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街巷中的“宋情” 中衙巷借创文变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
附近学校学生放学经过中衙巷,一旁为古巷宋情画卷一部分。 西江日报记者 严炯明 摄
西江日报讯(记者 严炯明) 前不久,端州城区的水塔街成为以家风家训为主题的文化街。日前,端州城区另一条老街巷中衙巷经过美化,化身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10月26日,记者进行了走访,领略其新貌。
据了解,中衙巷始建于宋代,在宋代为进出附近的粮仓丰济仓的重要通道。它在清代被改为暗渠后逐渐成为街巷,内有周家大屋等一批老建筑。
26日上午,记者在中衙巷看到,牌坊被粉刷一新,两旁张贴有一副对联,左边的墙上写着“古巷宋情”四字。走过牌坊,一幅66.3米的古巷宋情画卷映入眼帘。整一幅画卷由艺术人士容麟创作,分为端溪门、市集、中衙巷、桑基鱼塘等11个主题。画卷用织布种稻、制陶打铁、织草席草鞋等描绘一幅宋城版“清明上河图”。右边的民居也被重新修整成仿古风格,并张贴有古诗词,增加文化底蕴。
在巷尾部分,则有龙狮驱邪、掘井寻水、建院办学、不持砚归等七个包拯与宋城相关的故事。例如,掘井寻水讲述了包拯初到端州,发现洪涝成灾,水源污染,在中衙巷北面凿井取水,并明确水井对民众免费开放等事情。据悉,这些故事都是端州区教育局从史料中发掘,并且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相吻合。
事实上,中衙巷在改造前两边房屋老旧,创文宣传主题较为简单。借着创文的契机,端州区教育局联合端州区城西街道办和城中社区,将中衙巷中的一百余米两侧墙体,打造以宋文化和包公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教育基地。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衙巷是一条为肇庆街坊所熟知的街巷,而且位于肇庆府城复兴的范围,“升级改造中衙巷除了助推我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也符合府城复兴的发展方向。”他告诉记者,巷内所有画幅皆为原创,由区教育局构思内容,再由创作者手绘出原稿,再进行雕刻镂空创作。
记者走访当日,看到市民钟女士坐在巷子一旁石阶上休憩,看到中衙巷的新貌钟女士也是满心欢喜。“升级改造中衙巷,我们周边的居民都十分赞成,如今借着创文的东风,整体环境得到提升。”她说,“中衙巷现在变美了,希望以后有更多市民来走走。”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