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业生产成本高,农业机械化是短板,未来潜力巨大!
中国是果业大国,水果种植面积和产量近年来一直稳居世界第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消费国,但却难言果业强国。“大而不强,多而不优”是中国果业当前面临的“成长烦恼”,而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下正是其中的主要短板之一。
当前农机市场已走向细分时代,果园机械或许有望成为一片新的农机蓝海,农机行业应加大果园机械的研发推广力度,助力果业强国建设。
果业平均综合机械化率仅26.58%
2015年度的《全国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显示,当前我国果业的平均综合机械化率仅为26.58%,其中,机械植保率和机械转运率较高,分别达到了45.29%、54.23%,机械中耕率为29.43%,机械施肥率和机械修剪率分别低至18.56%、11.32%,而机械采收率仅为2.33%。中国农业大学药械与施药技术研究中心教授何雄奎感叹:“我国果业现在的机械化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差距非常大,既无法满足现代果业发展的需要,也与我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不相适应。”
果业的综合机械化率之所以如此低下,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整个农机行业研发、生产和推广的重点都放在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上,对果园机械领域的关注和投入少之又少;另一方面,我国的果树主要种植在山区丘陵地带,各地的地理条件和种植模式千差万别,而且农艺与农机相脱节,现有的普通农机和少量果园机械也难以适用于大多数的果园。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洪添胜说:“国外的果园,大都地块平坦,规模化种植,果树矮小,行间距宽,管理规范,打药、修剪、收获等各种大型机械都可以作业,农机和农艺结合的很好,很容易实现机械化生产。”反观国内的传统果园,正如河北农业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发中心教授杨欣所总结的,“规模小、坡地多,行间郁蔽严重,人通行都困难,大型机具更难以入园;树干直立果树高,且大树冠、低分叉,修剪、疏花疏果等管理困难,农药也打不到树顶,平面结果,机械采收难度大;很多果园建园时没有预留地头,动力机械无法进地和转弯,或缺乏配套的机耕道。”尽管近年来,陕西、山东、新疆、河北等省区,积极推广乔砧矮化、宽行密植的种植模式,建设了一批现代化、规模化的标准化果园,但传统的老果园仍占全国大多数。
“不同水果品种、不同种植模式、不同地域的土壤状况,对机械化生产的要求都不一样。比如我国葡萄主要有7大产区,每个产区的品种都不一样,种植模式也分为V型栽培、棚架栽培、单篱架栽培等,同样的品种在新疆等高纬度地区,冬季需要把藤蔓解下来挖沟埋起来,春季再重新挖出来绑上架,气温高的地方则不需要。”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徐丽明认为,“果园机械如何适应农艺的要求?农机与农艺的融合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人工成本超过水果生产成本的 50%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