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故事汇 | 奇妙的“数字化工厂”
11月20日上午10时31分,2017年全省第二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第一组来到今天的第二个观摩点,中国航发黎阳公司。
刚下车,基地门口一条写着“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红色横幅就吸引不少代表的眼球。走进生产车间,干净、整洁、自动化的生产线映入眼帘,不少代表驻足询问。该项目点是全省大数据+工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
代表们一边看,一边听。“智能化改造、数字化工厂、转型升级……”,一个个富含时代气息的词语从该公司总经理代小立口中讲出。听着介绍,目光横扫车间,银白色的设备和跳动着的电脑屏幕将“数字化工厂”5个字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现场,代小立用一个故事、一组数据印证了“数字化工厂”的高产效:
2017年,企业新建了一条民用航空发动机用机匣环件精密制生产线,并建设数字化智慧工厂。通过实施改造,企业材料利用率由8%提升到35%,产品设计周期减少50%,制造周期减少66%,产品质量合格率从88%提高到99%。
数字意味着什么?“以前要花一天时间干的活,现在2到3个小时就能干完。”该企业新机研制工区生产副区长杨俊说,数字变化的背后,是更高的产能、更有效的劳动。
“以前人工采集生产数据,从班组长、工区长到分厂,一层层动用人,现在系统不仅自动搜集数据,还能通过分析数据,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加工技术。”接过话茬,27岁的技术员戴祥颂说,2013年大学毕业后他就来到该企业上班,当时每天的工作基本上都要在车间内跑动,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后,坐在电脑前就能干完大多数的工作。“以前是跑腿,现在用电脑,动动手指就行。”戴祥颂乐呵呵:“机器让智慧升级,以前体力劳动居多,现在更多是脑力劳动,每个人的产出量也大大提升了。”
一路走,一路思。在参观完第二个项目点后,省科技厅厅长廖飞有自己的思考:“前两个项目点,华仁新材料有限公司电解铝项目和中航黎阳航空动力公司贵阳基地,分别属于连续制造和离散制造,是我省大数据+实体经济的典范。但当前还只是局限在数字化车间,实现全程自动化乃至工业4.0,还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线。相信随着融合的不断深入,我省工业+大数据融合发展之路会走得更加坚实有力。”
上一篇:社区里的养老照料室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