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心里更亮堂,干劲更充足”

发布时间:2017-11-15 06:30:33 来源: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原标题:“心里更亮堂,干劲更充足” 11月10日这天,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都被一条消息刷屏了:国务院、中央军委日前公布实施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终于等到你。”满怀欣喜的文职人员奔走相告,传递分享着内心的喜悦之情,对他们来说

  原标题:“心里更亮堂,干劲更充足”

  11月10日这天,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都被一条消息刷屏了:国务院、中央军委日前公布实施新修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终于等到你。”满怀欣喜的文职人员奔走相告,传递分享着内心的喜悦之情,对他们来说,这一天意义非凡:文职人员的春天来了。

  “展望未来,我们心里更亮堂,干劲更充足。”这是广大文职人员的热切心声。

  明确的身份定位增强职业归属感

  文职人员究竟是什么身份?这个问题让陆军工程大学原理学院国防语言教研室讲师谢钧这些年一直很纠结。不管是他人客气寒暄时的询问,还是朋友聚会时的自我介绍,谢钧总要费很大工夫解释良久。

  “原《条例》中并未明确文职人员的身份属性,我们不穿军装、没有军衔,甚至连统一的服装也没有。”说起这个话题时,谢钧略有些尴尬。刚进入大学工作时,谢钧头上带着光环——“大学第一批引进的海外留学人员”。当时他刚刚结束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的留学生活,放弃了在德国工作的机会,也放弃了进入政府部门或其他高校的机会,自小就是“小军迷”的他选择成为一名文职人员。

  短短几年间,谢钧利用自身外语优势和国际视野,把国防和军队改革中最急需和最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作为主要研究领域,先后发表了德国陆军转型改革、欧盟军事一体化发展等一系列论文,主持完成校级以上研究课题4项,主编并公开出版专著2部。尽管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他内心总是有些缺憾:什么时候文职人员能被大家广泛认同,成为受尊崇的职业?

  新修订的《条例》颁布后,他和许多同事心里一下子亮堂起来了。《条例》从两个层面对文职人员的身份属性做了界定:在国家层面,明确文职人员依法享有国家工作人员相应的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在军队层面,明确文职人员是在军队编制岗位从事管理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的非现役人员,是军队人员的组成部分。

  一遍遍阅读着《条例》中的这些字眼,谢钧心潮澎湃:“不穿军装、没有军衔,但一样传承着军人的红色基因,一样建功立业在绿色军营。”他说,随着新修订的《条例》颁布,文职人员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未来在军队与国防事业中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期待在这个舞台发挥自身价值、实现更美好的梦想。

  显著提升的待遇保障更加拴心留人

  陆军边海防学院乌鲁木齐校区原教研部文化教研室讲师卢晓英,今年一度想到要离开自己心爱的岗位。她在日记中写道:工作五年多了,从走出校门我就进入了文职人员队伍。对这份工作,对我工作的环境,对朝夕相处的同事和学员,我十分热爱。可以后怎么办?中职工作最高年龄到了怎么办?退休以后社保待遇怎么办?我有些纠结,有些迷茫……

  卢晓英的想法并非个例。此前,文职人员实行属地化工资政策,收入普遍比地方事业单位低,与现役军人相比也存在同工不同酬问题。社会保险、子女福利、津贴补助、资质认定等方面,没有与地方接轨。而且原《条例》明确初、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工作年龄分别为40岁、45岁、60岁(女55岁),工作到一定年龄,职称上不去只能走人。

  新修订的《条例》重新燃起了他们的希望。“取消原来的属地化政策,改以现役军官为参照系,军队建立统一的文职人员工资制度”“取消最高工作年龄,符合国家和军队规定退休条件的,应当退休……”这一系列涉及工资待遇、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福利抚恤等方面的规定,使文职人员职业更加稳定,发展路径更加顺畅,消除了文职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可以更加安心踏实、心无旁骛地投入工作。

  在陆军组织的清华大学进修培养班上,卢晓英和同学们热烈地讨论着新修订的《条例》,他们坚定了这样的信念: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文职人员岗位上努力做出一番成绩来。

  体系性重塑对文职人员提出了新要求

  “新修订的《条例》是对我军文职人员制度的体系性重塑。”采访中,陆军政治工作部兵员和文职人员局的同志这样认为。他们介绍说,参照国际通行做法,新修订的《条例》明确文职人员平时履行相应岗位职责,根据需要参加军事训练和非战争军事行动,承担相应的作战支援保障任务,依法服现役。这样规定,有利于规范文职人员岗位职责和力量运用,有利于推进现役力量与非现役力量分类建设,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

  这样定位文职人员的使命职责,让陆军军医大学原药学系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教研室副教授孙红武倍感振奋。今年是他加入文职方阵的第10个年头了。10年间,他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2项,获批8项,领导着1个纳米药物制剂实验室,带领着一个包括4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团队。面对未来,他满怀信心,期待研发更多科研成果助力强军兴军。

  “实践已经证明,我们文职人员和军人一样,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第474医院护理部主任朱小丽话语自豪。曾多次参与重大演训任务的她,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要以更高标准淬炼保障打赢能力。战时只要一声号令,我会毫不犹豫奔赴战场。”

  陆军军事交通学院原物流管理教研室副教授王敏,连续6年年终考核被评为优秀,仅用3年时间就晋升高职。她感慨地说:“面对全新的使命职责,我已经做好了准备,要用全部的力量擎起如山使命,在强军兴军征程中交出一份合格答卷,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