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鼬是谁?非洲大陆上那群黑眼圈的小可爱
死线将至,凛冬降临,催稿的消息挤爆手机,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眼看着就要心力交瘁,一夜白头……这是赶稿的人常遇到的情况。在此,我有一条祖传秘方六字真言,专门应对这种情况,请关掉word和手机,然后照着下图朗读这六个字:
然后继续滚去写稿。
这句极富哲理(才怪) 的斯瓦西里语六字真言从《狮子王》里这只贱贱的小动物口中说出之后,便风靡全球,家喻户晓(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用担心啦)。而这只小动物就是今天的主角,细尾獴[měng],它也被称为狐獴。
丑萌丑萌的细尾獴!往下看,超可爱。图片:Charlesjsharp / wikipedia
提到猫鼬,你们也许更熟悉
魔兽世界里有一类物品叫做猫鼬Mongoose,如猫鼬药剂、猫鼬附魔等。这个词是食肉目獴科Herpestidae三十多种动物的英文统称,虽然俗称猫鼬,体型也像鼬,但它们跟猫科和鼬科关系都不太近,分类上反而更接近鬣[liè]狗。
今天要介绍的细尾獴。图片:kids.nationalgeographic.com
细尾獴Suricata suricatta就是猫鼬家族的一员,英文名称为Meerkat,有时候也直接翻译为“沼狸”的,可能来源于荷兰语中的意思“lake cat”,但实际上细尾獴的生境跟这个词差得很远。
它们才不生活在池沼里。图片:MAAS13 / wikipedia
细尾獴主要生活在非洲南部国家,如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安哥拉和南非的干旱沙漠地带。社会性很强,二三十只组成一个大群体,有的甚至多达五十只。它们居住在自己挖出的大型网状地洞里,多在有太阳的白天出洞活动,有时候也与地松鼠或其他獴共享地洞。
出洞啦。图片:Bernard DUPONT / wikipedia
呆萌的它们生活在非洲
獴科动物通常长得不萌,有点贼眉鼠眼,跟鼬科差得太多,但细尾獴已经算是好看的了。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黑眼圈使得眼睛看上去变大了,而且增加了呆气(大雾)。据推测,这个黑眼圈可以阻挡热带沙漠强烈的阳光、保护视力,与猎豹的泪纹类似。
细尾獴正脸照。图片:kids.nationalgeographic.com
除此之外,细尾獴也有獴科的尖鼻子、小耳朵,耳朵和尾巴尖也是黑色。不算尾巴,细尾獴身长约35~50cm,体重0.5~2.5kg。它们的皮毛一般是棕灰色的,在背上有波浪状的深色条纹。
体表皮毛呈棕灰色的细尾獴。图片:Ltshears / wikipedia
它们的毛不像大部分獴科动物一样浓密,甚至在肚子部位更加稀疏,可以看见黑色的皮肤。当寒冷的沙漠夜晚过去后,细尾獴就会钻出洞,以尾巴支撑着直立起来,就像动物世界里经常看到的那样,用肚子上这块皮肤吸收阳光的热量。
排列整齐晒太阳!肚子上的毛比较稀疏,露出了黑色的皮肤。图片:wallpapers-hd-wide.com
细尾獴的爪子善于挖沙土,几秒内就能挖出与自身等重的沙子。挖洞既可以是建造住处,也可能是为了寻找食物,还可以扬起尘埃、分散捕食者的注意。
食谱宽泛,什么都能吃
细尾獴的主食,大部分为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型节肢动物,如蜘蛛、蝎子、蜈蚣等,还有各种植物和蘑菇,偶尔有机会也吃小型脊椎动物。
蝎子什么的最喜欢吃了。图片:Robin Hoskyns / kalahariblog.wordpress.com
獴科动物以杀死毒蛇、免疫蛇毒而闻名。这不仅是因为它们有着“猫鼬的敏捷特效”和厚厚的毛,还因为一些獴科成员体内的乙酰胆碱受体分子结构跟其他哺乳动物不同,更类似蛇的受体。蛇毒中的α神经毒素可以附在胆碱受体上、阻断来自神经的信号,但对这些獴的受体无效,因此獴科动物可以免疫一些类型的蛇毒。
