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英媒称中国民营航天企业发展迅速:欲建立与西方匹敌通信网

发布时间:2017-11-15 14:45:10 来源:参考消息网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原标题:英媒称中国民营航天企业发展迅速:欲建立与西方匹敌通信网 11月15日报道 英媒称,2014年,中国正式宣布鼓励私营企业制造和发射卫星,这给一大批中国企业松了绑,这些企业期待开发价值达4200亿美元的全球卫星行业。不过,这些率先行动的

  原标题:英媒称中国民营航天企业发展迅速:欲建立与西方匹敌通信网

  11月15日报道 英媒称,2014年,中国正式宣布鼓励私营企业制造和发射卫星,这给一大批中国企业松了绑,这些企业期待开发价值达4200亿美元的全球卫星行业。不过,这些率先行动的企业相对低调,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等美国太空初创企业寻求的高曝光率形成鲜明对比。

  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1月13日报道,中国一家私营卫星咨询企业的经营者兰天一(音)称,过去三年涌现出数十家卫星相关企业,但这些企业行事谨慎。

  报道称,兰天一说:“整个航天业过去一直非常机密。该行业此前在企业当中不太受欢迎,因为失败风险很高。”

  报道称,航天业初创企业目前主要在争夺利润可观的商业卫星合同。曾被美国和俄罗斯企业主导的商业航天领域正吸引来自中国和印度的企业,它们试图从中分得一杯羹。

  报道称,在中国航天领域,轨道卫星发射次数自2010年以来有所增加,这使得中国在过去50年发射的卫星总数达到约200颗。中国媒体称,中国目前占全球商业航天市场3%的份额,但正谋求到2020年占据更大份额。

  报道称,中国航天领域的企业家主要发射微型卫星——这些卫星非常小,相对便宜且能打包发射。这些卫星通常被大学用于研究目的,但也可以被快速发射以支撑通信网络以及对遥感和成像的需求。

  报道称,由于中国私营卫星提供商发射成本较低,它们还打算发射更多尖端卫星,以支持能与西方企业运营的通信网络匹敌的通信系统。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正在开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其定位为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替代性系统。

  《金融时报》称,尽管中国卫星提供商在发展中国家发现了众多客户,但它们遭到西方尤其是美国政府的阻挠。

  报道援引了中国天仪研究院首席执行官杨峰的说法。杨峰说:“我认为,外界搞错的一点是,他们总是怀疑中国航天企业一定与军方有联系。但是,我们只不过希望开发商业技术,就像其他企业一样。”天仪研究院称,该公司所有资金均来自私人风险投资基金。

  报道称,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张昌武说:“我们没有从政府拿走知识产权。我们只带来了我们的头脑。”

  报道称,航天领域分析师指出,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的火箭很像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设计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

  报道表示,中国民营航天工业的迅速发展是该国政府推进军民技术融合的举措之一。中国政府希望更灵敏的私营行业可以发展技术,以支持中国日益壮大的航天计划。中国有望在2030年前后实现载人登月。

  【延伸阅读】美媒称中国正研制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能在跑道起降

  11月8日报道 美媒称,10年来的大部分时间内,一直有传言称,中国在研制一种航天器。而现在,这种航天器已暂定发射日期。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报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发布声明称,将于2020年发射这种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载器。

  据美国科技艺术网站11月3日报道,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若能实现其诺言,这种新航天器使用的一些技术将充满强烈的未来主义色彩。基于各种报道,这种航天器将从一条跑道上起飞,然后,在大气层中转换为冲压式喷气发动机推进模式,并最终使用火箭发动机冲出地球大气层、进入地球轨道。

  报道称,6月,研发这种航天器的国企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一位重要官员说,已取得重大进展。该公司副总经理刘石泉说:“目前,中国正在研制本国的可重复使用、能够水平起降的地到轨航天器。我们已完成发动机(和其他一些关键部件)的数次重要地面试验,取得了重大成果。”

