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台州,委屈的临海
台州,浙江省省辖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地区,东濒东海,夹在两个知名的沿海城市宁波和温州之间。台州的“台”念第一声,不念第二声——每次向外地人解释台州在哪的时候都要这么解释,这是台州人的无奈。虽然台州的诸多经济指标已经超过温州市,但直到今天,许多台州人向外人介绍自己的家乡时,仍然会有意无意地加一句:“我们家就在温州旁边……”
然而,低调的台州有着另一份不为外人熟知的辉煌。2007年,台州的GDP总量达到1717亿元,位居全国100个城市的第36位,这100个城市包括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苏州等特大城市;其14.3%的增长速度位居浙江全省五大城市之首,浙江五大城市为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和台州。截至2016年4月20日,台州市有中国名牌产品19个,浙江名牌产品252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台州市有467家食品企业取得QS证书。年末台州市有各类检验机构110家,其中国家检测中心1家,省级质检中心9家。2015年新增5件驰名商标,台州市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驰名商标达到56件,而这样的数据绝非杜撰,只要你到台州走一走,再深入百姓和金融机构了解一下,就会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数字或许还是低估的。
台州市民广场
说完了台州最牛叉的地方再来说说台州最尴尬的地方。
首先,外地人来台州市会碰到的第一个疑惑是,台州城区在哪?
其次,台州城区(椒江)好小啊。椒江区陆地面积280平方公里,按建成区算的话,台州城区(椒江)建成区比义乌、慈溪、瑞安都小。在民间的论坛上,台州下辖的县级市温岭网民经常嘲笑椒江就是大点的县城。
第三,台州北部的天台、三门、临海、仙居人外出工作、学习、消费、就医根本不会想到去椒江,而是奔到杭州、宁波,甚至上海去,椒江在本市的影响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这一切不得不追溯到1994年台州市府从临海搬迁到椒江……
台州的临海,一听到名字,大家脑补的是一个滨海城市,但其实临海有山、有湖、有古城。你也许听过大名鼎鼎的江南长城,以至于经常听到人们说:“什么?括苍山是属于临海的?”“临海居然还有这么漂亮的地方?”当然,除了江南长城和括苍山,紫阳古街、羊岩山茶文化园、“全国优美乡镇”小芝镇、千年古刹龙兴寺都属于临海。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临海,也曾是台州府的中心区。自明朝沿海倭患严重之后,为了抵御倭寇的侵扰,戚继光就将台州地区的行政中心从当时的章安(今属椒江区)迁到现在的临海,筑起了坚固的台州府城墙,从此临海就成为了台州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临海城区三面临江、一面靠山,身居内陆大田港流域的河谷地带,城区相对灵江居高临下,东面重山阻隔,可以说是对抗倭寇从海上入侵的好地方,在稳定当时战局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戚继光像
但随着社会远离战争,经济发展成为首要任务,临海的地理优势不再,台州经济中心南移,黄岩县下辖的海门区(并非县级区,今为椒江城区)与路桥镇(今路桥城区)经济爆发式崛起。1980年7月,黄岩县海门区及周围地区设立海门特区,1981年7月成立椒江市,为浙江省第一个县级市。1994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台州撤地设市,黄岩、椒江撤市设区,路桥亦升级为县级区,台州地署从临海迁往椒江,由此台州市区形成,临江靠海、拥有港口、地处平原的椒江成为台州市主城区,临海成为一个普通县级市。
刚开始台州市的迁移对台州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不合理的规划,很快阻碍了台州市区的融洽,问题很快就暴露出来了。台州市区的两个区椒江和路桥,上世纪80年代初都属于黄岩县。随后,椒江镇从黄岩独立出来,成为县级市。1989年,黄岩也升格为县级市。1994年,黄岩市最富裕的路桥镇被分割出来,成为台州市的路桥区,黄岩市也撤市设区。撤市设区之前,黄岩市已跻身全国百强县(市)、浙江省十强,是台州地区经济最发达的一个县。黄岩一直以工业为支柱,发展势头极其强劲。1994年,台州地委行署上报撤销地委设立台州市,并且市中心从原地区行署所在地临海县搬到椒江区。
消息传来,立即在黄岩激起强烈反弹。报告刺激黄岩市最深的有三点:第一,“黄岩市”从此不复存在,成为“黄岩区”;第二,作为黄岩市一部分的路桥镇将升格为路桥区,与黄岩区并列,财政完全独立;第三,黄岩作为县级市的独立财权、事权将完全丧失。1994年8月,台州撤地设市,市中心从临海搬到椒江,黄岩撤市设区。黄岩方面罢会、罢官、罢选,要求恢复黄岩市,经过抗争,虽然后来没有恢复黄岩市,但是争取到了保留县一级财政和事权的权利。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今天椒黄路三区融合的困难,三个区城区独立存在,各自为政,事权、财权半独立,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半独立制定,三个区的城区如同三个城市一般存在,貌合神离,没有要融合的趋势。
台州市黄岩区一景
更糟糕的是,在后来的发展中,椒江港口优势急剧退化。历史上,原海门港一直是台州的头号资源优势。解放前,台州各县以及温州的乐清、丽水的缙云和磐安等地的物资运输都要经过海门。椒江建市后,对港口的码头、装卸运输设备等硬件进行了较全面的更新改造,生产能力迅速提高。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港口年吞吐量已居全国沿海港口第14位、省内第2位,仅次于宁波港。随后台州陆上对外交通条件快速提升,而海门港区面貌没有大的改善,港口吞吐量虽有缓慢增长,但货物集散中心的功能正在急剧衰退。原先已开通的外贸集装箱航线已基本废弃,外贸集装箱只能中转至宁波港出运,这给椒江乃至台州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损失。随着台州铁路时代的到来和相邻沿海县市港口的开发,椒江原有的港口优势将很快消失。
椒江港口远眺
此外,台州属于军民两用机场,当年在机场建设时,落址到了现在路桥区内,而沿海铁路建设时,主导客运的台州站由于线路问题建在了黄岩区境内,主导货运的台州南站建在了路桥区境内,台州市区内三大主要交通方式分散分布,更不利于城市的融合了。至今距离最近的椒江、路桥都未融合成一个城市,如果当时未设立路桥区,也许椒江和路桥也已经融合成一个城市了。
生态环境问题也是椒江地区发展不容忽视之处。过去在只有先发展经济,才能有钱上环保项目的观念支配下,一段时期以GDP、财政收入、税收论英雄,对小化工厂、小印染厂、小砖瓦窑、小采石场等高污染、高能耗项目未能及时采取坚决、有效的整治措施。大部分医化企业虽然设置了一些环保处理设施,但许多为应付上级检查而未能完全发挥环保处理设施的应有作用,加上农村化肥、农药及塑料薄膜过量使用,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内河水系及地下水水质已无法达到生活、生产用水标准。
进入新世纪后,虽花大力气对化工区等重点区域进行多年的整治,环境恶化势头有所遏制,但全区河网水质仍处于V类、劣V类状态。占椒江区经济总量47.4%的加工业主要由民营经济、乡镇企业构成,它从上世纪80年代“离土不离乡,乡镇企业办在乡里,村办企业办在村里,家庭工业办在家里,村村点火,家家冒烟”的基础上发展而成。还清生态环境治理历史陈帐,实现生态建设目标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经过专项整治后的台州生态工业园
台州市区的迁移是否合理小编不予以过多评价,但是城市的建设不能像洒糊椒粉一样,面面俱到几个地区齐头并进,而是要建立起有中心的主城区,提高其凝聚力,这将是一条漫长的城市规划之路……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