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向危险行
原标题:偏向危险行
红蓝对抗激战正酣,“地下龙宫”操作口令声、装备轰鸣声此起彼伏。
“快走,有毒介质泄漏!”导调组刚下达完课目,现场瞬间“红烟”四起,身着厚重防护服的操作号手迅速退出加注区。只见一个和后撤官兵逆行的身影,手持测量仪冲进浓烟,快速查看漏点,拿起铁锤在某管路连接处一击,险情解除。
浓烟散去,逆行者摘下防毒面具,细看他卧蚕眉紧皱、铜铃眼圆睁,迷彩服领章上四排厚“拐”格外显眼。一把抹去脸上的汗水,他低沉着声音说:“咱搞加注的绝不能怕死!”
此人名叫赵孔燕,是火箭军某导弹旅一级军士长,导弹发动机加注专业组长。
“老赵这一锤子,可不简单。”上士王波讲,导弹加注是高危专业,接触的某介质不仅易燃易爆,还有毒伤身,有时得迎着危险逆行,老赵逆行了20多年。
1996年,单位选送导弹加注专业苗子外学,不少官兵听说“推进剂猛如虎”,都敬而远之。“当兵打仗哪有不危险的。”还是通信兵的赵孔燕跨专业申请外学。“导弹介质对导弹,就像血液对人一样重要。”初学加注,老赵在心里刻下了教员的这句话。
毕业后被派去守推进剂库房。当时,由于储罐制作工艺尚不精细,介质存储间恶臭刺鼻,但对温湿度和压力要求高,每天得入库检查3次以上。
“臭点怕啥,关键要随时打仗咱随时保质保量拿得出手。”赵孔燕顶着恶臭,每天5查,好几次查到一半难受吐得满脸涨红,又冲进去接着查。老赵值守期间,介质作战指标全时合格。
老赵多年坚持一个原则,对介质掌控有多准,胜战率就有多高。按战标,加注允许有一个微幅的摆动,但担任专业组长的老赵不答应:“少吃不饱、多吃会胀。”
本来技术改进后加注量有了自动计算,大家都拍手叫好,认为电脑比人要准多了。赵孔燕不这样想,自动计算加注量的仪器因为到点才停,加注往往会超量一点。微量也不能放过,他让号手练手动操作。
为了能练出效果又不磨损装备,老赵向旅里提出研制加注设备的模拟训练器材。可那时装备还未配发到位,不知道尺寸画不了设计图纸。老赵愁得睡不着觉,后来得知有人先去配发装备的兄弟单位见学时拍了一些装备照片,他立马找来按比例放大还原,经过反复比对和电话咨询,画成了图纸。有了模拟训练器材,还得有推进剂。经过反复琢磨和演算,老赵用酒精代替推进剂,还带着操作号手千百次训练,摸索出“提前半秒关闭阀门加注量刚刚好”的心得,使人工加注超过了智能化装备的精准。
那年单位接收新阵地,赵孔燕是加注区的接收负责人。
“这一接收就是多少年的大事,得像在鸡蛋壳上找缝一样。”结果发现部分区域设计是按老模式,不适合新装备,影响加注操作,他去找交接的负责人,提出要改动。“这快等于重建了。”对方提出简要改动,克服一下。
“我能克服,打仗可不能!”赵孔燕坚持不退让,交涉一直僵持到深夜。后来,经过双方合议,对表作战要求合理整改方案,他才罢休。
(图片摄影:谭智鹏)
胜利之外无所求
■赵孔燕
加注如同给导弹输血,不能有半点差池。胜利之外无所求,再难再险也要敢于“逆行”。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