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加快发展棚膜经济的思考——以梨树县梨树镇高家村为例

发布时间:2017-11-20 17:37:20 来源:四平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这为全市发展现代农业,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四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这为全市发展现代农业,做好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四平市按照国家和省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三农工作“重中之重”战略思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探索走出了一条农村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特别是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因地制宜调减籽粒玉米面积,大力发展以棚膜经济为主的高效设施农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6年统计,全市棚膜生产面积达到9.2万亩,规模以上棚膜园区达到64个,棚膜瓜菜总量达到154万吨,产品远销哈尔滨、沈阳、北京、上海等,实现经济产值14.3亿元,同比增长19.1%。

  以梨树县梨树镇高家村发展棚膜经济为例,全村已建大棚960栋,户均3栋,棚膜总面积发展到310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2016年,全村总收入达到4500万元,人均棚膜收入就达1570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75%,农民依靠棚膜经济走上了富裕路。不仅如此,在高家村的辐射带动下,梨树县周边多个乡(镇)陆续发展起了棚膜经济,现已形成了以高家村为核心的超大型棚膜核心区,全县大棚总量发展到3.27万栋,瓜菜总产量达到39万吨,在全省首屈一指。棚膜产业的发展,也为大规模转移劳动力开辟了广阔的就业空间。2011年,高家村成立了人力资源市场,用工需求最忙时节,每天到高家村的务工人员多达1200人次,全年务工人员可达11万人次,务工收入高达1100万元,成为拉动劳动力资源市场开发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多年的实践证明,大力发展棚膜产业既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更是保障和丰富城乡居民“菜篮子”的重要民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高家村发展棚膜经济的路子、取得的经验和做法,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值得总结,值得思考。四平是农业大市,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从棚膜经济上取得突破大有文章可作。从政策扶持上看,无论是国家还是省、县(市)区对发展棚膜经济有政策扶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条件改善,人们对本地特别是冬季能够生产出安全、营养、健康的果菜有更加迫切的需求;从增加农民收入上看,棚膜经济效益好、收入高,让农民尝到了甜头,有发展愿望。对比每公顷玉米和棚室的生产效益,日光温室效益是玉米的35倍,标准大棚效益是种植玉米的20倍,简易小拱棚的效益也是玉米的5-6倍,不难看出,棚膜经济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在看到成绩、优势和机遇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比如有的地方组织推动力度不够,农民单打独斗的较多,棚膜经济规模化、集约化、设施化、组织化程度不高;棚室建设投资大,农村金融服务门槛较高,有些农民虽有生产愿望,但没有能力投资;农民的科技意识、品牌意识、绿色发展模式有待创新提高;经营形式不够灵活,市场营销手段相对落后;公共服务水平还有不小差距,市场服务体系不够完善,配套设施不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落后。这些都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推动棚膜经济快速发展。

  棚膜经济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和集约经营的特点,是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设施化、市场化和组织化相互整合、紧密交织的综合体系,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因地制宜、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等原则,特别是要搞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要突出重点,从四平市实际出发,主要是发展冬春季蔬菜生产,着力解决四平市乃至东北地区冬春季本地蔬菜严重不足问题。要注重择优差异发展,重点发展温室,适度发展大棚,因地制宜发展拱棚,积极加强市场调研预测,大力发展名优新特品种,改造提升地方优势品种,这方面各级政府要做好服务工作,切实避免信息不对称,盲目发展、一哄而上造成菜贱伤农问题。因此,发展棚膜经济,既要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模式,又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激发内生动力,要着力在推进组织创新、金融创新、科技创新、经营形式创新和公共服务创新上下功夫。

  推进组织创新。组织创新的关键是要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形成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的区域化党建服务经济发展新格局,为棚膜经济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一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梨树县高家村已经先行试点,联合周边杨家村、西平安村、后家把村等,成立以高家村党支部为核心的高家村党委,通过党组织体制创新,解决人和地的问题,统筹带领周边村发展棚膜经济,快速扩大规模,提升发展水平。二是领办创办合作组织。结合各地棚膜经济特点,鼓励领办创办合作社,吸收周边农户加入,共同从事大棚蔬菜、瓜果种植。组织菜农进行统一选种、统一选肥、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统一培训,为村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开辟新路。三是加大人才技术支持。成立人才专家服务团队,大力扶持乡土人才,在土肥、育苗、种植、嫁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培育实用人才,以合作社为依托,强化大棚种植技术培训。支持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发展棚膜经济创业,在建设用地、土地流转、科技服务、税费减免上享受国家和省优惠政策。四是建立检查督导机制。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市县乡村要层层建立督导检查机制,要深入实地进行严格督查,坚持月督查、月通报,对每次督查结果进行全市通报,把推进棚膜经济发展情况纳入绩效考评范畴。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园区要表彰奖励,对成绩显著的干部要提拔重用;对任务完成不好、工作推进不力的要严肃问责。

