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组织秘书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中国和平发展愿望
资料:上合组织秘书长阿利莫夫。
新华网北京11月17日电 不久前刚刚落下帷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引发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上合组织秘书长阿利莫夫近日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中共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彰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
以下是专访的主要内容:
新华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引发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这几天,全球媒体纷纷在突出位置报道中共十九大,报道中国的发展成就,解码中国的发展经验,关注中国未来的道路怎么走。对十九大报告,您最关注什么?您对本次大会如何评价?
阿利莫夫:我认为,中共十九大是一次胜利的大会、成功的大会,它的意义深远,影响广泛,不仅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和繁荣确定了发展路径,而且将有利于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国际社会广泛积极评价中共十九大,相信此次大会制定的政策将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促进共同发展。
我认为,十九大报告绘制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蓝图。五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5年后的今天,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国梦”给出了更详细的实现路径。另一方面,十九大是一次“站在世界地图前”召开的大会。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市场网络“新的服务器”,并“站在世界地图前”谋划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为世界经济的未来提供新的智慧与方案。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未来中国外交的方针和政策,非常系统全面,给新型国际关系作出新的界定,对国际形势进行了一分为二的科学判断,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略,强调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明确指出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提出中国要打开国门搞建设,打造新的国际合作平台,要全面推进“一带一路”,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提出中国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我相信在习主席的领导下,未来中国必将继续取得更大成功。
新华网:您认为,中共十九大为何受到国际舆论高度关注?十九大报告的内容具有怎样的世界意义?
阿利莫夫:我认为,十九大报告不仅为中国的发展提出具体要求,还有助于推动更多国家了解和认同中国道路、中国方案,更好地凸显中国道路的世界示范作用。
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认为,这“两个构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所描绘的未来图景是中国今后的行动指南,更明确了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也更清晰、具体地描绘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和新方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对中国过去5年外交实践和全球治理的高度总结,并由此产生了诸多具体的、操作性强的倡议和思想,打造了很多国际合作平台,成为了深受欢迎且行之有效的公共产品,如亚投行、参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G20、APEC等。
中国过去5年来的外交成就和外交实践,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也为其他国家实现经济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和经验,为解决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在不断融入国际社会,与国际社会接轨,也在不断地推动国际治理体系良性向前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使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受益,实现共同发展。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道路、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对全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华网:中共十九大报告说,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您如何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您对此如何评价?
阿利莫夫:当今世界仍然存在着不同国家利益、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的分歧甚至对立,但无论怎样,我们是共同的人类,人民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不同信仰、制度、民族和国家可以和平共处、有序竞争,让共同利益压倒分歧对立,让人类理性选择世界的未来。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第一次向世界传递对人类文明走向的中国判断。此后,习近平主席对命运共同体不断频繁阐释,准确把握人类利益和价值的通约性,在国与国关系中寻求最大公约数。
我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蕴涵于中国坚持的正确义利观,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继承和弘扬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全球治理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核心理念,超越西方消极意义上的同一个地球、地球村等。正如习主席2015年9月在第70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指出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
命运共同体着眼于人类文明的永续发展,超越狭隘的民族、国家视角,推动建立文明秩序,寻求人类最大公约数,塑造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和平发展、共同发展、可持续发展,形成积极意义上的休戚与共,不仅要在物质层面,还要在制度、精神层面上求同存异、聚同化异,达到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新境界。
新华网: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当前的国际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具有怎样的世界意义?
阿利莫夫: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然而,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出现的以贸易保护主义等为表现的“逆全球化”苗头,让人们对经济全球化的前景产生了忧虑。
应当看到,正是因为经济全球化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它在提供经济增长动力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问题,才需要给经济全球化不断注入新内涵、赋予其新的活力。贸易保护的“逆全球化”做法,显然不符合互利互惠的原则,可谓损人而不利己。在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之际,中共十九大报告为经济全球化开出“新药方”。
报告重申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还将“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写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并细化为一系列具体部署,包括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等。这些措施表明中国将更加开放。
报告写入“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这表明,中国将为确保全球化福祉分配更加公平,解决好全球化伴生的种种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共十九大为世界发展发掘了新动力。新一轮全球化已经开启,中国将引领全球化的正确方向。
经济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更加包容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为此有必要改善全球治理体系,引导全球贸易向着更加开放、普惠和均衡的方向发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共享全球化的发展成果,为之注入互利共赢的新内涵。
新华网:十九大报告说,中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您觉得,上合组织未来将如何进一步推动互利合作惠及各国人民?
阿利莫夫:上合组织成立16年来,成员国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为本地区的发展与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本组织成员国签署了众多合作文件和决议,涉及深化贸易合作、交通运输便利化、加强互联互通建设、扩大工业与投资合作、推动金融领域合作、加强科学技术合作等。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上合组织多边经济合作迎来新机遇,展现出新的发展前景。一方面,上合组织地区各国经济急需转型,都在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上合组织框架下的多边经济合作积极性上升;另一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上合组织多边经济合作注入新动力。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双边层面纷纷与中国签署发展战略对接协议。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会见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时指出,要加强在能源、装备制造、农业、航天等领域合作,要做好“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共同开展北极航道开发和利用合作,打造“冰上丝绸之路”。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产能合作正积极推进,世界上唯一的跨境经济贸易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运作良好。2016年6月,中国企业承建的中亚最长隧道安格连—帕普铁路卡姆奇克隧道正式通车,这是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合作示范项目。中国与塔吉克斯坦大型工程项目相继实施,涉及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天然气D线管道、火电站建设、石油冶炼、水泥生产、电信运营、农业及金融合作等众多领域。在中国信贷资金支持下,中国建筑工程企业在塔相继承揽大型工程项目,得到了塔方各界的高度好评和认可,为中国工程企业赢得了良好信誉。中国路桥公司在吉尔吉斯斯坦建成和修复的国家级、地区级公路长度近1000公里,中吉在电力、能源等领域合作广泛,给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亚地区的一些多边经济合作项目有望加快落实。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