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制导体系与机动底盘 细说东风-41的恐怖战力

发布时间:2017-11-21 09:56:05 来源:凤凰网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DF41的核心性能相当高端,但让它真的可怕的却是其背后的两项世界第一。(资料图) 凤凰军事 凤凰军评 11月21日 日前军事专家徐光裕在央视节目中称,中国DF41洲际弹道导弹将于明年服役,同时披露DF41导弹发射重量60吨,将携带10枚分

DF41的核心性能相当高端,但让它真的可怕的却是其背后的两项世界第一。(资料图)

  凤凰军事 凤凰军评 11月21日

  日前军事专家徐光裕在央视节目中称,中国DF41洲际弹道导弹将于明年服役,同时披露DF41导弹发射重量60吨,将携带10枚分导弹头,最大射程超过1.2万千米,命中精度达到100米。DF41性能先进,它背后有两项世界第一足以令中国的潜在对手胆寒。

  在弹道导弹家族中,“三叉戟”2D5始终是精度最高的弹道导弹,如果考虑到它还是一款潜射弹道导弹,这种技术水平就显得更加难得。(资料图)

  在整个世界弹道导弹家族中,有一位25岁的老兵虽然一直被追赶,却从未被超越,那就是美国的“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准确来说应该是“三叉戟”2D5型潜射弹道导弹。该导弹不仅是目前美国海基核力量的核心,其改进型更将装备新一代的“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三叉戟”2D5型导弹弹长13.41米,弹径2.11米,最大射程1.1万千米,能携带3至10枚反导弹头,采用惯性+ NAVSTAR卫星制导,命中精度为91-122米。

  相比“三叉戟”2D5,俄罗斯命中精度最高的“白杨”M的精度始终未能突破200米大关。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美国成功将卫星制导整合在弹道导弹制导体系中,从而令命中精度获得质变式提高。这是在GPS这款军民通用的定位系统基础上,研发的高精度军用定位系统。尽管苏联曾有类似计划,最终却因解体未能付诸实施,因此目前俄军现役的所有导弹,均只能以与GPS类似的GLONASS系统为弹道导弹进行卫星制导,精度有限理所应当。

  尽管DF31G同样采用了TEL底盘,但与DF41的TEL底盘相比重心较高,复杂路面的通过性较差,这也是俄式机动陆基导弹的通病。(资料图)

  DF31的命中精度为300米,DF41则跳过200米大关,直接达到100米。如果数据可靠,那说得通的解释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在北斗系统基础上,研发了高精度的军用定位系统并成功整合到DF41的制导体系中。而从卫星数量来看,目前北斗系统全部在轨卫星为仅16颗,而美国则用了24颗NAVSTAR卫星才实现了洲际导弹的卫星制导,其中的技术优势可想而知。

  除了卫星制导这种“看不到”的优势,DF41相比DF31最大的进步是采用的TEL越野底盘(运输、起竖、发射三合一)。尽管TEL底盘无论对陆基弹道导弹还是中国而言,早已不是什么新技术,但与洲际弹道导弹的首次结合,却令中国的陆基核力量获得了根本性的提升。这种提升表面看来源于导弹机动性的提升,而这一切的基础是中国长达13.1万千米(截至2016年年底),高居世界榜首的高速公路里程,更准确的说是其中8.9万千米的中西部高速公路。

  从这张网上广为流传的DF41的照片中能解读出很过关键技术细节,照片中的公路、交警甚至是社会车辆或许都比导弹本身更加重要。(资料图)

  提到弹道导弹的TEL底盘,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白杨”家族。受制于西伯利亚地区普遍低下的道路条件,可供“白杨”导弹机动的道路很少。“白杨”导弹的部署形式是从洞库或仓库中开出、发射,很少进行超过500千米的道路机动。俄罗斯曾于2014年在远东地区进行“白杨”导弹的远程道路机动训练,结果一周内发生了4起翻车事故。

  中国的中西部地区高原山地密布,相当有益于陆基机动导弹的隐蔽发射。仅2013至2016年,中国就在中西部新建高速公路8.9万千米,公路已能通达99.99%的乡镇。结合此前网上曝光的疑似DF41照片来看,这款导弹尽管行驶全重可能近百吨,但图片中铺设柏油的省级公路就能承载,无需进行加固,甚至无需派遣专门部队进行封路或特种交通引导。DF41这种立足优良道路基础获得的机动优势,是同样具备TEL底盘的俄罗斯“白杨”所不具备的。

  陆基弹道导弹作为一款具体的装备,其自身性能与陆基核力量是两回事。相比美俄陆基导弹,中国世界级的卫星导航与公路体系成了DF41的力量倍增器,结合DF41本身的强大性能,中国的陆基核力量在DF41服役后将迎来一次质变式的明显提升。(凤凰军事 凤凰军评 刘畅)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