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无偿献血比率近20年来连续增长 血液安全供应水平居世界前列
央广网北京11月15日消息(记者车丽)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血液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近期,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6年全球血液安全与供应报告》显示,我国无偿献血比率持续攀升,实现了全球罕见的近20年来连续增长。无偿献血的人次数和献血量都位居全球首位。更为重要的是,报告显示我国的血液安全供应水平位居全球前列。我国是如何搭建起血液安全堡垒的?
流动献血车被称为城市街头的一道风景线,它一头连接着爱心,一头连接着生命。无偿献血是保障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项重要标志。孙正联是安徽马鞍山市的一位普通市民,10多年来,她累计献血7000多毫升。“好多人有一种误解,总觉得献血不安全。我每次献血都看到一套非常完整的流程。血液从采集、检验、化验、提取一整套流程,最后将血液安全地送到病人那边。”
孙正联的“放心”源于马鞍山市浓厚的无偿献血氛围。近年来,马鞍山市在全国首创“血源公示”制度,利用传统媒体和时下流行的公众号向公众推送信息,不论是库容量、紧缺血型还是血液来源、血液合格率、血液临床去向,都向社会公开公示,不仅“把信息发出去”,也要“把受众请进来”。
安徽马鞍山市中心血站副站长操奇谋介绍,让一些对无偿献血了解不是很多的人,近距离地参观采供血的工作流程,打消对无偿献血的疑虑和负面情绪。“每次都有特定的群体,我们组织了小学生,从他们开始,全方位地向全社会宣传,无偿献血奉献助人的精神,弘扬社会正能量。”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周长强介绍,我国自愿无偿献血比率达到96.3%,超过高收入国家95%的平均水平。近年来,中国无偿献血比例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单位定期组织开展团体无偿献血,2016年全国团体无偿献血达到337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69%。据统计,2016年无偿献血人次达到1400万。2017年前3季度无偿献血人次数和采血量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和7%。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解放军官兵、医务人员率先垂范。据统计,2016年,公务员、高校学生、军人和医务人员每千人口献血率分别为69.2、78、55.8和52.5,远高于全国10.5/千人口的献血率。
在无偿献血率逐年提高的同时,我国血液安全水平也不断提升。全球仅有24%的国家开展了血液核酸检测,我国是其中之一。在血液检测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病毒初筛阳性率仅为0.17%,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周长强说,除了建立血液质量管理体系和开展血液安全技术核查等措施外,中国还实现了核酸检测全覆盖,“2014年中央财政投入10亿元支持实现血站核酸检测全覆盖。通过实施核酸检测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窗口期’分别缩短了50%、82%和20%。”
血液安全直接关乎生命安全。天津市血液中心主任杨文玲表示,每年对各地血液安全和血液保障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及时向全国通报核查情况,督促各地加强血液管理,巩固血液核酸检测全覆盖成果,同时做好经输血传播疾病的预防范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依托临床检验中心建立参比实验室,开展新发传染病监测。针对我国局部地区献血员中存在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者问题,指导和督促各地做好监测和预防工作。根据寨卡病毒流行趋势等综合因素,研究拟订防范寨卡病毒经输血途径传播的有效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发布的《2016年全球血液安全与供应报告》显示,中国血液安全供应水平位居全球前列。其中除了无偿献血比率持续攀升和血液安全水平显著提升之外,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临床合理用血明显改善。
我国规范用血标准,严格用血指征。积极引导医疗机构开展创伤小、出血少、成熟可靠的微创手术,减少术中出血和用血需求。指导医疗机构推广自体血回输技术,减少异体输血和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节约血液资源。周长强表示,2013年以来,自体血回输比率增长了30%。目前我国临床用血呈现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手术台均用血量“双下降”的良好局面。我国临床成分输血率达到99.6%,超过高收入国家97%的平均水平。血液报废率为5.95%,低于中高收入国家6.7%的平均水平。保障血液安全供应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为全球血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