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小康路上奋当先——通化市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纪实

发布时间:2017-11-22 17:12:14 来源:通化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如今的柳河县红石镇四清村一改往日省级贫困村的面貌,道路平整通畅,联通了销售管网;特色产业种植,开辟了增收渠道;明亮的路灯、整齐的边沟,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民幸福指数不断上升。全村在册贫困户55户,2016年有46户实现脱贫目标,其余9户将在

  如今的柳河县红石镇四清村一改往日省级贫困村的面貌,道路平整通畅,联通了销售管网;特色产业种植,开辟了增收渠道;明亮的路灯、整齐的边沟,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民幸福指数不断上升。全村在册贫困户55户,2016年有46户实现脱贫目标,其余9户将在今年脱贫。

  整洁的村路、崭新的铁栅栏、新砌筑的边沟体现了新农村的美丽,公路边儿新上的广告牌项目、新成立的果蔬种植合作社让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地处偏远的辉南县朝阳镇马家岭村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贫困人口去年每人年收入达到3230元,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四清村、马家岭村的好日子映射出通化脱贫攻坚的扎实推进。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通化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精准识别上严把关、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小康路上奋勇当先。今年全市计划脱贫7239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 35%;27个贫困村“摘帽”,占贫困村总数的37%。

  脱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通化市结合实际,从精准上发力,注重建立长效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上率下、主动作为,带头到村到户、到扶贫联系点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实际情况,共同研究脱贫举措,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落实脱贫任务。同时,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纪检监察等部门开展督查35次,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持续深入开展,确保各项决策落到实处。

  严格标准程序,围绕档内、档外、往年脱贫人口“三类人群”,狠抓“两识别一核查”。对贫困人口的识别,以2016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200元为标准,并综合考虑不愁吃、不愁穿,基本医疗、义务教育、住房安全“两不愁、三保障”及教育、医疗等刚性支出等因素和具体情况,采取“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评议”的五步识别法,在县级范围内加强数据比对,识别结果让“身边人”把关,得到群众认可。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由28077人精准调整为20738人,并按要求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系统和全省大数据平台,做到贫困人口“应纳尽纳、应出则出”,实现了建档立卡规范运行。同时,强化档案资料等内业管理,明确专人负责,确保档案资料齐全、完备、工整、清晰。

  “造血式”扶贫,授之以渔。通化市各地各部门坚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靶向治疗,切实补齐“短板”,以产业发展带动区域致富,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2016年,全市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传统产业,依托乡村旅游、光伏、电商等新兴业态,共实施脱贫项目464项。今年以来,全市又开工建设脱贫项目382项。注重补齐脱贫产业短板,强化脱贫产业项目支撑,突出特色,鼓励发展休闲农业、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的产业格局,着力解决脱贫产业项目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脱贫项目注重实效,坚持长短结合、大小搭配,培育好龙头骨干企业,完善与农民特别是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其“造血”功能。“通过建立食用菌厂,让贫困户有活干,加上集体收入30%的分红,全村收入已经达到国家最低标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终于摘掉了。”通化县果松镇东明村党支部书记于锡军挂在脸上的笑容就是该村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特色产业扶贫的真实写照。

  通化市动员各界包保帮扶,把更大的精力、物力和人力投放到帮扶工作中,拓宽帮扶思路,千方百计落实开发式、“造血式”扶贫措施,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省、市、县三级联动,企业以及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帮扶,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见实效。制定下发《市级领导深入包保县(市、区)、乡(镇)、村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落实方案》,市级领导全部深入到包保村、户调研走访、帮助解决困难,谋划实施脱贫项目,到贫困村讲党课、参加劳动,以实际行动推动了包保帮扶和脱贫攻坚工作落实。目前,市县乡三级共558个部门、11211名干部参与了包保活动。市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等16个文化协会主动开展“文化扶贫活动”;驻通部队、通化武警、医院主动参与帮扶贫困村;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也发挥行业优势,参与帮扶活动……

  如今的通化城乡,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全市人民肩负历史和时代的重任,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步履铿锵,携手迈向小康。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