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0

中国有4000万人患此病,早治比晚治好10倍!快看这份防治处方

发布时间:2017-11-23 16:03:33 来源:凤凰网 责任编辑:admin 阅读量:
中国有4000万人患此病,早治比晚治好10倍!快看这份防治处方→ 功能介绍关注生活报官方微信,及时发布新闻和各种服务资讯,欢迎亲们收听~ 小王最近有点郁闷。年过四十,升为公司业务骨干,本来风生水起,正是开心得意的时候。但是一次公司组织的员工

  中国有4000万人患此病,早治比晚治好10倍!快看这份防治处方→

  功能介绍关注生活报官方微信,及时发布新闻和各种服务资讯,欢迎亲们收听~

  小王最近有点郁闷。年过四十,升为公司业务骨干,本来风生水起,正是开心得意的时候。但是一次公司组织的员工体检,让他有点怕了。

  原来,体检时他加查了肺功能,被医生诊断出“慢阻肺”。听说是种肺病,小王特别疑惑。“我不抽烟,家族里也没听说哪位长辈有这种肺病,我怎么就得上这种病了呢?”

  医生告诉他,除了抽烟和二手烟,诸多环境因素都会对我们的肺造成损害。幸运的是小王处在慢阻肺的早期阶段,而对于早期患者,药物干预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40岁以上人群中每10人

  就有一人患慢阻肺

  上 人就有1人患慢阻肺 以上人群 10人就有1人患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中国,慢阻肺已成为最致命三大健康杀手之一,每分钟导致2.5人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病死亡率居全球之首。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目前,我国已有超过4300万的慢阻肺患者,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高达9.9%,也就是说每10人中就约有1人患病

  有人说,慢阻肺就像一把藏在身体里的“慢刀子”。它的症状不断递进,从咳嗽、咳痰到气短或呼吸困难,再到憋气和胸闷,最后引起全身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骨骼肌功能障碍、代谢综合征、骨质疏松症、肺癌等等。

  肺活量低于70%

  要敲响警钟

  “晚期慢阻肺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差,死亡率、再住院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这就是当今世界慢阻肺患者治疗效果较差的原因。”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院士说。

  不过,虽然检测肺活量可以诊断慢阻肺,但是检测方式绝不是我们平时体检吹口气那么简单,而是要测1秒钟通气率,即深吸一口气,然后用最大的速度把气体吹出来,看第一秒呼出的气体占总的呼气量的多少。

  如果是慢阻肺患者,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一秒钟通气量与用力肺活量之比小于70%。一秒钟通气量小于正常值的80%,即可诊断为慢阻肺。

  比期好

  慢阻肺早治

  效果比中晚期好过10倍

  最近,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钟南山院士团队一项为期8年的临床研究文章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该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吸入装置吸入噻托溴铵治疗早期慢阻肺患者,能有效提高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和减少急性加重,同时观察到了肺功能下降速率有所减缓。

  钟南山院士介绍,从临床的观察,患者从开始有点咳嗽或者有点不舒服,一直发展到很明显的症状,其中大概10-15年时间。“恰恰是无症状或轻度症状的慢阻肺初期,是肺功能下降最快速的时候。”

  9年前开始,钟南山就在考虑:如果早期开始治疗干预,会不会对肺功能下降有所减缓?会不会对病程发展有所阻止?如今得到的答案是:早期的药物干预治疗,可能比中晚期的效果好十倍。

  除此以外,钟院士还给大家开出了慢阻肺预防“处方”

  钟南山院士的防治慢阻肺处方

  1长期吸烟,早做肺功能检查

  “吸烟者作为慢阻肺的主要高危人群,必须戒烟。吸烟有害健康,除了慢阻肺之外,还容易引起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各种疾病。”

2练太极、多走路能有效缓解慢阻肺症状

  “慢阻肺的患者肺功能已经有损害,在爬楼或是做运动时容易气促,呼吸困难,很多病人干脆就不运动了。慢阻肺病人还是应该进行适当运动,比如练一些呼吸操,或是练练太极,平时多走走路和原地踏自行车。”

3防止伤风感冒,避免过度劳累

  “预防慢阻肺,防止伤风感冒是非常重要的措施。慢阻肺在气候突然变冷的时候容易发作,此外身体过度劳累、烟尘刺激等情况也容易诱发。”

  “

  为健康,转给你关心的人!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Fangtan.org.cn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About us 关于我们 权利声明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Fangtan.org.cn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企业界》杂志人物专刊联合主办  Copyright 中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fangtan@fangtan.org.c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