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潜山县:产业带动农户脱贫效果显
人民网合肥11月22日电(韩畅 聂玲慧)“母亲80多岁了,身边离不开人,我只能在家门口打点零工。”王业送家住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五庙乡,眼瞅着家里的两亩地抛荒,心里很不是滋味。去年年初,一行人和乡干部捧着生姜种苗主动上门,他没想到,无偿为自己提供生姜种苗的居然是安庆市供水集团,对方不光管“种”还管“收”。产销不愁,一年不到,王业送的一只脚就跨过了贫困线。
地处大别山南麓偏远山区的五庙乡,有许多类似王业送这样的故事。该乡立足农业产业优势,以引领贫困户脱贫为核心,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的同时,倡导政府部门、企业、大户带动贫困户,使得扶贫精神在当地久久传承。
五庙生姜,因其色泽白亮、皮薄、肉嫩等特点,在农产品市场久负盛名。在五庙乡政府推动下,五庙生姜规模效应初现,目前,该乡生姜种植面积达500多亩,像王业送这样的贫困户,种植面积占到了三分之二。
种植有保障,销售还有兜底。安庆市供水集团与种植生姜的贫困户签订保价回收协议,每公斤生姜保底回收价3元,实际回收一般都会高于这个价格,这样,按一年平均亩产鲜姜1500公斤算,扣除所有成本后,贫困农户种植生姜每年每亩大约可增收5000元。
程义敢在五庙乡种茶多年,薄利多销,效益一直上不去。得知乡里正在推广“黄金茶”“安吉白茶”,他尝试了一番。“合作社管收还管销,主要品牌效应形成了,好茶卖得上价。今年在农技站茶叶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栽种的‘黄金茶’全部存活,价格比传统茶业贵了10倍,而且供不应求。”
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缺少实用生产技术这一现状,五庙乡增加特色种植养殖业科技元素,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此同时,因地制宜培养不同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并加强产销衔接,发展产业化经营,结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做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
因父母残疾又重病致贫,黄国正一直在浙江湖州服装厂打工。偶然机会,他发现,当地人批量养殖的湖羊出栏周期快,六个月就能长到100多斤。返乡创业时,他搭上了扶持贫困户政策的快车,2014年6月融资60多万,建成了配套设施齐全的湖羊养殖基地,当年引入湖羊优质品种50多只。
如今,黄正国成了养殖大户,扩大养羊队伍的同时,他还为贫困户提供羊种、技术辅导、统一饲料。“羊种等一切开支都由我支付,一只羊养活了交给我,给贫困户150元的看养费。”
合作社向贫困户提供牛羊种苗,提供养殖技术,在五庙,这种由种养大户领衔的模式正在悄悄兴起。结合各村的资源优势和种养习惯,乡政府和部门扶持贫困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帮助贫困户解决好资金、技术、产品销售等问题,通过发展一个产业项目来带动贫困户脱贫。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