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北宋房价有多高?宰相都买不起房

发布时间:2017-11-18 11:51:49 来源:互动百科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衣食住行,人生必行的四大事,其中的“住”——买房,已经成了我们现代人的终极目标。随着近年来房价不断攀升,更是让有意买房者苦不堪言,望而却步。现代房价太高,买不起,那古代的房价呢?让我们回到宋朝,看看宋朝的房价有多高? 在中国古代史上,两宋时

  衣食住行,人生必行的四大事,其中的“住”——买房,已经成了我们现代人的终极目标。随着近年来房价不断攀升,更是让有意买房者苦不堪言,望而却步。现代房价太高,买不起,那古代的房价呢?让我们回到宋朝,看看宋朝的房价有多高?

  在中国古代史上,两宋时期是公认的地产市场活跃的时期。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化方兴未艾,人口众多。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人口过亿的王朝,据葛剑雄、冻国栋等编著的《中国人口史》,北宋末年人口达到1亿多。南宋时,尽管丢了半壁江山,但人口峰值也接近1亿。两宋时期的疆域比汉唐时期小得多,人多地少,人口流动频繁,当时的人也向现代人一样,喜欢涌向城市。从农村搬到城市,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住房问题,人多需求量大,而供给又不足,所以催生了房地产火爆的盛况。宋真宗时期,诗人杨侃就曾这样描述东京汴梁:“甲第星罗,比屋鳞次,坊无广巷,市不通骑。”

古代房屋

  对于北宋的房价,宋朝文人王禹偁写过一篇《李氏园亭记》,里面曾记载:“重城之中,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一尺地跟金子同价,地价如此之高,房价可想而知了。

  北宋初期,房价就已经很高了。宋太宗时期,太平兴国元年,大将军田钦祚在开封买房,花了白银5000两,相当于铜钱5000贯,相当于今天75万人民币左右。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割据福建的军阀陈洪进归降宋朝,宋太宗为了奖励他,分别给他的几个儿子各买了一所房,每所房都花了白银10000两,相当于铜钱10000贯。

北宋开封

  到了宋徽宗时期,首都开封的一栋普通住宅就要铜钱9400贯,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150万元。9400贯铜钱对当时的普通人家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即使是对为官者来同样也是遥不可及。根据宋朝洪迈《夷坚丙志》的记载,一个青年农民出外打工,每月能挣900文,还不到一贯钱。《宋会要辑稿》也记载,宋徽宗时朝廷雇人抄写书籍,一个人每月能挣3500文,3贯多一点;宋太祖时期,纺织厂“绫锦院”的熟练女工,每月挣两贯铜钱。《欧阳修全集》记载家里男仆的工资,每人每月5贯铜钱。也就是说在北宋大城市买房,一个月工资为900文的农民工要不吃不喝800年才买得起房,一个熟练女工要不吃不喝400年才能买得起,一个抄书的书记员要不吃不喝200多年,富人家的仆人不不吃不喝150年才能买一套普通住宅。

  普通人买不起就算了,就连为官者也同样难买得起。南宋大哲学家朱熹就这样吐槽过:“且如祖宗朝,虽宰执亦是赁屋。”就是说东京汴梁房价太高,连宰相这一级别的官员都买不起,都要租房子住。

北宋开封

  大文豪苏轼一家,父子三人都有官职和俸禄,依然买不起房子,只能在开封郊区租住。后来苏辙定居许昌,为安顿一家老小,才狠下心来买了一栋普通住宅,这栋住宅花了他大半辈子的积蓄,还卖了一批自己收藏的书画才买到的。后来,又因为嫁女儿,又把房子给卖了,宋代不仅房价高,嫁女儿成本也高。

  诗人欧阳修,在晚年回忆自己在开封的日子,说“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邻注涌沟窦,街流溢庭除。出门愁浩渺,闭户恐为潴。”道尽在大杂院租房的辛酸之事。要知道,他三十八岁的时候,已经官至知谏院兼判登闻鼓院,相当于今天副局级官员,可还是买不起房。

北宋开封

  普通住宅就已经这么难买了,豪宅更不用说了,宋徽宗时期的淮南转运使张根就曾说:“一第无虑数十万缗,稍增雄丽,非百万不可。”首都东京汴梁置办豪宅至少要花几十万贯,如果想要装修得华丽一点的,至少要100万贯不可。

  不过对于房价问题,北宋政府也进行了适当的调节。宋真宗时期,朝廷就有颁布禁令,不准中央及地方官员购买公家出让的屋子,公家出让的屋子只限平民购买。宋仁宗期间,朝廷也出台了第二套房限购的政策,禁止现任高官在首都开封买第二套房产。此外,宋仁宗还曾下旨,要求全国房东在极端天气或重要节日减免房租。

  (全文完)

  转载请注明“百科解密APP”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