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房地产工作座谈会释放了什么信号

发布时间:2017-11-23 08:45:16 来源:ifeng.com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此次会议传递出的信号是非常明确的,楼市调控是不会受其他因素干扰的,而是会坚持调控不放松的。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开发商,抑或是炒房者,都应当要有清醒的认识。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21日在湖北武汉召开部分省市房地产工作座谈会,部

  此次会议传递出的信号是非常明确的,楼市调控是不会受其他因素干扰的,而是会坚持调控不放松的。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开发商,抑或是炒房者,都应当要有清醒的认识。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21日在湖北武汉召开部分省市房地产工作座谈会,部署近期房地产工作,要求进一步落实地方调控主体责任,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切实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

  三部门座谈会看起来级别不是很高,但释放的信号十分强烈。住建部是行业主管部门,直接对楼市负责;国土资源部是土地主管部门,土地怎么供应,向哪些方面倾斜,对楼市的影响很大;央行是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对楼市采用什么样的信贷政策,向决策层提供什么样的政策建议等,全在央行。如此说来,此次座谈会释放的信号,昭示着楼市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本轮楼市调控一个十分鲜明的特点,就是突出地方政府的调控责任,亦即因城施策。正是因为采取了区别对待、因城施策的策略,才使得调控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现象,也没有出现此涨彼落问题。因为,只要哪个城市出现了房价快速上涨现象,相关的调控政策就会迅速出台,且不对其他地方产生影响。也正因为如此,仅今年以来,各地出台的楼市调控政策就达上百次,且不同地区的调控政策也不尽相同,有的严厉一些,有的宽松一些,但效果都是一样。这样的调控方式和效果也得到了决策层的认可,此次三部门会议对落实地方政府的调控主体责任做了进一步明确。这意味着楼市的主动权仍然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如果出现房价大涨等方面的问题,板子也一定会打到地方政府的身上。

  会议释放的第二个重要信息是,尽管楼市出现了相对低迷的状态,很多地方面临“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的压力,但楼市调控的目标不会改变,力度不会放松。会议特别强调,“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而必须坚持既定的目标,继续加强调控,巩固已经取得的调控成果,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楼市发展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满足广大居民正常的住房需求,而不是所谓的经营型城市,把房价炒得越高越好。如果地方政府因为打“土地财政”的主意而再次出现房价快速上涨的问题,就有可能受到上级政府的问责。

  三部门会议在如何完善住房供给保障体系方面,特别强调了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大对新市民的公租房保障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等方面的问题,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则被放到了相对较后的位置。可以看出,虽然棚户区改造也十分重要,但比起住房租赁市场建设、公租房和共有产权房等保障房建设来,位置可能需要稍稍做些调整了,应当把工作重点转向住房租赁市场建设和保障房供给方面。特别是住房租赁市场建设,必须成为下一步楼市发展的重点,成为解决广大居民住房问题主要手段之一。只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起来了,中低收入阶层、新市民等的住房问题解决了,楼市的稳定性也就更强了,广大居民对房价的敏感性也就没有那么强了。

  如何防范和化解楼市风险,也是三部门会议重点关注的话题。楼市存在泡沫是各方的共识,但是,消除泡沫、化解风险,决不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就必然会使风险爆发。三部门会议在强调坚持调控不放松的同时,也把防范和化解楼市风险当作重要内容予以了强调。其中,金融部门如何防止资金转道到楼市,是最需要关注的问题。今年以来,转道到楼市的资金并不少,尤其是在居民房贷资金从严监管的情况下,通过消费贷等转道到楼市的资金很多。若不引起重视,风险是非常大的。

  总之,此次会议传递出的信号是非常明确的,楼市调控是不会受其他因素干扰的,而是会坚持调控不放松的。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开发商,抑或是炒房者,都应当要有清醒的认识。广大居民不应对楼市未来产生其他想法,不必担心房价还会大幅上涨,有刚性需求的就可以买房,购买力不足的不妨转道住房租赁市场,感受一下租房带来的乐趣。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