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的袁隆平悄悄下田 在水稻研究上永不止步
在水稻研究上永不止步的袁隆平,最近又实现了一个“小目标”。
11月4日,广西灌阳县“超级稻+再生稻”示范基地进行了再生稻测产,结果显示平均亩产为552.1公斤,而今年该基地一季稻平均亩产为1009.45公斤,因此一季稻加再生稻平均亩产超过了1500公斤。——袁隆平“吨半稻”的心愿得以实现。
“按照一人一年600斤粮食的量计算,两分田就可以养活一个人,不得了哇!”袁隆平一再感叹。今年已87岁的他,依然做着水稻的研究,喜欢去稻田里走一走,行程安排得很满。他越来越像一个“老顽童”,爱打牌和气排球,还把抽了60多年的烟戒了。
航拍灌阳县“超级稻+再生稻”示范基地。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吨半稻”的目标实现了,袁隆平很开心。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为亲眼验证再生稻长势
国庆期间悄悄下田
袁隆平要来了。11月3日早,蒋碧娟前往灌阳县黄关镇联德村。那里3000亩“超级稻+再生稻”示范基地,是袁隆平领衔的超级稻高产攻关示范基地之一。第二天就要进行再生稻测产,身为县农业局局长的她要先去稻田里查看一下。
11月3日上午,蒋碧娟(右)提前去基地查看水稻长势。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再生稻,指的是种一茬收获两回,即头季水稻收割后,不用再重新耕田播种,而是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这好比韭菜,割了一茬再长出一茬。
袁隆平非常关注他的超级稻。蒋碧娟清楚地记得,这是袁隆平2017年第三次、总共第五次来灌阳。59岁的她兴奋得像个孩子。2009年,蒋碧娟去袁隆平所在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交流学习。“此后袁老师经常问起水稻的生长情况、新技术的应用。”她说,今年8月头季超级稻测产前,袁隆平来了灌阳,国庆节期间又悄悄来了一次。
再生稻长势良好。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8月,灌阳超级稻平均亩产首次突破1000公斤,创造了新的华南稻区亩产世界纪录。蒋碧娟又把再生稻刚刚抽穗的照片发给了袁隆平。“再生稻的长势也很好,他有些不敢相信。”蒋碧娟没想到的是, 10月2日袁隆平带着6人的团队,悄悄来到灌阳,去地里查看。
“他这个人呐,做事认真得很!”蒋碧娟感叹。
蒋碧娟的印象里,袁隆平很随和,爱开玩笑,喜欢用手捋额头。“袁老师啊就像一个老顽童,上次他过来,穿了一件白色的花格子短袖衬衫,问我好不好看,年不年轻,我说年轻!”蒋碧娟说,袁隆平听了之后很高兴,10月过来又穿了那件衣服。
不过蒋碧娟也发现,袁隆平今年过来时身体状况不如头两年。“2015年那次他过来,在田里走了好大一圈,今年就没怎么转了。”
笑称“不是专家”
抽了60多年的烟,戒了
袁隆平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彭玉林等来到灌阳。按照安排,第二天一早测产的专家就要去基地,他则晚一点去,对此,袁隆平调侃道:“专家才(那么早)去,我不是专家了,我是旁观者。”
测产当天,农户现场收割再生稻。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彭玉林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所里跟了袁隆平十几年。“袁老师到任何一所大学去,影响力绝对比任何一个明星都大。”彭玉林说,有次袁隆平去武汉大学演讲,校方安排了一个能容纳三四百人的小礼堂,结果里三层外三层挤了上千人,于是改到室外广场上,但是天气太炎热,只能取消。
