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谁活着》
《为谁活着》长篇小说五十万字连载之五作者 张国军
齐立芳赶到雅德医院时己是下午两点了,她在医院一楼大坪转了两圈都没有找到车位,这也不奇怪,要知道这是一家全国闻名的大医院,求医者从全国各地赶来,只求能享受到最优质的医疗技术保障,停车难也就在所难免的了。
在医院大楼地下车库附二楼,齐立芳终于找到了一个车位,立马停好车,打电话给表嫂胡兰,表嫂告诉她手术室在二十七楼。
这时候,等候在休息室的患者都在此间候着手术通知。
不一会儿,对面墙璧电子大屏幕上排号已显示,李莉准备进手术室,接着黄光华的名字也紧紧排在其后。
几名身着手术服的医务人员鱼贯而入,先后把李莉和黄光华推进了内间的手术室。
躺在手术台上,黄光华此时此刻感觉到有一丝丝难以言状的恐惧,这些恐惧时不时地引上心头。医生前一天与黄光华沟通时,告诉他第一次手术是切除长着恶性肿瘤的右肾。
手术是全麻不会感到疼痛,但术后在麻药失去药性后的几天里会很疼痛。
这一天来,他没有一刻不去想像着上手术台的情景。
害怕吗,恐惧吗?都有,说没有那是假的。黄光华想着他活着的这五十年来,只有小时候在湖北荆州的乡下队上做过一次左眼手术,那是父母从交通局下放农村时,小伙伴们玩耍不小心一把小麦麦尖插入了左眼,所幸的是那年武汉同济医院下乡医疗巡诊组及时救治,才没有造成伤害。
几十年来,黄光华几乎没有患过什么大病,如今人到中年却遭遇这次大劫,而且这次是个大手术,手术都是有风险的,在手术时医生都讲得非常清楚。
“别紧张哦,手术前我们医生集体做了评估和手术方案,放心!"一位麻醉师医生站在黄光华手术台旁轻轻地说。
听到这几句话语,黄光华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一直在轻微地颤抖着,他強装着一丝丝笑容感激地冲麻醉医生点点头。
"一会我就给你上麻药了,你就会静静地睡去,放心哦。"
麻醉医生的话音刚落,黄光华就失去了知觉。
主刀医生是科室的周新斌教授,这是位全国知名的教授,年青有为,医术精湛,医德医风高尚。
隔壁手术台上的李莉也安静地睡去,她的主刀医生是黄卫华教授,也是位重量级的外科手术一把刀。
手术室外,围着李莉和黄光华的家人,大家都一言不发坐在走廊条橙上静静地等待着。
齐立芳的到来,打破了这里的沉寂。
"兰嫂,华哥怎么样了,已经在动手术了?"
齐立芳是个外向型性格的女人,平常做事处世都是这么大大咧咧,有时候说话也不怎么过脑,是个想到什么说什么的人。
胡兰把齐立芳拉到一旁,轻声地说,“兰妹小声点,你华哥已在手术了。”胡兰道,“你电话里讲萌荷她爸爸出什么事了?”
“出大事了,萌荷她爸爸被抓了!现在被关在公安看守所。"齐立芳说着说着眼泪刷地流了下来。
胡兰一边拉着齐立芳的手,一边安慰着。然而胡兰的眼睛里也噙满了泪水,一滴一滴的往下流,不断地打在她自己的手背上。
母亲下楼去外面买点日常生活用品去了,秦波一个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脑子里还在回想着和陈小平护士的交流,他觉察到这位美丽善良的护士,对自己特别关心。
齐立芳了解到了秦波喜欢看小说,她就去医院图书室借来了《人世间》《活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三部长篇小说。
梁晓声的《人世间》以北方某省会城市的平民区为背景,描绘近五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展示底层生活与人际关系的变化。
这部作品以北方某省会城市的一个平民区为背景,以平民子弟周秉昆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展示了近五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
《活着》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活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小说以普通、平实的故事情节讲述了在急剧变革的时代中福贵的不幸遭遇和坎坷命运,在冷静的笔触中展现了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揭示了命运的无奈,与生活的不可捉摸。《活着》获得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纲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保尔柯察金,他是前苏联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和革命者。这部小说是他的代表作,完成于1933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于1904年9月29日,逝世于1936年12月22日。他出身于工人家庭,因家境贫寒,11岁便开始当童工,15岁参加革命,16岁在战斗中身受重伤,23岁双目失明,25岁身体瘫痪。尽管如此,他仍以顽强的意志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不朽杰作。
他的创作历程是在身体瘫痪和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奥斯特洛夫斯基历时三年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了这部小说。小说最初被退稿,后来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才得以出版,并最终成为苏联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部作品的意义在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故事,展现了苏联革命和工业化建设的历程,歌颂了无产阶级战士的坚韧精神。小说中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激励了无数青年为理想而奋斗。
这部作品不仅是文学经典,更是革命精神的象征,至今仍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这三部小说都是秦波最喜欢的,在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他走马观花似的浏览过,很有映象,现在躺在病床上每天打针,平均每天要输各种化疗药水二十多瓶,弄得死去活来的,他想看看小说,分散下痛苦。
看了一会书,输液瓶打完了,忘了按玲,输液管反流了一管子的血。
秦波发现时顿感大惊失色,他从小就怕看到血,属于晕血症之类的。
他放下书慌乱地按着旁边的响玲,护士站赶来了一位护士,秦波几乎带哭腔惊慌地道:“血血血,回血了!“
“不用紧张,马上给你处理,没事的。"护士安慰着。
"陈小平换班了吗?"
秦波不解地问正在换药瓶的护士。
"还没有,手术室那边有事,她去送资料去了。"齐立芳微笑着解释。
"陈护士几点换班?"
"要到晚上八点。"
秦波听到陈小平要晚上八点换班时,心底里掠过一丝丝慰意。他知道,陈小平在换班后一定会过来看他的。
"我叫李玉萍,需要什么时,请你告诉我,我和陈小平还有护士站的人都会帮你的。"
秦波感激地冲李玉萍护士点了点头,"好的,谢谢你!"
说完,秦波重新又拿起书本看了起来。
中国访谈网责任编辑 长江 张国军
相关阅读
- 03-19胡立强摄影——桃江油菜花似海
- 03-19《为谁活着》
- 03-19《文昌讲坛》第二十二期:高考英语语法
- 03-17 《 为 谁 活 着 》
- 03-16 《为谁活着》
- 03-15 油菜花儿黄 雨中野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