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特朗普执掌“核按钮”引担忧 收回其核打击权限呼声不断

发布时间:2017-11-23 10:33:52 来源:央广网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央广网北京11月23日消息(记者张筱璇)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二战末期,在日本广岛、长崎引爆的两枚原子弹,到冷战时期美国与前苏联的核装备竞争,再到冷战后的如今,美国率先掌握的核武器力量,一直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灾难的大规

  央广网北京11月23日消息(记者张筱璇)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二战末期,在日本广岛、长崎引爆的两枚原子弹,到冷战时期美国与前苏联的核装备竞争,再到冷战后的如今,美国率先掌握的核武器力量,一直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灾难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是否启用核武器进行军事打击的决定权,牢牢掌握在作为美国三军统帅的历届美国总统手中。

  几十年来,据称由美国总统亲自掌握的“核按钮手提箱”,也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幸运的是,这个所谓的“核按钮”从未被真正启用。然而最近一段时间,美国政界开始担心,现任总统特朗普会否按下核按钮。由此,限制甚至收回总统核打击权限的呼声不断传出。华盛顿的政治精英们真的打算收回美国总统手中的这项权力吗?

  “朝鲜最好不要再对美国进行任何威胁,否则他们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炮火与怒火’。”今年8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这番表态,被解读为威胁发动核打击的隐晦表达。有分析人士称,特朗普此举引发美国政界对总统贸然发起核战争的担忧。但实际上,针对特朗普执掌核武器的质疑声音,早已有之。去年美国总统大选之前的电视辩论环节中,希拉里·克林顿说:“核武器的运行机制是,一旦总统下达命令,就必须执行。从命令发出,到负责发射核武器的人员执行,只需要大约4分钟。这就是为什么大约有10个承担了如此艰巨的责任的人前所未有地表态说,不会信任让唐纳德·特朗普掌握核密码,或者把他的手指放在核按钮上。”

  时至今日,距离特朗普赢得大选已经超过一年,总统掌握核按钮的权力是否应该受到节制,成为华盛顿政治圈的热点议题。本月18日,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约翰·海腾在加拿大举行的国际安全论坛上的公开发言,被不少美国媒体解读为美国军方可以拒绝执行总统“不合法”的核打击命令,“如果有关指令违反法律,我会怎么做?我会说,总统先生,那是非法的。他会问,要怎样才是合法?我们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提供多种应对的选择。这就是我们的运作方式,并不复杂。”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多家美国媒体明确使用“拒绝”一词概括约翰·海腾的表态内容,但在这段被多家媒体引用的讲话原文中,并没有明确回应是否会对总统的最终决定说“不”。

  事实上,“一旦总统下令,就必须执行”,不仅是特朗普老对手希拉里的原话,也是整个美国的政治常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指出,约翰·海腾的表述恐怕仅仅是描述了军方在总统决策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实际上动用核武器的过程非常繁杂。只要总统通过协商作出一个决定,无论是(美国)国防部的作战指挥室,还是实际执行的军官,都应该无条件地服从。极有可能他(海腾)是在说,在整个决策的过程中,军方可能会发挥一定的建议作用。”

  在约翰·海腾的这番讲话引发争议之前,有关是否应该限制总统对核武器使用决定权的讨论,已经在华盛顿展开。当地时间14日,特朗普结束首次亚洲之行返回美国当天,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举行了一场听证会,讨论是否应该限制总统下令使用核武器的权限。这是美国参议院在过去40多年来,首次就这一问题进行听证。被媒体引述最多的发言来自民主党参议员克里斯·墨菲,“我们很担心,如今的美国总统如此反复无常、不稳定,他的决策过程如此不切实际,他可能完全不顾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发起核武器打击。”

  与此同时,美国国防部高级官员麦基恩在听证会上指出,限制总统核武器决策权,带来的后果并不仅仅是限制特朗普本人这么简单,“如果我们改变决策程序,仅仅是因为不信任现任总统,其他总统将会承担不幸的后果。”

  刁大明指出,当前在美国国会及国防系统内部,确实存在限制总统核武决策权的声音,但在美国现有的宪政框架内,美国总统“三军统帅”的地位很难真正受到威胁,“极有可能目前无论国会是还是军方,恐怕还是为了在舆论上敲打特朗普。但是毕竟美国总统是所谓的三军司令,他具有控制核按钮的权力,这是一个宪法权力。如果真能剥夺总统核武器的使用权,恐怕会引发所谓的宪政危机。”

  宪政很难轻易破坏,但媒体的关注还在继续。在刁大明看来,无论是美国军方、国会或者是高调报道的美国主流媒体,如今针对的恐怕都不仅仅是总统的职务行为,而是特朗普个人,“试想如果换作另外一个总统,如果有人表述,要剥夺总统的核武器的使用权,恐怕大家都觉得是个笑柄。因为在美国目前的政治语境特别是这种宪法框架下,不可能实现。”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