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十九大报告确定社会治理新路径

发布时间:2017-11-19 11:46:52 来源:民主与法制报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学学者认为,这为未来社会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路径。法学学者认为,其符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基本法理。人民共享社会治理成果,具有天然法益正当性。 □本社记者 薛应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会学学者认为,这为未来社会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路径。法学学者认为,其符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基本法理。人民共享社会治理成果,具有天然法益正当性。

  □本社记者 薛应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什么是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什么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该社会治理格局形成后会对民众生活产生哪些重要影响?民主与法制社记者专访了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德文、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加良。

  吕德文认为,十九大报告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社会治理创新经验进行了系统、全面总结,为下一步社会治理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刘加良表示,报告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符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基本法理,未来社会将会更加稳定有序。

  “共享”是目标

  “共建共治”是手段

  记者:如何理解“共建共治共享”这个概念?

  吕德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这标志着我国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变革。

  由“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预示着社会管理理念发生重大变化,其主体开始多元化、丰富化。共建,指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共治,指调动各种手段,如宣传、综合治理等;共享,是目标。全民共享,即社会治理不是为了某个阶层,而是为了让所有人享受安静团结的氛围。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