细尾獴对战毒蛇,可能会有很大风险。图片:propelsteps.wordpress.com
细尾獴虽然也捕食蛇类,但偶尔被一些蛇咬了也会死。除了蛇毒类型不同,细尾獴还缺乏食蛇獴类(比如灰獴Herpestes edwardsi)那样的浓密毛发作为防御。
善杀蛇的灰獴Herpestes edwardsi,全身毛发浓密。图片:António A Gonçalves / flickr
早期文献里称细尾獴为Mierkat,在南非荷兰语中,这个词是mier(白蚁)和kat(獴)的组合,因为人们常观察到细尾獴站在高高的白蚁丘顶端,瞭望四周。
哨兵要站得高。图片:Regis Cavignaux / Bisphoto
这位瞭望者通常是哨兵,在细尾獴群体觅食或其他集体活动的时候,哨兵就要这么站着,时刻警戒,提防来自天空或地面的捕食者。站得高显然有助于警戒,同时,白蚁也是细尾獴的食物之一。
好的动物园会在细尾獴区建造人工白蚁丘,模拟野外环境,图为英国West Midland Safari Park。图片:zoolex.org
细尾獴的天敌主要是鹰科猛禽和胡狼。当这些天敌出现在细尾獴哨兵的视野中,哨兵便会发出尖叫声警报,让其他群体成员躲避。这个警报叫声可有不同类型,视捕食者和情况紧迫度而定,大致有六种,分别是来自天空和地面的低级、中级、高级戒备警报。而其他细尾獴听到不同警报时,反应也有明显不同。
猛雕Polemaetus bellicosus抓走细尾獴。图片:Brian / voices.nationalgeographic.org
野性的它们并不能作宠物
细尾獴没有明显的发情期,全年都可以繁殖。怀孕期11周,每窝生1~4个,小细尾獴在一两个星期后才睁开眼,约一个月后断奶,开始出洞参与觅食。年长的细尾獴会负责教导幼仔如何觅食,如何在吃蝎子的时候不被扎到,小细尾獴通过观察和模仿,慢慢学习着成为昆虫杀手。
小细尾獴,模样可爱。图片:Paul Fahy / Taronga Zoo
在很多动物园,你都可以看到细尾獴。因为它们长相可爱、好奇心强、易和人互动,在一些国家细尾獴还是很受欢迎的宠物。不过细尾獴有肛周腺,在野外时就喜欢用屁股到处蹭,以气味来标记或发布社交信号;若是养在家里,不但屋子各处会被蹭上酸爽的分泌物,主人身上也不能幸免。此外,细尾獴毕竟是野生动物,野性难除,随时可能会咬伤人。
人家可是食肉目动物,超凶的。图片:kickassfacts.com
细尾獴的群体中,还天天上演着宫斗大戏。在群体内,地位最高的是一对主雄、主雌夫妻(the alpha pair),主雌会杀死任何下属的幼崽,以确保自己的后代有最优生存资源。这些下属还得给主雌当保姆、奶孩子,遇到危险时,要不惜牺牲自己来保全主雌的孩子。稍有做得不好,可能就会被主雄、主雌逐出。
雌性细尾獴带着的,可能并不是自家的娃。图片:bbc.com
不过这还没完,生殖控制不仅仅来自主雄、主雌对下属的支配性控制,也是多个群体成员之间的战术权力斗争,其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着微弱的控制权。比如,下属之间也会互相争斗,杀死对方的孩子,给自己的后代争抢那么一点点微弱的生存机会;偶尔,某个充满野心的下属甚至会杀死主雄、主雌的孩子,也难怪细尾獴群体有时候被称为“帮派”(gang)。
虽然细尾獴大家族表面上看一团和气,互相玩耍、互相清洁、合作育儿,但实际上充满阴暗面,所谓一入细尾獴深似海——主子只有一个,其余都是奴婢,但是奴婢也始终想有着自己的奴婢。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3年的第324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霜天蛾。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