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格尔木市特色优势农牧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发布时间:2017-11-17 17:23:46 来源:海西州人民政府网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格尔木市坚持生态农牧业发展总体方向,按照“一特两高”发展思路,大力调整以枸杞标准化生产为主的种植业和以生态畜牧业建设为主的畜牧业产业结构,建立具有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的高效农牧业发展模式。一、加快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标准

  格尔木市坚持生态农牧业发展总体方向,按照“一特两高”发展思路,大力调整以枸杞标准化生产为主的种植业和以生态畜牧业建设为主的畜牧业产业结构,建立具有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的高效农牧业发展模式。

  一、加快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统一种植品种、规范防治用药和投入品目录,建立病虫害监测预警机制,统一标准开展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到85%,标准化生产率达到80%,枸杞产品优质率达到70%,进一步增强枸杞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投入市级支农资金152万元,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3万亩,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争取省级资金316.4万元,新增枸杞烘干设备88座,加工能力增加232吨/批,进一步增强枸杞产业发展后劲。对2016年取得有机枸杞和绿色枸杞认证的企业奖补49万元,充分调动企业品牌建设和生产积极性。同时,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吸引实力雄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现代农牧业建设,规模化生产经营逐步形成。目前,以枸杞种植、牛羊育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特色种养殖亮点开始显现。

  二、努力提升科技和劳务服务水平。加强交流与合作,组织枸杞种植户实地考察学习,选派枸杞专家和农技人员开展种植技术跟踪服务和培训,使种植户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枸杞种植方面的技术要求,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就格尔木枸杞产业发展进行深层次分析和论证,为产业发展提出新思路、新创意。开展枸杞新品种引进和选育,良种种植率达到80%,为推进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打好基础。已建立枸杞科技示范户220户,带动西宁市枸杞种植户1900户,推广新技术3项,推广面积达到3.6万亩,引进枸杞新品种宁杞5号、7号,黑枸杞人工育种工作顺利开展。

  三、巩固枸杞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不断完善质量安全示范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工作机制,完善枸杞标准化生产管理、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控制、质量安全问题追溯、风险预警通报与应急、国际市场动态跟踪等体系,持续加快枸杞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化建设和订单式销售进程,枸杞种植规模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拓展格尔木市枸杞产业外向型发展空间,顺利通过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口枸杞质量安全示范区省级年度审核。

  四、全力推进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郭勒木德镇制定《生态畜牧业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天然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任务实施方案》,与各农牧村签订目标责任书。共组织开办草地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5个,其中,阿拉尔村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试点村。全镇入社牧户206户,入社人员528人,入社可利用草原面积达567.8万亩,禁牧草原面积267万亩,草蓄平衡面积471万亩,核定载畜量95202羊单位,享受草补221户,共发放奖补资金1366.64万元。明确草原生态管护职责,落实管护措施,现有草原生态管护员148名,负责全镇禁牧草场越界放牧情况巡查、草原火情监管、鼠虫害情况监测和宣传草原法律法规,核定所管护区域内草场载畜量和减畜数量,使草原管护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草原资源安全。

  五、强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力度。制定《绿色食品枸杞农药使用准则》和《农业化学投入品备案管理办法》,狠抓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安全监管工作。农牧、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合开展农业投入品检查整治活动,从生产源头坚决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非法添加剂,加大枸杞农药残留和非法添加物检测力度.建立健全乡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行产地质量安全准出和准入制度,保障枸杞产品质量安全。全面启动农业化学投入品、生产企业农业投入品和经销企业备案管理工作,申报备案农药110种。

  六、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经营模式,催生规模大、信誉好、经济实力强、销售网络完善的营销龙头企业,扶持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形成产、加、销有机配套、有序竞争的良性发展体系。制定产业扶持优惠政策,吸引精深加工、物流、仓储企业入驻,鼓励龙头企业联合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成立研发中心,开发枸杞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形成著名商标,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责任发布:谭晓艳)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