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长得这么好看,一定搞不好科研吧?
原标题:你长得这么好看,一定搞不好科研吧?
人们都说,人丑就要多读书。就是说……说什么大家都懂的~但这句话还可能有另外一种打开方式:你长得美的话,读书多我们也不信你。
是不是感觉这个世界还是挺公平的?
前段时间,英国埃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Essex)和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的科学家们研究了人的面容对科研交流(科普)活动的影响[1],研究表明,如果一个科学家的脸看上去让人觉得他/她能力突出或者品行端正,人们就更有兴趣去了解他/她的科研工作,也会觉得他/她的研究水平较高;而对于那些高颜值的科学家们,人们虽然会对他们的研究工作感兴趣,却对工作质量没有太高的期待。面对给出的科普性视频,大家更愿意选择去看长得有趣的科学家的视频;当一个科学家看起来像是优秀科学家时,人们也会相对地觉得他/她的科研水平很高。
是不是看起来石神老师(下)比汤川教授(上)学术造诣更高呢?图片来源:《嫌疑人X的献身》剧照
与容貌相关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除了“脸”以外,还包括说话的语调,肢体语言等其他方面)在社会交流中非常重要。通过观察一个人的面部特征,人们可以在零点几秒内判断出这个人性格如何、能力怎样,即使提供关于这个人的其他信息,人们依然会因为他/她的面部特征而产生偏见。第一印象在诸如法律[2]、金融[3]、政治[4]等领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不同的领域,人们关注的重点也不一样,但看起来是不是值得信赖,是否有专业能力和社交能力是大家都看重的。
科普也是一种社会交流行为,它可以塑造公共意识,传播信息给出观点甚至影响社会政策的制定。在科普文章或演讲的过程中用了什么样的图片[5],语言表达是不是清晰易懂[6],专业术语的使用[7]等都会影响人们对科普行为的评价。现在,科学家们越来越多地被鼓励直接与公众交流科研成果,例如报纸、电视访谈、科技文化节、网站和在线视频等方式,科学家们的出镜率也就越来越高,因此,“第一印象”对科普行为的影响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前文所述的研究就是其中之一。
研究者们首先选择了三个社会认知特征对科学家的脸进行评估:专业竞争力(智商和技能等)、社交能力(好感度和友善程度)和道德品行(正直和可信度);然后主要针对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实验:选择(大家选择去关注什么样的研究,对什么样的研究感兴趣)和评价(大家对所选研究的看法)。
研究人员从200所美国和英国大学里分别随机选取了308名物理学家和308名生物学家,并从网上招募了三组志愿者,由其中一组对这些科学家的面部特征进行打分,打分的问题包括你觉得这个人看起来多聪明,颜值多高,年龄大概多少,是不是交际花等。之后由另外两组志愿者表明他们对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有多感兴趣(“选择”判断)或者这个人有多像是能进行重要而严谨的科学研究的科学家(“评价”判断)。
伯纳黛特(上)与艾米(下)。图片来源:《生活大爆炸》剧照
当所有志愿者完成打分和判断后,研究者将数据汇总分析,并发现了一系列有趣的结果。
在“选择”方面,人们对那些颜值高、看起来有能力且品德高尚的人的科研工作更感兴趣,而对看起来社交能力强的人却没那么感兴趣。科学家们经常被看作是孤独而不擅长社交的群体,所以社交能力强会让人觉得他们看上去不是个“好科学家”,从而降低了对他们工作的关注度。此外,人们对年纪大的科学家的工作更感兴趣,对男性科学家工作的兴趣略高于女性科学家。兴趣度跟科学家的种族无关,跟志愿者的性别和年龄也无关。
而在“评价”方面,人们觉得看起来有能力、品德高尚,并且颜值不那么高,社交能力看上去也不强的科学家科研质量更高。这次颜值跟社交能力一样拖了后腿,原因也类似——高颜值会妨碍公众严肃对待他们的科研工作。此外,年纪大的科学家和非白人科学家看起来更像是科研水平高的人,科学家的性别对“评价”的影响不大。
截图来自《异星觉醒》
由此可见,不同的脸的确会让人们对他们的科研工作产生不同的期待,从而影响科普行为的效果。
在之后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将真正的科学新闻和视频跟在“选择”和“评价”判断中得分不同的脸组合在一起,得到了与之前相似的结果:志愿者对搭配了颜值高、能力强的脸的研究更感兴趣,而对看上去能力强、品德高尚的“优秀科学家”评价更高。
看来在科普这件事上,人们更看重能力和道德品行,但不希望科学家颜值过高、或者看起来很擅长社交。
说到底,这种判断依然是基于人们对科学家的刻板印象。颜值对科研选择和评价的不同影响说明,虽然在大家心里科学家是真理的追求者,个人魅力有限,但大家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把科学交流看成是一种需要美感和情绪影响的娱乐活动,看到高颜值科学家时会很开心且愿意听他们讲道理,即使并不把他们当作顶尖的科学家。而就算一个看上去很有专业能力的科学家说他的研究时有点心不在焉,大家还是愿意去了解他的研究并给出较高评价。所以颜值不高没关系,长得有竞争力或者值得信赖让人放心才是科研领域的你风生水起的关键啊!
一个AI
附上三位作者自己研究室主页上的照片:
从左至右依次为:Ana,Mitchell,William。
所以这篇文章,你怎么看?(说了多少遍了,不要以貌取人!)
参考文献:
Gheorghiu, A. I., Callan, M. J., and Skylark, W. J.(2016), Facial appearance affects science communic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Zebrowitz LA, McDonald SM (1991) The impact of litigants’ baby-facedness and attractiveness on adjtions in small claims courts. Law Hum Behav 15:603–623.
Rezlescu C, Duchaine B, Olivola CY, Chater N (2012) Unfakeable facial configurations affect strategic choices in trust games with or without information about past behavior. PLoS One 7:e34293.
Todorov A, Mandisodza AN, Goren A, Hall CC (2005) Inferences of competence from faces predict election outcomes. Science 308:1623–1626.
Hartley, J. (2003), Improving the clarity of journal abstracts in psychology: The case for structure. Science Communication, 24:366–379.
O’Neill, S. J. and Smith, N. (2014), Climate change and visual imagery. Wiley Interdisciplinary Reviews: Climate Change, 5:73–87.
Weisberg, D. S., Taylor, J. C. V., Hopkins, E. J. (2015), Deconstructing the seductive allure of neuroscience explanations.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10 :429–441.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