水流,制造一个气泡”,使得子弹可以在水下穿行。

  加尔贝里说,这种子弹可以用来进行空对空和空对水的射击。

  他说,这种子弹在应对大规模小船群体攻击时也很有用。

  美国军舰在高度拥挤的波斯湾地区一直不断遭到伊朗小船的骚扰。CAV-X子弹可以为美国军舰提供新的能力,将交战中的美国或者联盟船只的风险降到最低。

  美国海军水面作战研究中心的一位代表告诉军队时报网站,他们目前正在对这种子弹进行测试。

  (2017-10-12 09:15:00)

  【延伸阅读】北航团队探秘“水下壁虎” 仿生应用潜力大

  新华社北京9月21日电(记者李江涛)9月21日,国际顶级期刊《科学》杂志机器人子刊《科学·机器人学》以长篇封面刊登北航文力课题组牵头、与哈佛大学合作的科研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仿生(印加鱼旁)鱼软体吸盘机器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力副教授牵头的国际合作团队,近日揭示了(印加鱼旁)鱼软体吸盘的仿生学原理并首次制作出仿生机器人样机。

  据文力介绍,(印加鱼旁)鱼可以在游动中通过头部的吸盘完成对鲨鱼、海豚、海龟等不同海洋生物的快速吸附。生物学家形象地将该行为称为“搭顺风车”,从而减少(印加鱼旁)鱼自身的能耗。其头部的吸盘是由背鳍进化而成,被生物学家称作“脊椎动物解剖学上最奇妙的结构之一”。

  据了解,该研究涉及包括生物力学、材料、化学、机器人等多个研究领域交叉。该项目共历时4年。课题组先后通过环境扫描电镜、高速相机同步运动追踪等生物测量手段,获得(印加鱼旁)鱼吸盘的宏观与微尺度结构与运动模式。

  研究团队进一步利用复合多材料3D打印技术实现一体化打印成形,吸盘样机材料刚度跨越三个数量级。同时,利用高精度激光加工技术制作了碳纤维硬质小刺(底部直径270微米)嵌入到复合材料的样机鳍片中。同时,课题组用轻量化、防水的软体纤维增强的直线驱动器驱动,实现了(印加鱼旁)鱼吸盘内部鳍片的微动。仿生样机在光滑表面能够产生340倍,在粗糙表面上产生约100倍自重的吸附力。这种机器人虽然吸附力可观,却不会对吸附表面造成破坏。它在军民领域都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如国防科技、水下救援、海洋生态检测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课题组还首次揭示,吸盘内部鳍片的主动抬起、鳍片上硬质小刺以及软组织的协同作用,使(印加鱼旁)鱼能吸附在多尺度的粗糙表面。

  研究人员通过将仿生样机集成到水下机器人上,实现了类似(印加鱼旁)鱼的游动-吸附-脱离。这项研究工作不但从生物力学角度揭示(印加鱼旁)鱼的吸附机制,同时为未来的低功耗水下仿生软体机器人、水下吸附装置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7-09-21 20:26:51)

  【延伸阅读】外媒称中国用最强探测技术打造水下猎手:能发现6公里外潜艇

  9月4日报道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8月22日报道称,中国科学院取得一项突破性进展——即一种用于测量磁场的量子装置所实现的重大性能提升。

  磁力仪自二战以来就被用于探测潜艇。它们之所以有这种能力,是因为能够测量地球磁场的异常——比如一块巨大的金属所导致的磁场异常。

  但是,当今的装置只能探测到距离相当近的潜艇,因此往往是在潜艇被声呐系统发现后,才用这种装置进行追踪。

  超导修正

  如果你有一台基于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的磁力仪,那么你就能扩大探测范围。超导磁力仪是极其敏感的,但它们的前途仅限于实验室。在真实世界中,它们很快就会被背景噪音打败,哪怕是像遥远的太阳风暴所导致的地球磁场变化那样微小的变化也应付不了。

  鉴于灵敏程度如此之高,你可以打消把这种传感器装在飞机上的想法了。美国海军已经放弃超导磁力仪方面的研究,以便追求灵敏度不那么高、但更加成熟的技术。

  由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制造的新型磁力仪使用的不是一台SQUID、而是SQUID阵列。他们的思路是,通过比较各台仪器的读数,研究人员就能抵消运动所导致的额外人为信号。研究磁传感器的帝国理工学院的戴维·卡普林说,这“将与一种反潜战装置有关”。

  该项研究成果指向一种机载装置,它可以从数公里以外、而不是仅仅数百米以外探测到潜艇。这对北约潜艇而言将是灾难性的。经过训练,它们可以比以往更安静地游弋,利用的智能技术可以使它们免于被听到或是被声呐发现。但是它们的磁场特征要难以清除得多。

