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西艳:“假清真”败坏了清真餐饮业金字招牌
刘西艳:“假清真”败坏了清真餐饮业金字招牌
西部网讯(记者 李媛 钟莹)今天(10月27日)上午,陕西省政协举行“推动少数民族特色餐饮业发展”月度协商座谈会。
省政协委员、西安坊上人清真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西艳认为,陕西省现有少数民族固定人口20余万人,加上大批外来流动人口,少数民族总数超过60万,其中大多数是回族穆斯林。全省的少数民族餐饮业95%以上是以回族为主体的清真餐饮业。所以,“推动全省少数民族特色餐饮业发展”的重点应放在“如何推动特色清真餐饮业发展”的问题上来。
就目前来说,制约全省少数民族餐饮业健康发展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缺乏产业配套优惠政策,难以吸引社会资源积极参与该产业的发展;二是少数民族餐饮业大多地处城市核心,发展空间不足,规模小,环境差,档次低,形不成规模效应;三是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特别是牛羊肉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加之近年来,房租、物价、税费、用工成本等均持续上涨,各工商户普遍面临经营困难;四是缺乏科研开发和现代工业手段,管理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都较低;五是缺乏品牌的创立、宣传、保护意识,营销手段较为落后;六是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假清真’等不良商家和劣质商品败坏了清真餐饮业的良好形象和金字招牌”等问题。
近年来,邻近的甘肃、宁夏、青海等省份都在大力发展清真餐饮业,并已将其“清真餐饮和食品加工产业”申请为国家重点鼓励类产业,成功列入了国家发改委近期发布实施的《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获得了许多优惠政策。而陕西省入选的37个产业中,多数都集中在第一、第二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上,少数民族从业人口最多的清真餐饮和食品业却不在其中。刘西艳说,虽然陕西省不是少数民族聚居省,但存在着“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也应获得相应的鼓励类产业优惠政策。
刘西艳建议,加大对“假清真”问题管理力度,强化法制,各地市应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便于操作的行业管理实施细则。还应加大清真食品和餐饮业管理员、监督员队伍的建设,作为行政力量不足的补充,共同参与市场监管,净化市场环境,维护“清真”金字招牌。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