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长江口生态环境改善 久违的12种鱼类重返崇明

发布时间:2017-11-17 17:20:13 来源:东方网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日前,从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保护管理处获悉,长江口监测点历时一年监测发现,消失多年的四指马鲅、黄姑鱼、白姑鱼、黄鳍东方鲀、暗纹东方鲀、尖嘴扁颌针鱼、长吻鮠、鮸、多齿蛇鲻、贝氏、褐菖鲉、小黄鱼等12种长江渔业资源重现长江口,其中包括部分较为珍稀

  日前,从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保护管理处获悉,长江口监测点历时一年监测发现,消失多年的四指马鲅、黄姑鱼、白姑鱼、黄鳍东方鲀、暗纹东方鲀、尖嘴扁颌针鱼、长吻鮠、鮸、多齿蛇鲻、贝氏、褐菖鲉、小黄鱼等12种长江渔业资源重现长江口,其中包括部分较为珍稀的长江鱼类。此结果反映出长江口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步得到改善。

  上海市长江口中华鲟保护管理处于2012年在长江口崇明东滩长江口南支北港中华鲟自然保护区14.4平方公里区域设立了30多个监测点,监测结果未发现上述新发现的这12种鱼类。但在近一年监测中,四指马鲅、黄姑鱼、白姑鱼、黄鳍东方鲀、暗纹东方鲀、尖嘴扁颌针鱼等6种鱼已频繁出现在该区域,其余6种鱼类出现的几率相对较低,但也时常出现。采样检测还发现,上述前6种鱼类全年的捕捞量在20尾~70尾。

  之所以在该区域设立保护区,是因为该区域属长江鱼类长江与东海之间的洄游通道,好比战场上的一个重要咽喉,对于长江渔业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自2012年检测发现该区域鱼类资源有进一步衰退迹象后,长江口中华鲟保护管理处在14.4平方公里的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开始建设国内首创的人工鱼礁:将长2.5米的竹子插入江中1.7米,竹子中间打孔,便于江中的沙子流入,可以增加竹子的摩擦力。有了人工鱼礁,竹子上可长出诸如青苔那样的低等生物,这些低等生物可作为鱼类的饵料。竹子周边的底泥底沙会疏松,喜欢入沙的生物也会多起来。同样,竹子也可作为小虾小鱼的避难所,在受到凶猛鱼类攻击时,它们可以暂时躲在竹子后面逃生,而退潮后留下的水坑,又可供微小生物栖息,由此,为长江鱼类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经过5年的努力,管理处已在江中插入竹子33万支,建成人工鱼礁1.3万平方公里。根据要求,管理处将在今后的10年中,在该范围整个区域建成人工鱼礁。此外,长江口中华鲟保护新基地已经试运行。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