  报道称,这种航天器之所以意义重大,是因为中国正在研制的这种航天器与美国的航天飞机、苏联的暴风雪航天飞机和美国军方的X-37B不同,不是依托火箭发射进入太空,而是一种真正的跑道-太空-跑道航天器。

  报道表示,10年来,美国一些私人公司一直在努力研发能在跑道上起降的航天器,例如维珍银河公司的太空船二号以及XCOR航空航天公司的“山猫”号(该项目已因缺乏资金而搁置)。但这些努力均聚焦于次轨道飞行。到达轨道——正如中国的航天器目前在努力的那样——需要大得多的能量。

  报道称,中国若研制出能够起飞、载着人或物进入地球轨道然后再着陆的航天器,将提供低成本可重复太空飞行这种具有吸引力的可能性。这正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航天飞机项目时的目标,但是,因为需要在两次飞行间对航天飞机及其发动机进行广泛整修,该项目最终未实现目标。(编译/裘芳)

资料图片:6月9日,参观者在参观展出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模型。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2017-11-08 00:12:01)

  【延伸阅读】德媒看好中国航天事业:通过自身努力跻身太空精英俱乐部

  10月25日报道 德媒称,中国有雄心勃勃的宇航计划,未来还将对火星展开探测。虽然中国宇航计划也遭遇了一些挫败,但这是所有太空大国都必须应对的“童年病”,中外专家都看好中国航天事业。

  据德国《新德意志报》10月23日报道,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测器升空进入月球轨道,那是中国的骄傲时刻。“嫦娥一号”提供了月球表面的详细图像。

  报道称,中国致力于进入太空,想在未来4年内将自己的太空站带入地球轨道并计划前往火星。但最受关注的是月球。两个即将到来的任务不仅服务于政治和军事目的,而且也将探索未来的潜在能源和原材料来源。

  4年前继“嫦娥一号”后中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又在月面行走。预计到2020年还将有另外两辆月球车登陆月球:其中一项任务是在月球背面登陆。第二项任务是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让机器人车辆出仓采集样本并将其带回地球。那将是中国太空舱首次携带月球岩石返回地球。

  在1976年苏联最后一次登月任务中,“月神24号”探测器从月球上只收集了170克样本,而美国在1969年至1972年之间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中总共把超过360公斤月球岩石带回地球。不仅科学界,而且经济界也在期待新样本:月球上除了钛和铝之外,还有储量巨大的氦-3。开采这种物质目前看来还是很遥远的事情。“但如果成功了,我们将获得一种重要的未来潜在能源,”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教授焦维新说。

  地球上储量稀少的氦-3可作为核聚变发电燃料。据估计,地球上只有15吨氦-3,但中国科学家估计月球上有100多万吨。

  2003年,中国通过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跻身于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将宇航员带入太空的精英俱乐部。

  “如果我们能在月球背面登陆,那将是俄罗斯和美国也没做成的事情,”焦维新说。新一代“长征”运载火箭多次发射失败导致下一个月球探测器无法像最初宣布的那样在今年发射,而是可能被推迟到2019年。3年前的上一次登月任务也发生过问题。机械故障导致地面与“玉兔”的联系曾暂时中断。

  焦维新说,这是所有太空大国都必须应对的“童年病”。美国空间新闻记者莱昂纳德·戴维也相信中国将成功推进自己的计划。“目前的方案意味着中国将把人送上月球。”中国的航天部门没有提到具体日期,只是说计划在15至20年内实现载人登月。(编译/聂立涛)

资料图片:2016年5月19日,观众在科博会上参观“玉兔号”月球车模型。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2017-10-25 00:18:02)

  【延伸阅读】外媒称中国正大步迈向世界科技强国:航天实力让美警惕

  10月13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提出要在2049年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它在火箭发射方面正在以迅猛之势赶超美俄欧。

  据日本《每日新闻》10月12日报道,位于中国南部的海南岛以海滩度假胜地闻名。5日正值国庆长假期间,全国各地的游客涌入海南岛东部的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它有望成为中国主要的发射基地。