  噪声问题

  中国会在不久以后就拥有世界上灵敏度最高的潜艇探测器吗?目前还没有西方国家的海军拥有SQUID探测器。

  研究人员估计,一部这种类型的SQUID磁力仪可以在6公里开外的地方就发现一艘潜艇,而卡普林说,如果消音做得更好的话,探测范围还要比这大得多。

  并非所有人都相信中国的磁力仪已经做好部署准备了。澳大利亚政府的研究机构——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凯茜·福利说,把SQUID变为潜艇猎手还面临若干难题,比如处理背景磁噪声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人能解决所有这些问题,不过她说中国的进展速度意味着他们很可能会首先成功。

  SQUID仅是中国过去几年升级其反潜能力的若干手段之一。“水下长城”(由一系列浸没式传感器、浮标和无人潜艇组成)已经接近部署完成。这一项目将帮助中国扩大近海监视范围。

  今年早些时候,北京起草了新法律,要求任何外国潜艇在进入中国领海之前都必须获得批准,而一旦进入中国领海,必须浮出水面并展示其国旗。福利说:“中国人能让这些系统在空中或水下运动时可靠地运行吗?我们将密切关注他们的进展。”(编译/冯雪)

资料图:网络上流传的中国海军反潜机图片(图片源自网络)

  (2017-09-04 00:11:02)

  【延伸阅读】俄媒称中国突破最强水下探测技术:可“吞噬”一切潜艇

  8月28日报道 俄罗斯自由媒体网站8月26日发表弗拉基米尔·图奇科夫的文章《中国打造“吞噬”北约潜艇的“怪兽”,中国科学家接近实现潜艇革命》称,中国研制出超灵敏磁力传感器技术的消息令西方极为不安。英美无线电技术专家认为,这一发明或令北约潜艇在与中国交战时蒙受巨大损失,因为对中国而言,发现美国海军静音潜艇已不再是难题。

  中国科学院研制的新型磁力仪可在数公里外捕捉到最微弱的磁场。这种仪器的基础是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利用了量子力学原理。SQUID能记录外部磁场影响下电子干涉情况的改变,这种改变具有非连续的阶梯式特性。

  最早的SQUID于1964年由美国学者发明,很快被广泛用于矿产勘探、核工业及医学等领域并取得丰硕成果,原因是这种仪器的磁敏感度是普通磁力仪的数百倍甚至数千倍。

  用SQUID侦测潜艇的想法早在上世纪就被讨论过。美国人最先尝试获取实用的解决方案,但其努力无果而终,相关试验随即结束。

  上世纪美国构建的大型近岸反潜警戒体系“水下声波监听系统”(SOSUS)基于被动声呐技术。SOSUS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建成于上世纪60年代,覆盖了美国大部分近岸海域,并沿格陵兰-冰岛-法罗群岛-英国一线延伸。

  美国的SOSUS是由大量水听器所组成的网络,这些水听器成批地连接在水下接收天线上,其获取的信号通过海底线缆传入岸上的信息处理中心。

  SOSUS号称世纪工程。它对付第一、二代潜艇颇为有效,但当噪音大减的第三代核潜艇入役苏联海军后,该网络便难以发现和识别对手了,原因是其网络“空隙太大”,这是其声呐性能落后、铺设密度不足及数据处理算法不佳的结果。

  1990年,美军曾在挪威海域进行SOSUS侦测第三代潜艇的试验,结果令人沮丧:该系统只能将目标锁定在“长轴216公里、短轴90公里的椭圆形区域内”。毋庸置疑,用SOSUS侦测第四代潜艇完全是徒劳。

  文章称,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或将打造类似美国的水下反潜网络,但基于不同的物理原理。这将掀起潜艇革命,因为一旦中国的水下侦测网络建成,一切潜艇降噪努力均丧失意义。因为即便潜艇关闭发动机及所有设备,不发出任何声响,仍将被基于SQUID技术的超敏感磁力仪网络发现,这种网络将完全控制南中国海。

  用SQUID侦测潜艇的技术极其复杂:这种敏感的仪器在实际使用中会迅速陷入背景磁力噪声之中,因为它会测到由太阳风暴引发的大量微弱地球磁场波动。据说,中国学者构建了一整片SQUID磁力仪阵列并开发出一套算法,可以比较各个磁力仪读数、过滤无关信号并确定潜艇位置。

  专家们对此看法不一。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材料科学和工程学部主任凯茜·福利认为,中国率先在SQUID侦测潜艇方面取得了成功。

  文章称,也有许多人认为这是夸大其词。他们在西方媒体的影响下坚信世界科学只“诞生于美国”。但实际上,中国科学已处于很高水平,某些方面甚至领先世界。

资料图:网络上流传的中国海军反潜机图片(图片源自网络)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