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年薪 200 万被老公家暴 10 年?比经济独立更难的是精神独立

发布时间:2017-11-22 22:50:07 来源:丁香妈妈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最近,一条关于家暴的新闻,让许多妈妈打了个寒颤。 一位年薪 200 万的女高管,被老公持续家暴整整 10 年。 几乎所有人的第一个反应都是:「年薪 200 万,能赚那么多钱,干嘛不离婚?!」 根据 2015 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数据,在我

最近,一条关于家暴的新闻,让许多妈妈打了个寒颤。

  一位年薪 200 万的女高管,被老公持续家暴整整 10 年。

几乎所有人的第一个反应都是:「年薪 200 万,能赚那么多钱,干嘛不离婚?!」

  根据 2015 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数据,在我国,受害人平均遭受 35 次家暴后才会选择报警。

  其中也不乏高学历、高收入的女性。

  逃离家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即使是高知女性,也容易陷入自我和周围的道德绑架。比经济独立更难的是精神独立。

  01

  「日子总要过的,别让外人知道了」

面对家暴,大部分女性首先会选择忍。

  在大多数人眼里,只要打得不严重,一个耳光、一个推搡,这些不算什么。

  「两个人过日子嘛,磕磕碰碰肯定少不了。」

  虽然已经颁布了《反家暴法》,但很多人还是会觉得夫妻之间的暴力是家事,是夫妻矛盾,是「床头吵架床尾和」。

  就连很多民事调解的机构,遇到这种情况大多也是「劝和不劝分」。

有时候即使自己不想忍,身边也会有人告诉你「算了吧」。

  亲朋好友让你忍,你没有同意;

  对方家里恳请你原谅,你也没答应;

  但是当你的爸妈也说,「你都有孩子了,离婚算个什么事儿啊」,你犹豫了。

  年薪 200 万又如何,经济独立又如何,离婚了,别人也会给你贴上「婚姻失败」的标签。

  但真的有必要为了世俗的评价,默默忍受暴力吗?别人不会理解你的选择,但同样不会替你承担痛苦。

  02

  「我走了,孩子怎么办」

  知乎的家暴话题下,有一个高赞的匿名帖,那位妈妈在孩子临盆前遭受了第一次家暴,被老公打得全身是血。当时为了即将出生的宝宝,她选择了忍耐。

  这之后她和丈夫发生过很多次口角,对女儿影响非常大。有一次结束争吵后,她一个人独自流泪,才一岁多的女儿竟然拿着纸巾,帮妈妈拭泪。

  「看着她本该单纯的黑眼珠蒙上一层雾色和怯怯的神色,唤醒了我原本麻木的母爱。」

  孩子两岁时,老公第二次向她挥起了拳头,这次她毅然决然地带着孩子走了。现在孩子三岁,日子虽然平淡,但母女俩过得很开心。

  但像她这样的人太少了。

  大多数情况下,妈妈自己会进行自我绑架,陷入愧疚:

  「200 万年薪可以养活我和孩子,但孩子不能没有爸爸啊。」

  但当施暴者挥起了拳头的那一刻,这个家就已经不再完整了。

一个不稳定的家庭环境,即使父母都在,也对孩子没有丝毫好处。

  有一个新闻,讲的是母亲为了孩子,忍受了 30 年的家暴,最终却在孩子上找了丈夫的影子:孩子成年以后,也有家暴的倾向。

  《女子遭家暴 30 年不离婚:熬到丈夫打不动就好》

  另一种极端的情况是,孩子变得焦虑、敏感、脆弱,越来越像受害者,在今后的感情生活中永远抬不起头,处于弱势的一方。

  留给孩子一个充满暴力的家,比离婚带给孩子的伤害更大。

  03

  「除了家暴这一点,他也有好的地方」

「他不发脾气的时候,也会对孩子很好」

  「他平时也会做家务」

  「他的工资都是交给我的」

  很多女性,在头几次遭受暴力的时候,都会这样为对方开脱。

  她们并没有从心底里承认,丈夫犯了原则性的错误,而混淆了是非。

家暴是底线问题。

  这世上本来就很少有罪大恶极的人,绝大多数人身上总能找到一些让人喜欢的地方。但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来决定一段关系是否应该继续,这个前提就错了。

  家暴就是家暴。他刚开始犯错时,你可能会说,这个人身上还是有优点的,还是继续下去吧。

  总去想对方身上还有其他优点,会导致你选择性忽视他接下去的错误,葬身于灾难性的关系。

  04

  「他都认错了,以后就会好的」

「以后」是多久?

  10 年?20 年?还是 30 年?

  太多事实证明,家暴只有两种:0 次和无数次。

  不要指望以后施暴者会变好。

  也别指望对方会突然收手。

  在打不动之前,他可能会先把你打死或打残。

  不要相信家暴之后的任何挽救动作。

  认错是每一个家暴男的惯用伎俩。这次低声求原谅的时候,已经在为他下一次暴怒埋下伏笔了。

  心理学家 Hughes 提出的暴力循环理论(cycle of violence)指出,暴力在婚姻中会呈周期性的循环,会有愤怒积蓄期、暴力发生期、道歉和原谅期、蜜月期四个阶段。

  暴力循环的过程,也是受害者独立意志被消耗的过程。她们只能看着自己的人生被慢慢摧毁,越来越动弹不得。

  越早选择离开,就越早走出泥潭。

  和过去的生活割舍,需要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独立,更是精神上的独立。

  虽然这个过程很艰难,但为了今后存在无限可能的人生,为了孩子真正的安全和幸福,一定要鼓起勇气做出正确的选择。

  家暴不是家丑,而是犯罪。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