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县:画板调出陇中小山村新生活
定西市陇西县马河镇贺家川村,一个美丽的西部小山村,在写生经济的驱动下,正借着文化扶贫之力,奔向彩笔绘出的小康生活之路!这里先后有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等机构的60多位国内外知名美术家前来写生扶贫。
这个生活着1400多人的陇中山区村庄,2013年贫困面超过40%。经过短短四年的文化扶贫,全村贫困面下降到11%。写生基地成为这里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
富了口袋富脑袋
陇西县马河镇贺家川村贫困户田自宽家门前有一个接待公示牌,上面写着床位数和收费标准,以及公安、卫生监督机构电话。他说,这几年,时不时有画家来他家吃住一段时间,短则二三天,长则七八天。根据村里的统一安排,他家为客人准备了崭新干净的床上用品。“客人吃的是我地里种的菜,他想吃啥,我就给他做啥,有时和我们家人一起吃。村里有规定,画家包吃包住每人每天100元,不能多收。他临走时还送我一幅画,据说能值一千多元呢!”田自宽感慨地说。
据介绍,像田自宽这样接待散客的贫困户,贺家川村有30多户,家家床铺干净整洁,还有统一的农家饭菜谱。各家各户每年给来村里写生、摄影、采风的各类美术家、美术院校师生及美术爱好者们提供服务,让他们体验农村生活,接待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村里有20户条件好一些的农户办起了集中接待点,有专门的房间和洗浴室,不亚于城里的宾馆,同时可接待10多人。
说起写生带来的收入,贺家川村开油房的田自宏更是乐滋滋的,他说:“现在城里人都爱吃我土油房榨的油,画家走的时候不但自己买几桶,还给亲戚朋友带几桶。这几年,我的油房生意红火得很,胡麻油供不应求。每年秋后,我还要到外乡去收购胡麻油籽才能供上,价格虽然比市场上同类油高些,但销路畅,有赚头。”
传统民居和纯天然的饮食成了来村里写生美术家的最爱,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和一砖一瓦,甚至住户,都成了美术家笔下的主角,他们把画作和传统食材一起带出大山,坐高铁、乘飞机,走向经济发达的城市,成为宣传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艺术名片。
美了家园美生活
行走在贺家川村,泥巴糊起的蜂巢、旧瓦砌起的围栏和北方传统民居相映成趣。从乡亲们朴实的话语中能感受到民风的淳朴,通社巷子两旁用旧瓦做成的护栏图案透射出浓浓的中国西部风情和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年62岁的村民王国栋惊喜地发现,自己长满皱纹的脸庞,竟然能成为画中的主角,他这一把年纪了竟当起了模特。他说:“坐在凳子上2小时还能挣100块钱,画家画得像得很。”平时,他坐上一整天晒太阳,也没人关心。这几年,村里来了画家,不但住他家还画他。他就得把自己收拾整齐些,不然别人看了笑话。
据马河镇镇长许贵祥介绍,马河镇正借助当地独特的西北自然风光人文环境,与中国美术家协会、成都师范大学等省外机构合作,创建写生创作扶贫基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索一条文化扶贫新路。写生基地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不仅增加了群众的经济收入,也改变了农村人居环境和群众面貌。
“在村上呆一段时间,就能发现群众的变化。他们着装变得更整洁,小孩子也主动向人问好。”曾在贺家川村采风的兰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马刚说。写生基地建设这一文化扶贫路子,在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还能提升农民的审美水平,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既扶贫又扶志。
中国美协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杜军认为:“陇西扶贫基地的建立,是为了让老百姓通过美术的观摩、美学的教育,慢慢改变生存的观念,建立经营理念,慢慢从观念上脱贫,然后生成改变自身生活现状的产业链,进而摆脱贫困。”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