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武: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避灾减灾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务农桑、广蓄积、实仓廪、备水旱”为国家之要。作为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粮食,始终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情愫,是我们永续发展的命脉和根基。
今年,彰武县遭受了严重的春旱,对大田农作物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但在这种不利情况下,该县设施农业却彰显了避灾农业、减灾农业的本色。不仅各地区构建起抗旱增收长效机制,还实现由被动抗旱向主动调整、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本刊记者近日深入到部分乡镇,走乡入村,采访当地发展设施农业的情况,所到之处,无不令人振奋与鼓舞。
彰武,一个向来以精耕细作闻名的传统农业县,何以能在全市竞相发展设施农业的浪潮中强势崛起?
定位
县委、县政府围绕全县农业发展的方向开展了专题研究。在认真分析全县农业发展历史和现状、广泛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吃透上级政策的基础上,今年春季,该县利用沈阜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三年滚动的有利契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采用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的方式。在全县7个乡镇新建冷暖棚小区9个,占地面积5000亩。现在全县设施农业发展面积达47800亩,其中暖棚面积12000亩,冷棚35800亩。
推进
该县高度重视设施农业发展,切实把设施农业作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头等大事、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和实现彰武高端特色名牌农业的重要途径来抓。在设施农业生产中,该县主要采取“春茬西甜瓜,秋茬茄果类蔬菜”的种植模式。同时引导设施水果、果树的乡镇和小区走休闲观光、旅游采摘、农家乐为主的路子。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采取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的方式。既增加了合作社和农民社员的收入,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东六镇红星村红星合作社就是典型例子,合作社流转了500多亩地,建设了158栋冷棚,生产面积400多亩,统一生产西红柿、黄瓜、杭椒等作物,统一销售,合作社和农民取得了收益,同时解决了近200人的就业问题。
在全县范围内推行标准化生产模式,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和产品追溯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这些措施确保了该县设施农业生产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全县冷棚平均亩收入8000-12000元,暖棚平均亩收入30000元左右,是正常年景大田收入的30-40倍以上。
未来
经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该县的设施农业很快步入了发展的快速通道,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该县的设施农业发展将由现有的规模化发展向效益化、规模化并重方向转变。通过提高生产效益带动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规模扩大后又能推动生产效益的提高,并强化政府职能,通过多方面的引导和全方位的服务推进该县设施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效益化、优质化、生态化方向健康发展,加快该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该县的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和农民增收。现在设施农业已成为该县产业扶贫的重要产业之一。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