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安徽潜山县:产业带动农户脱贫效果显

发布时间:2017-11-22 15:22:25 来源:《用户协议》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人民网合肥11月22日电(韩畅 聂玲慧)“母亲80多岁了,身边离不开人,我只能在家门口打点零工。”王业送家住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五庙乡,眼瞅着家里的两亩地抛荒,心里很不是滋味。去年年初,一行人和乡干部捧着生姜种苗主动上门,他没想到,无偿为自己

  人民网合肥11月22日电(韩畅 聂玲慧)“母亲80多岁了,身边离不开人,我只能在家门口打点零工。”王业送家住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五庙乡,眼瞅着家里的两亩地抛荒,心里很不是滋味。去年年初,一行人和乡干部捧着生姜种苗主动上门,他没想到,无偿为自己提供生姜种苗的居然是安庆市供水集团,对方不光管“种”还管“收”。产销不愁,一年不到,王业送的一只脚就跨过了贫困线。

  地处大别山南麓偏远山区的五庙乡,有许多类似王业送这样的故事。该乡立足农业产业优势,以引领贫困户脱贫为核心,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的同时,倡导政府部门、企业、大户带动贫困户,使得扶贫精神在当地久久传承。

  五庙生姜,因其色泽白亮、皮薄、肉嫩等特点,在农产品市场久负盛名。在五庙乡政府推动下,五庙生姜规模效应初现,目前,该乡生姜种植面积达500多亩,像王业送这样的贫困户,种植面积占到了三分之二。

  种植有保障,销售还有兜底。安庆市供水集团与种植生姜的贫困户签订保价回收协议,每公斤生姜保底回收价3元,实际回收一般都会高于这个价格,这样,按一年平均亩产鲜姜1500公斤算,扣除所有成本后,贫困农户种植生姜每年每亩大约可增收5000元。

  程义敢在五庙乡种茶多年,薄利多销,效益一直上不去。得知乡里正在推广“黄金茶”“安吉白茶”,他尝试了一番。“合作社管收还管销,主要品牌效应形成了,好茶卖得上价。今年在农技站茶叶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栽种的‘黄金茶’全部存活,价格比传统茶业贵了10倍,而且供不应求。”

  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缺少实用生产技术这一现状,五庙乡增加特色种植养殖业科技元素,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此同时,因地制宜培养不同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并加强产销衔接,发展产业化经营,结对帮扶贫困村、贫困户,做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

  因父母残疾又重病致贫,黄国正一直在浙江湖州服装厂打工。偶然机会,他发现,当地人批量养殖的湖羊出栏周期快,六个月就能长到100多斤。返乡创业时,他搭上了扶持贫困户政策的快车,2014年6月融资60多万,建成了配套设施齐全的湖羊养殖基地,当年引入湖羊优质品种50多只。

  如今,黄正国成了养殖大户,扩大养羊队伍的同时,他还为贫困户提供羊种、技术辅导、统一饲料。“羊种等一切开支都由我支付,一只羊养活了交给我,给贫困户150元的看养费。”

  合作社向贫困户提供牛羊种苗,提供养殖技术,在五庙,这种由种养大户领衔的模式正在悄悄兴起。结合各村的资源优势和种养习惯,乡政府和部门扶持贫困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帮助贫困户解决好资金、技术、产品销售等问题,通过发展一个产业项目来带动贫困户脱贫。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