  来自浙江省宁波市的游客刘先生在参观后兴奋地表示,“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深感自豪”。

  位于文昌的航天科普馆的展示屏上,显示着“建设航天强国”和“实现航天梦”等标语。在2030年比肩美俄跻身“航天强国”,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报道称,中国提出要在2049年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它在火箭发射方面正在以迅猛之势赶超美俄欧。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数据,中国的航天相关预算仅次于美国。

  报道称,中国大力进行太空开发,因为这与安保直接相关。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中国太空战略,一直是由军方主导。发射人造卫星的火箭,在技术上与弹道导弹几乎相同。

  中国领导层推行军队改革,提升了火箭部队级别。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综合作战能力,而这离不开强化定位系统和太空通信能力。

  报道称,中国在2016年8月首次成功实施了据说可以防止窃听的量子卫星通信试验。中国还自主开发出“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以抗衡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

  对于中国航天事业的迅速进展,美国国防部2017年提交国会的年度报告表示警惕说,“可能是在测试用以在太空展开反击的空间技术”。

  另据彭博新闻社网站10月11日报道,自动化注定将重塑中国的制造业,有潜力推动下一阶段的生产力增长,并且恢复出口部门的竞争力。

  报道称,中国工业政策的形成有时候看起来并不美。但巨大的国内市场、政策驱动的从外国公司向国内公司的技术转让,加上政府的拨款往往会产生强有力的效果。

  中国制造部门的自动化起点很低,但发展迅速。中国去年一共安装了超过8万台工业机器人,比2015年增加27%,占世界总数的大约三分之一。这种速度还将继续。

  报道称,中国政府正大力支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呼吁掀起“机器人革命”。升级供给侧的蓝图称作“中国制造2025”,聚焦“智能制造”。

  另据《日本经济新闻》10月12日报道,中国大学每年培养的软件工程师人数已经超过美国,其能力也在迅速提升。中国新兴IT企业成功用软件创造了经济价值。

  报道称,去年在中国面向软件工程师开展的调查显示,每3人中就有2人工龄不超过5年。这反映出劳动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和流动性,软件工程师具有极强的进取心。

  调查发现,中国有30%的软件工程师每周花10个小时以上用于提升能力,而日本付出同样努力的软件工程师只有2%。

  报道宣称,中国企业对软件和软件工程师的战略使用现在也开始威胁到美国企业。年轻、充满进取心的软件工程师让这一切变得可能。

  十一长假期间,游客在海南文昌航天科普馆内参观。(日本《每日新闻》网站)

(2017-10-13 09:55:36)

  【延伸阅读】境外媒体:中国成功发射一箭三星提振航天信心

  10月1日报道 境外媒体称,中国9月29日成功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将3颗新侦察卫星送入轨道,这是其近3个月来首次进行发射活动。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9月29日报道,3颗遥感三十号卫星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新华社报道称,遥感三十号卫星采用多星组网模式,主要用于开展电磁环境探测及相关技术试验。

  据一些科学家称,上述卫星还能探测到核爆引发的电磁脉冲,由此可在热核武器试验后搜集情报。

  据称,这种配有尖端传感器的小型卫星可在高度相对较低的地球轨道大批量运行,这意味着,这些卫星可持续拍摄高清图片并探测到极其微弱的信号,而此类任务过去都是由较大型卫星完成的。

  科研人员还说,中国还在研发大型侦察卫星,其中一些侦察卫星与美国最大型的间谍卫星大致相当。但由于长征运载火箭出现问题,卫星发射被迫延后。

  另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9月30日报道,中国长征二号丙火箭昨天成功发射卫星,标志着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发射失败近3个月以来,长征系列火箭的首次发射。受访专家指出,长征二号丙属稳定性较高的商业型火箭,9月29日的发射意味着中国火箭领域业务恢复正常。

  有分析认为,长征二号丙在长征五号遥二发射失败的阴影下成功完成任务,对于中国宇航发展有一定的提振作用。

  9月29日12时2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号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发(白肖飞 摄)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