袁隆平喜欢打牌,扑克牌、麻将都爱,当天从长沙到全州,高铁上有两个半小时,他又想拉着彭玉林等打“跑得快”,他们则故意推脱。“我就说要睡觉,不陪他打,其实主要是想让他在车上睡一会儿。”彭玉林告诉红星新闻,袁隆平时间观念比较强,到各地出差时,如果方便就喜欢坐高铁,那样比较准时。
再生稻现场称重。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彭玉林说,袁隆平生活简单,一心钻研科研,离不开水稻,很多事情还想亲力亲为。他告诉红星新闻,袁隆平现在身体五大器官都还好,肺稍微差一些,听力有点下降,但是正常交流没问题。“袁老师很有趣,就像一个老顽童”。唯一让他担心的,是这位快九十岁的老人太操劳。
袁隆平身边的另一位工作人员说,袁隆平作息规律,每天早九点之前吃早饭,九点半左右到办公室,每天除了处理工作,还要见很多各地来的客人;中午会休息两三个小时,但没有固定的下班时间,何时忙完何时走,周末有事也要处理,有时还接连出差。
袁隆平此前喜欢抽中华烟,2010年时被发现有慢肺阻,当时呼吸专家钟南山院士就劝他戒烟。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袁隆平最终把抽了几十年的烟戒掉了。“今天他还在说,自己从共和国成立前一个月开始抽烟,终于戒掉了。”彭玉林说,按照这样来算,从1949年到2012年,袁隆平整整抽了63年的烟。
打气排球也是袁隆平多年的爱好。3日晚餐时,袁隆平在饭桌上说:“我们要跟广西农科院的打比赛,今年我们来广西比,明年他们来湖南比。”他表示当天过来之前都还在准备,接着又感叹:“他们广西女排很厉害,阴盛阳衰!”
专访袁隆平
海水稻是苗头
研制成功可推广一亿亩以上
4日上午10时许,袁隆平来到示范基地,人群迅速围拢过来。刚坐下不久,蒋碧娟又给他抱来一把稻子,他高兴地接过来,放在腿上,撩起一串稻穗,用手摩挲着仔细查看。
袁隆平在测产现场。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在很多场合,袁隆平的身边都会有一把稻子,这是他的标签。经过现场收割、脱粒、去杂、稻谷水分测定等程序,再生稻测产结果出来了,平均亩产为552.1公斤。
“大家拍手哇!”袁隆平很高兴,现场掌声响起,“吨半稻”的心愿实现了。
此次工作间隙,袁隆平接受了红星新闻的专访,对此前被广泛关注的海水稻项目,他说国家很重视海水稻,如果研制成功,至少可以推广一亿亩以上。
袁隆平接受红星新闻专访。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红星新闻:再生稻技术目前在我国推广情况如何?
袁隆平:目前纬度最高推广到了湖北蕲春,大概北纬30.5度,灌阳大概是北纬25.5度,纬度位置比较好,临近的全州、恭城等几个县都适合。
红星新闻:这一技术研发历史有多久了?
袁隆平:过去老一辈专家就在研究,一开始亩产能到300市斤(150公斤)就不错了,后来达到300公斤,但是面积很小,现在灌阳有几万亩,高产田达到了500公斤。
红星新闻:发展再生稻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袁隆平:一是生育期要适合,二是要抗倒伏,三是再生能力要强。
红星新闻:“吨半稻”在其他地方实现过吗?
袁隆平:广东兴宁之前也达到了“吨半”,但那里是种两季,灌阳是一季稻+再生稻也达到了“吨半”,不得了。
红星新闻:海水稻也是目前您研究的重点,现在技术如何?
袁隆平:海水稻现在面积还比较小,但它是苗头。目前在含盐0.6%的咸水浓度里,我们选了几个品种还可以,小面积亩产可以上600公斤。国家很重视海水稻,如果研制成功,至少可以推广一亿亩以上,这样就能扩大耕地面积,18亿亩的耕地红线就没有问题了。
红星新闻:水稻产量不断提高,有怎样的意义?
袁隆平:中国的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上,这就是保证粮食安全。
上一篇:陆军启动组建19支维和待命部队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