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何要对机关单位垃圾分类下通牒?原来十九大报告中有这样一条
2017年底,上海包括所有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在内的单位要实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为什么要这么做?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垃圾分类似乎只是居民小区的事。但据媒体报道,2017年底,上海包括所有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在内的单位要实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为什么要这么做?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要构建这样一个体系,需要分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等不同主体的职责定位,加强彼此之间的协同与合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政府机制、社会机制的作用,形成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环境治理格局。
生态环境属于公共物品,政府是提供与保障公共物品的责任主体。首先,政府不仅有责任解决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以及持续改善环境质量,而且有责任为公众提供更高水平的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其次,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与实施者,是执法与行政的主体,政府重大决策失误、行政执法不规范等行为也会产生不良环境影响,而且相对于其他主体,政府造成的不良影响往往更为深远、更加广泛、更加严重。因此,政府需要更加注重自身的决策行为、行政行为的规范化、科学化与民主化。此外,政府也是“消费者”——重大基础设施投资、购买公共服务以及政府机关日常运行等公共支出,而且公共支出的规模通常很大、且在供需关系中占据优势或影响整个供应链。因此,政府的消费或公共支出可以从需求端引导市场的供给、生产的绿色化,同时可以引领公众绿色消费。比如垃圾分类,政府机关是否能够优先采购可循环利用、可资源化利用的物品,机关工作人员在办公区域、餐饮区域能否根据要求参与垃圾分类,减少纸杯等一次性物品使用,鼓励重复利用打印纸等,往往在社会上起着示范作用。而且,有了这样的意识,也有助于他们回家后关心参与社区垃圾分类。
相关阅读
- 03-12营口沿海银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打赢
- 03-12企业医院白皮书V1.0 ——ISTPOS白皮
- 03-12BBG纸尿裤助力一线安心战疫,为“医二
- 03-12长沙市侨联致海外侨胞的一封信
- 03-122020中国(吉林)安全与应急产业博览会
- 03-12中国经济传媒协会联系企业向抗疫一线