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英学者自称“孔门弟子” 迷上中国近代海关

发布时间:2017-10-27 08:30:09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楼梯仅一人宽,木地板吱吱作响,墙角有蛛网。走进剑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古老的办公楼,见到了中国近代史教授方德万。 方德万自称“孔门弟子”。他是汉学家孔飞力的学生,孔飞力又是知名汉学家费正清的学生,对很多人来说,这些汉学泰斗的名字如雷贯耳。 方德

  楼梯仅一人宽,木地板吱吱作响,墙角有蛛网。走进剑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古老的办公楼,见到了中国近代史教授方德万。

  方德万自称“孔门弟子”。他是汉学家孔飞力的学生,孔飞力又是知名汉学家费正清的学生,对很多人来说,这些汉学泰斗的名字如雷贯耳。

  方德万在荷兰出生长大,现在是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是1850到1950年中国的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他的办公室里随处摆放着和中国相关的物件:西藏的转经筒、打坐的蒲团、小泥人儿、旧军帽,水杯上也印着胡适的话:“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做人要在有疑处不疑。”

  方德万的新书中译本《潮来潮去——海关与中国现代性的全球起源》不久前出版。他多年前曾在南京的档案馆里偶然接触到海关的资料,于是开始“打捞”有关中国近代海关的材料、信息。在书中,他以清末海关第二任总税务司、爱尔兰人罗伯特·赫德为线索,展开叙述。

  对海关在近代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学界主流观点认为,清朝时的中国海关实际由外国人把持,是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是民族屈辱的象征。也有观点认为,海关在中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

  方德万研究的一个独特性,是把海关放到“中国现代性起源”这一位置来审视。他认为,对海关的重新审视也是对中国近代史的重新审视,“近代中国和西方的关系是多元的,它所带来的影响也是多层面的”。

  方德万说,他对海关最钟爱的地方正是它的“国际性”。海关带来新技术、新思维。海关在中国的建立推动了新税制体系的产生,海关使中国与全球贸易相连,给中国经济注入一定活力。另外,经由海关,关于中国的资料、数据广泛译介到西方,令外部世界更真实地了解中国。

  方德万始终认为:“现代性不是西方向中国出口的产品,而是当中国在经济、社会、学术上与西方相连时自发产生的,所以现代性不仅是西方的,也是中国的。”(桂涛)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