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易门洞经学会:留住悠扬古乐传后人

发布时间:2017-11-21 10:35:53 来源:玉溪新闻网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有空的时候,洞经学会的会员就会聚在一起练习弹唱。 易门洞经音乐是我市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它因为悠扬缥缈的传统音乐旋律备受人们喜爱,曾盛极一时。1950年,易门洞经会最后一次弹唱后,曾经消失了数十年。1988年开始

有空的时候,洞经学会的会员就会聚在一起练习弹唱。

  易门洞经音乐是我市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它因为悠扬缥缈的传统音乐旋律备受人们喜爱,曾盛极一时。1950年,易门洞经会最后一次弹唱后,曾经消失了数十年。1988年开始,易门洞经爱好者多次尝试恢复弹唱洞经。2013年,易门县成立了洞经学会,数十位洞经音乐爱好者重聚一堂,再次把婉转悠扬的洞经音乐带回人们的视线。

  如今,洞经学会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乐队人员、演奏乐器以及舞蹈元素,更加雄浑热烈、丰富多彩。

  易门洞经数十载的起起伏伏

  易门的洞经音乐是从大理传入的,但什么时代传入已无据可考。据易门洞经传人郑世达介绍,在易门洞经的历史上,有一人至关重要,他就是清雍正八年易门籍进士董良材。有资料记载,他从当时的贵州都匀府同知卸任回乡时,易门的洞经音乐活动正处于兴盛时期,但他觉得当时县城洞经会谈经使用的祝文不够“好”,便亲自撰写了新的祝文。由此可知,易门洞经在这之前就已经开展活动了。

  洞经音乐传入易门后,最初的活动地点在高真寺斗母阁内(今城山原县总工会俱乐部址),后迁至观音堂(今县委党校址)、化善寺(今烈士陵园址)等地。民国四年(1915年),在县城三会街后建盖了洞经庙(今龙泉幼儿园址)。之后,直到1950年均固定在洞经庙内进行弹唱活动。为方便开展活动,先后成立了“洞经会”和“桂香社”,吸收和发展会员、社员等参加洞经弹唱活动。除了“桂香社”,清光绪前后,易门的很多村镇都相继成立了洞经会,如梅花营村的“清河社”、新街子的“普光社”等。

  郑世达便是“桂香社”的最后一批社员。据他介绍,他的父亲郑少宗曾任洞经会的管事,他自幼在父亲的影响下学习洞经,7岁在洞经会所办的私立小学“桂香小学”学习,之后加入洞经会。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