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整治“开墙打洞”: 像修复文物一样修复老胡同
原标题:北京整治“开墙打洞”: 像修复文物一样修复老胡同
图片作者:视觉中国
截至9月,北京市整治“开墙打洞”2.5万余处,拆除违法建设3834万平方米……今年以来,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整治提升全面推进,一条条孕育着北京历史的胡同逐渐展露出“真容”,但面对经年累月的“补丁”,整治后的街区风貌如何提升、城市更新如何在保护历史文脉的同时塑造
宜居空间等问题已提上日程。
在九月到十月举行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活动上,老胡同更新与再生、保护城市文脉等成为广受关注的话题,设计师们不再局限于往年以展览为主的呈现,而是更积极参与到改善胡同风貌的实践中,专家学者也就未来城市的发展建言献策。
老胡同迎来专业学者和设计师
北京市核心老城东城区,历史文保区多达18.5片,且大多分布在胡同中。
整治提升后,一处处久违的老门楼、老影壁等露出真容,百岁老建筑如何修复?胡同如何能既保留风貌,又为居民提供适宜的生活?
老胡同里,迎来了越来越多专业设计师和学者,他们正在像修复文物一样修复着老北京的胡同。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发展研究中心总工程师朱旭全程参与了东四四条的整治修复。据悉,这里共有27处屋宇式门楼,王府式大门、广亮式大门、蛮子门、如意门、金柱门、随墙门,以及近现代设计的“改良式门楼”,几乎涵盖了各种四合院门楼样式,如同活生生的北京胡同四合院博物馆。
记者在这里看到一座刚从违建包围中“露面”的王府式门楼。这是民国时期的一间照相馆和杂货铺,朱红大门周围的精美砖雕格外引人注目。朱旭介绍,这些砖雕曾一度被水泥封盖,一般的修复方法是重新贴上仿古墙片,但设计师们却选了最麻烦的办法———将糊了几十年的水泥砂浆一点点剔出来。“十多个人弄了两个星期,砖雕的纹样才显露出来。砖雕在民国后逐渐衰落,这类风格的民用建筑尤为罕见。”朱旭说。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