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防水专家”杜天刚:上千防渗工程无一返修

发布时间:2017-11-15 17:00:31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

  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国家防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防水技术专家杜天刚接受记者采访。(中国台湾网 王文英摄)

  经手多达上千个防渗工程,至今没有一个返修!?这听起来多少有些不敢相信,然而在地处祖国大西南腹地的重庆就有这样一位人物,他就是被称为“杜防水”的国家防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家委员会防水技术专家——杜天刚。他牵头组建了全国首个建筑灌浆防渗技术协会,每年召开的全国性行业技术研讨会,吸引包括院士在内的诸多专家参会。

  未见其面,先闻其名。来到杜天刚所在的重庆市建筑灌浆防渗技术协会,略显简陋的办公楼门口的几个字赫然映入眼帘——“杜防水,杜绝渗漏”。专业技术与其姓氏浑然一体,真是一张再亮丽不过的名片,也凸显了杜天刚对自己过硬技术水平的自信。

  憨厚的外表,朴实的着装,在在显示了杜天刚作为一个技术能手的本色。由于带头组建行业协会,接触社会层面较广,广收门徒培训新人,不像有些技术工人面对采访羞涩少言,他对记者坦然道出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工作历程及实践感悟。

  杜天刚,1971年生于重庆忠县。自小生长于农村的童年经历,让他对防水有着深刻的体会,也是他日后走上这一成长之路的重要启蒙。又由于自己的从军经历,培养了吃苦耐劳踏实勤奋的精神。在成长过程中,他把亲身经验和努力拼搏结合起来,做出了一件又一件的高水平作品。

  防渗“救星”,让嘉悦大桥如期通车

  2007年,嘉悦大桥春汛前施工的关键时期,遭遇了极大的麻烦:桥墩的帷幕出现严重渗水,嘉陵江水喷溅而入,施工作业面一片汪洋,工程只能停止。

  国内几家知名的防渗处理公司受邀前来,他们的方案如出一辙并令人沮丧:施工方需要在渗水的帷幕外重新修建一只“水桶”,由此将增加上千万元的费用,并把大桥通车时间往后延迟一年。

  后来,他们请来了杜天刚。他穿着救生服,带着测试工具,在帷幕中观察了一整天后,拿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在渗水处开挖“喇叭口”缝槽,再往缝槽中灌注防渗材料。

  帷幕的渗漏处最终被全部堵住。施工方为此节省了数千万元的费用,大桥也按期竣工。

  胆大心细,用“挖耳勺”清理建筑残渣

  2001年,有近百年历史、历经数十次防渗处理的长春西客站,再次出现严重渗水。杜天刚希望“一劳永逸”。杜天刚在忠县农村请铁匠打了一个类似于“掏耳勺”的工具,用了3天时间,硬是将残渣一点一点全部清理干净,灌入新材料后,该工程再没有出现渗水问题……

  依靠胆大心细,近20年来,杜天刚完成了上千个建筑防渗处理工程,不乏哈大高铁、兰新铁路、南水北调饮淘项目、沪杭高铁、京杭高铁、张唐铁路等全国性重大工程,迄今为止没有一个返修。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