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技术改变生活,让公民更有安全感

发布时间:2017-11-21 11:30:07 来源:《用户协议》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王石川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我国通过不同渠道泄露的个人信息达65亿条次。为了打击犯罪,也为了保护公民信息,公安部放出了“大招”——电子身份证标识载入手机卡的时代即将来临。电子身份标识,简称eID,使用搭载了eID的银行卡或智能手机时,不

王石川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我国通过不同渠道泄露的个人信息达65亿条次。为了打击犯罪,也为了保护公民信息,公安部放出了“大招”——电子身份证标识载入手机卡的时代即将来临。电子身份标识,简称eID,使用搭载了eID的银行卡或智能手机时,不需要在网上提交自己的姓名、住址、电话、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就能方便地进行网上交易。

  如何在日益复杂的网络中保障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如何在日益多元化的网络中进行有效监管,净化网络环境?这是全社会都在思考的公共话题。与当前输入“姓名+身份证号”进行关联比对,以确认身份相比,eID在权威性、安全性、私密性等方面实现突破,满足了公民在个人隐私、网络交易和虚拟财产等多方面的保障要求。比如,以后出示一张身份证,即可实现支付、领取工资、网上交易、个人诚信情况、不动产等等,均可实现一体化,这值得称道,也令人期待。

  技术改变生活,保持趋利避害的态势,就能不断满足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eID一旦全方位铺开,不法分子将失去可乘之机,个人信息被盗用、泄露现象将式微。技术升级往往带来多重意义,比如,既让广大用户感受到便捷,又切断了不法分子从中渔利的路径依赖。有句话说得好:“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源于对现状的不满足和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eID的问世,恰可佐证这一点。像eID这样的产品,在现实中可以找到很多。它们从无到有,从粗糙到精致,无不提升着我们的生活品质。

  瞄准公共安全问题,在技术研发上予以应对,起码说明相关部门有决心也有能力解决个人信息被盗用的难题。表面看,推行eID是为了狙击公民个人信息被盗用、泄露的勾当,而在这背后,正体现了相关部门治理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人都有身份证,可预料未来人人都有eID——eID,小变革大进步。与传统身份证相比,eID同样具有公共服务的性质。一定程度上说,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怎么样,直接关乎着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也直接关乎着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而“三感”正是十九大报告所明确强调的。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