  推进金融创新。发展棚膜经济投入较大,必须创新融资机制方式,关键是健全农村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强化农业信贷、担保、投融资等产品服务,着力破解制约棚膜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融资门槛,提供综合、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务。一是增加信贷资金投入。要探索建立政府、银行、保险、担保等机构共同参与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增加支农信贷规模,最大限度给予农民利率优惠,根据棚室所有人资产状况合理设计抵押担保方式,根据生产周期和实际情况科学设定还款期限。涉农担保公司要提高效率,简化手续,降低门槛,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提供担保贷款,执行最优惠的担保费率。鼓励涉农保险公司开展棚膜经济保险试点,逐步提高保险覆盖面,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损失和经营风险,让农民放心大胆发展棚膜经济。二是引导工商资本投入。探索工商资本投资建设新模式,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交易中心建设,及时为工商资本提供用地用工信息,鼓励工商资本在棚膜经济园区建设、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冷链配送等方面参与建设,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三是统筹使用涉农项目资金。积极向上争取省级财政奖补资金,利用好产业结构调整资金和县级农业引导资金,对达到级别标准的棚膜园区实行奖补,重点奖补冬季生产温室园区,支持棚膜经济发展。四是推进棚膜确权登记。认真落实《吉林省棚室所有权证登记颁证暂行办法》,为温室、大棚确权办证,通过棚室确权证、土地流转证、农业支持性保护补贴证等开展抵押担保棚膜贷款。充分利用发展棚膜经济贷款风险基金,依托政策性农业担保公司,建立“政银担”“政银保担”贷款风险共担机制,吸引和撬动更多信贷资金发展棚膜经济。各级政府特别是乡村干部要吃透政策,广泛深入地向广大农民宣传金融政策和扶持措施,让农民大胆发展棚膜经济。五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开展大招商、招大商、以商招商,通过引进一个大集团公司带动多个子公司和产业链企业一同前来投资棚膜产业、做大棚膜经济,发挥“集聚”效应。

  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培育人才、推广技术、打造品牌,为棚膜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一是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依托中国农大梨树实验站,谋划建立中国农大梨树棚膜瓜菜研究所,积极研发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让中国农大瓜菜新成果率先在四平嫁接、推广。联系和对接中国航天育种研究院,聘请农大硕士、博士对种子进行课题研究,进行航天育种,在名、优、特、新上下功夫,尽快研发选育出适合四平市生产的优良品种。依托大型科研单位研发机械手,对瓜菜进行机械采收,减轻人工劳动强度。积极推广中小型农机进棚室,推广土壤旋耕、秧苗栽植机械,进一步提高棚室作业机械化水平。二是创新培训形式。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对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经营主体,帮助引导他们进行技术和管理升级,集成推广无土栽培、立体栽培、水肥一体化、智能化管理等技术,把科技增值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新型农民或经验丰富的乡土专家。三是实施品牌战略。鼓励商会、协会、合作组织或其他中介组织申请地理标志产品,支持经营主体创建知名品牌。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加快培育梨树瓜菜等区域公共品牌。实施“九月青豆角”等老品种保护战略,发挥老品种地理产品优势。开发功能性食品,重点发展药食同源食品,开发扩大灵芝、人参种植规模,引进降糖辣椒、防癌白菜、蒲公英等功能蔬菜,建设系列功能保健蔬菜基地。

  推进经营形式创新。经营形式创新的关键是要打破传统观念束缚,抢抓重大政策机遇,结合各地实际,积极探索棚膜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一是鼓励土地入股、农户合作、大户带动等多种形式发展园艺特产业,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协会及其他社会团体发展园艺特产业。二是拓展和丰富发展模式,提高闲置土地利用率。发挥棚室之间的闲置土地作用,利用土堆温室取土后的低洼地发展泥鳅等特色养殖业;利用阴阳棚发展食用菌;利用棚室间的土地发展矮化果树、中药材等林下经济;利用冬季闲置大棚,储存秋菜,错季上市,提高附加值。积极探索各种利用闲置资源促进产业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三是提升产业发展质量。鼓励建设产业孵化基地、实训基地、创客园等,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和质量。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有偿开展专业化服务,承接发达地区转移的先进技术、装备和人才。四是拓展棚室园区功能。把棚室园区生产与休闲观光、餐饮食宿等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安排园区菜、瓜、果、花等生育期,举办采摘节,实现四季采摘、全年观光。五是创新营销模式。建设“棚室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营销模式,对瓜菜精加工或粗加工,统一冷链配送。逐步探索“农产品基地+城市社区”鲜活农产品直配模式,鼓励企业、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发展“私人订制”、直供直销。园区要主动与企业、学校、医院、小区等建立合作关系,发展会员,实行会员“配送制”,提升社会美誉度。

  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公共服务创新是推进棚膜经济大发展、快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为棚膜经济创造优质发展环境的关键之举。一是拓宽销售渠道。大力推广包装销售、网上交易等销售方式。引导、指导蔬菜合作社、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农超对接、蔬菜配送、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业。二是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农产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与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批发交易市场的网络融合、资源共享,不断提高信息搜集、发布、预测、预警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三是保障发展用地。发展棚膜经济的设施农业用地,按照农用地管理审批手续及时办理用地备案手续,保障设施农业用地需求。大力宣传农民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政策,使农民放心流转土地、大胆增加收入。四是完善配套设施。抗旱打井、节水灌溉、用电、道路等项目重点向棚膜经济园区给予倾斜,确保棚膜园区建设到哪里,水、电、路等配套设施服务到哪里。完善冷链物流,引导社会资本建设大型储藏窖、冷库等配套存储设施。五是加快建设育苗中心。在棚膜经济发展核心区建设一个管理规范、技术先进、销售和服务网络健全、具有一定规模的集约化育苗中心,大幅度提升集约化育苗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比重,提高优良种苗覆盖率,提升蔬菜品质。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业农村发展总要求,吹响了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号角。我们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黄金期。只要全市上下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苦干实干,就一定能够推进棚膜经济大发展快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发挥更大作用,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